Day12

2019-10-10  本文已影响0人  加速君

10月10日

一个多年的老友跟我谈到最近生活现状欠佳,工作也并不合心意,打算辞职去自驾川藏线,叫我同去。

多年前他曾跟我提过骑行去拉萨,那会儿我刚结婚,婉拒了这个其实我挺心动的计划,就一直流局至今。

这次有一个我很难拒绝的原因,是我们提议他在拉萨给她相恋多年的女友求婚。我是从他们没恋爱就认识他俩的,我希望能见证一对恋人经过七年的风雨同舟最后能打破一切阻碍最后走到一起。

在离尘世那么远,离天那么近的地方求婚,是多么浪漫的一件事啊。

说走就走吗?

————

今天在某付费知识app上听到一个著名的思想实验,叫电车难题。

一辆失控的电车即将撞上铁轨上的五个人。在撞上他们之前,轨道上有一个道岔,而在你手边有一个开关,如果按下开关,道岔就会转动,让电车转向,撞死另一条轨道上的一个人,从而救下这五个人。

这个电车难题其实不陌生,早就听过,但作者剖析了为什么我们认为这是个难题,背后隐藏的真相是人们遇到了伦理难题,或是伦理分歧。而这个伦理分歧,也不仅仅在于我是按开关还是不按开关两种选择,背后有八种不同价值伦理观念。

功利主义、义务论、利己主义、情感主义、直觉主义、德性论、契约论和神圣命令论。

不同伦理观念的人则会选择不同的处理方式,我举两个例子:

比如情感主意者,他可能不会考虑是死一个人,还是五个,而是考虑的那一个或那五个之中是否有自己的亲人或熟人,再决定是否按开关。

那如果那一个人是罪大恶极的一个人,或者是乔布斯,是霍金这种为人类做出伟大贡献的人,那应该如何选择。或者去考虑按了开关,死者家属会不会来找我麻烦,只有在具体情况明确地摆在眼前的一瞬间做出决定的人,则是直觉主义者。

所以一个电车难题可以牵扯出不同人对待同一件事情的处理态度,是大相径庭的。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我们常常吵架,争执,辩解,互不理解。我们是否想过对方在思考什么,对方的立场和观念是什么,是否因为他的宗教信仰让他总是小心翼翼,是否因为他的原生家庭令他傲慢恣睢。

我们是否可以尝试互相理解。

我好像理解了 理解万岁 的意义 。

————

如果你说电车难题只是一个思想实验,一来不太可能有这种情况,二来其实遇到真正问题,真实的场景下自然会有瞬间的解决方案,其实就把问题想简单了。

马上它就会有一个极为现实的应用意义,现在各大汽车厂商都在做无人驾驶,那无人驾驶汽车在行车过程遇到电车难题的时候,工程师们该如何让汽车做出最能被大众接受的决策呢?

Day12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