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西游记》第十五回蛇盘山诸神暗佑鹰愁涧意马收缰
主要内容:途径蛇盘山,马匹被鹰愁涧中之龙吞食。观音召出恶龙,将其变为白马赐给唐僧当座骑。
话说孙悟空回心转意,决定死心塌地与师父去西天取经。一日到了蛇盘山鹰愁涧的地方,忽然从水中钻出一条龙,幸亏悟空眼疾手快,护住师父,那龙一口吞了唐僧的马。唐三藏泪如雨落,道“既是他吃了,我如何前进,可怜啊,这万水千山,怎生走得。”孙悟空的急躁脾气还是改不了:“师父莫要这等脓包行么!你坐着!坐着!等老孙寻着那厮,教他还我马匹便了。”唐三藏又担心自己不肯放他走,孙悟空越加嗔怒,叫喊如雷:“你忒不济!不济!又要马骑,又不放我去,似这般看着行李,坐到老罢!”
这一组对话很有意思,一个慢性子,瞻前顾后,一个急性子,火爆脾气,个性鲜明,跃然纸上。可见唐三藏和孙行者因为之前没有什么渊源情感,虽然一下有了师徒之名,但两人之间的关系还很脆弱,师父的权威只能靠紧箍咒,对徒儿管教多,情感浅,徒弟对师父也没有多少敬重和怜惜之意。
幸亏诸神轮班守护来替悟空,悟空才得以脱身去战那龙,数个回合龙抵不住躲进水里,悟空用大棒翻江搅海,小龙又变做蛇跑了。悟空七窍烟生唤来山神,得知那小龙身份,正是此前说的西海龙王敖闰之子,也是专等取经人的。这就有金头揭谛请来观音,把小龙变成了原来的马匹毛片。
行者见了观音,想到紧箍咒,气不打一处来,质问他“为什么生方法儿害我。”菩萨可不客气,一顿劈头盖脸:“我把你这个大胆的马流,村愚的赤尻, 我倒再三尽意,度得个取经人来,叮咛教他救你性命, 你怎么不来谢我活命之恩, 反来与我嚷闹?”又笑道:“你这猴子,你不遵教令,不受正果,若不如此拘系你,你又逛上欺天,知甚好歹!再似从前撞出祸来,有谁收管?须是得这个魔头,你才肯入我瑜伽之门路哩!”最后还不忘打一巴掌给个甜枣,又送了行者三根救命的毫毛,行者也不生气了,谢了菩萨,带着白龙马去见师父。
马有了,缺个马鞍,到了晚上借宿就有老者赠送,第二天发现是山神变的,唐僧赶紧下跪致谢,行者不但不跪,还说起自己的辉煌历史:“老孙自小儿做好汉,不晓得拜人,就是见了玉皇大帝, 太山老君, 我也只是唱个诺便罢了。 ”
这一回,观音软硬皆施,嬉笑怒骂,把个伶牙俐齿的孙悟空说得没有话应对。几处语言描写十分精彩,特别符合人物形象,观音对悟空是又爱又恨,知道这小子是个好苗子,但又顽劣成性,需要管制和当头棒喝,当然也要思想教育,晓以利害关系,让他心服口服。
行者慢慢收敛顽劣,一心一意保护师父跋山涉水,一路西行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