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弥儿》读书会之十五
引子:
一上午穿梭在大家的互动声音和感受体会中,特别感动,有这样的一个大家庭,有这样理解支持的姐妹们陪伴促进我的成长,那感觉实在棒!让我们继续教师的职业,继续教书育人的工作,认真对待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的,逐步调整自己的观念,遇见更好的自己。真心的祝福大家,感谢大家!
用一种倒叙的方式进入今天的读书内容分享。淑娜老师在学习完后为什么有如此感悟,她怎么会觉得越来越爱教师这个职业?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读书会。
《爱弥儿》读书会之十五朗读时间:8月25日
朗读内容:《爱弥儿》26--30页内容
朗读者:许瑞枝老师
内容整理:
1、婴儿期结束,儿童期开始到来。当孩子开始说话后,他们哭的时候就更要少一些。这种进步是很自然的:它是用一种需要代替了另外一种语言(即哭喊)。
2、在爱弥儿说“很疼”时,只要他在哭,我就不到他那里去,他不哭,我马上就跑到他的身边。这样,他呼唤我的方法就将是保持安静,或者,要哭也至多哭一声。
3、我非但不小心谨慎地预防爱弥儿受伤,相反,他要是一点伤都不受,不尝一点痛苦就长大的话,反而会感到苦恼不已。孩子们之所以感到柔弱,似乎正是因为要他们遭受这些没有危险的重要教训。
4、我们都有好为人师和自炫博学的癖好,总是会去教授那些单靠孩子自己就可以学会的东西,反而总是会忘记去教授那些只有靠我们的帮助他们才能学会的事情。
5、我不会让他呆在空气污浊的屋子里,而是每天都把他带到草地上去,让他跑,让他玩,让他每天跌一百次,越多越好。他很快就学会自己爬起来。从自由中得到的益处可以不尝摔倒所带来的小伤。
6、要爱护儿童,要促进他们嬉戏,促进他们家快乐,培养他们美好的本能。谁不时刻依恋那充满欢乐、心情恬静的童年?
7、你们说,童年是改正人的不良倾向的时候,因为这时候孩子对痛苦的感觉最轻。这时候多受些苦楚,可以使之在成年少受些痛苦。但是,谁告诉过你们,这一切可以由你们随心所欲地安排,谁告诉你们,他们对孩的稚弱的心灵所进行的美妙驯化,将来不至于对他害多益少。
8、应该把人看作人,把孩子看作孩子。为了人的福祉,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让他们各有其位,各安其位,按照人的天性处理人的欲念。
《爱弥儿》读书会之十五大家有话说:
许瑞枝老师:
可能是因为带低段学生的原因,对今天朗读内容中的“我们都有好为人师和自炫博学的癖好,总是会去教授那些单靠孩子自己就可以学会的东西,反而总是会忘记去教授那些只有靠我们的帮助他们才能学会的事情。”和“谁知道有多少孩子成为自己父亲或教师的过分小心照料的牺牲品。”这两句话深有触动!
贾莉宏老师:
首先感谢瑞枝[玫瑰]。今天瑞枝朗读的内容体现的教育理念正好跟现在绝大部分人们对孩子的教育是相反的。现在的父母、爷爷奶奶是不会让孩子哭一声、摔一跤的,他们认为这是疼爱孩子,却不知,这是剥夺了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人的人生体验,是一种人生缺失,这种缺失很可能导致将来孩子承受不了任何苦痛。
其木格老师:
通过今天@许瑞枝的朗读感受最深的时候就是不要限制孩子的任何尝试,除非人们漫不经心地把孩子放置于很高的地方,或者让他独自一人坐在火炉旁边,或者把危险的器具放在他可以拿到的地方,使他们的生命确实会遭受危险。除此以外,当他们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情时,如果儿童还是哭个没完时,我们就要用理性的方式对待哭的这件事。我们作为家长表情不能过于夸张,如果变得比孩子还着急,怕,惊慌失措,那么孩子他会更怕。相反地我们要告诉孩子遭受痛苦是他应该学习的第一要事。要让他明白这个年龄正好是开始学习勇敢,学习无所谓惧地面对轻微的痛苦,并渐渐学会忍受更大痛苦的最佳时机。
赵艳霞老师:
有感:“当我们受伤的时候,恐惧的心理要比所受的伤害更令我们疼痛。”“从自由中得到的益处可以补偿摔跌所带来的小伤。”“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它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
云慧老师:
听了瑞枝的朗读以及大家的分享,感触很大:每天在小区里看着妈妈们带着孩子们一起玩,有个妈妈,孩子一摔跤大声尖叫后扶起孩子,本来孩子没想哭,结果被她给吓哭了,以至于后来孩子摔跤后第一件事就是看着妈妈哭,从来不会自己站起来!妈妈们也说她不要过分紧张,她说她家孩子胖,摔跤肯定比别人疼。过分的“保护”孩子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
程晓霞老师:
今日读书感悟:完整的听完瑞枝的朗读,认真的品读了大家的交流分享,感触较深,利宏和云慧分享的案例是我们身边每天都发生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家长和老师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园丁、木匠,当种子还没发芽时,家长随心所欲的浇水施肥,当孩子刚刚吐露嫩芽,家长又开始迫不及待的拔苗助长,小小嫩芽经受着无力抵抗的“风霜雪雨”,进入学校后,木匠开始“干活了”,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把孩子们全部放到一个模型里,力所能及的按照要求去加工雕琢,孩子丢失了天性,原本具足的优势几乎无人关注,通过《爱弥儿》的学习,大家会越来越智慧,对孩子教育的方向会越来越明确,我们的工作会越来越有使命感。
昨天的读书会由于个别原因,今天才完成,拖沓会让人变的忙碌,古人语“今日事,今日毕”,有一定的道理!
以后一定不拖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