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连视频都能做成这样!人还需要死磕写作技能吗?

2024-02-18  本文已影响0人  溪溪读写坊

2月16日,OpenAI发布了AI视频工具Sora,Sora能作出非常逼真的视频,从视觉效果看,几乎达到了人类制作水准。

Sora的发布标志着AI技术在模拟、创造和艺术创作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同时又抛了这个问题:在AI如此发达的今天,人类是否还需要继续精进写作技能?

我的答案是,依然需要。

01写作是跨时空的感知传递

写作的本质是感知的传递,文字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四大名著、古诗、论语……即使跨越千百年,这些文字仍然可以将作者当时的所思所感传递给读者。

每个人的写作都反映了作者的个性、生活经历、情感世界和思维方式,是独一无二的。

很多人说自己写作水平不行,实际上是感知能力不够。

AI的内容创作基于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从大量数据中学习模式和规律。通过不断的训练,可以提高AI预测的准确性。

这种学习和创作过程依赖于人类创造和标注的数据集,也就是说,AI 的“创造力”是基于算法对数据的分析和模式识别,而非对世界的深层次理解。

换句话说,从本质上,AI并不具备跟人一样的感知能力,缺乏人类情感的真实性和深度。

02 写作能力是所有创作的基础

无论是传统的文学创作,还是现代媒体和视觉艺术,写作能力都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一个精彩的故事、一个深刻的电影剧本或一个引人入胜的游戏情节,都源自于强大的写作技能。

创作过程中的思考、构思和叙述技巧,不仅需要对语言的敏感度,更需要深入人心的情感表达、复杂思想的清晰呈现,这是AI当前无法完全实现的。

就拿AI的使用来讲,无论是创作文本、还是图片和视频,都需要一个底层技能——提示词。

我们来看一下官网给的一段视频提示词。

Prompt: Several giant wooly mammoths approach treading through a snowy meadow, their long wooly fur lightly blows in the wind as they walk, snow covered trees and dramatic snow capped mountains in the distance, mid afternoon light with wispy clouds and a sun high in the distance creates a warm glow, the low camera view is stunning capturing the large furry mammal with beautiful photography, depth of field.

提示词译文:几只巨大的毛茸茸的猛犸象踩着白雪皑皑的草地走近,它们长长的毛茸茸的毛毛在风中轻轻吹拂,远处白雪皑皑的树木和壮观的白雪皑皑的山脉,午后的光线与薄薄的云层和远处高高的太阳营造出温暖的光芒,低相机视角令人惊叹,用美丽的摄影捕捉了大型毛茸茸的哺乳动物, 景深。

可以看到,这段提示词涉及到对动物、景物、光线、镜头等多个角度的描写,依然是需要写作能力来支撑。

03 写作的过程,也是内化和思考的过程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就是知和行的距离。很多人会问“我为什么读了那么多书却依然没有成长?”

答案就是,知道不等于做到。

只有输入,没有内化和输出,知识就只是停留在书本上,无法转化成真正的智慧。

写作,就是内化和输出的最佳手段,写作的过程,就是锻炼思考能力的过程。

粥左罗老师曾说:

“思考能力决定认知水平,认知水平决定判断力,判断力决定选择能力,千千万万个选择构成了一生,决定了一生命运。思考质量更高的人,注定拥有更好的人生。”

AI无论如何发展,每个人的智慧和认知模式永远是自己的,任何工具都无法取代。

记得有个段子说:

“如果不读书,

别人会说“春风得意马蹄疾”,你只会说“我好嗨”;

别人会说“曲径通幽处”,你只会说“路好歪”;

别人会说“不如相忘于江湖”,你只会说“我想和你掰”。”

不会写作同样如此。

虽然AI工具已经十分强大,但如何让AI帮助我们更高效地工作,依然取决于人类自身的思维和能力。

无论技术如何变革,都抹杀不了人类的独特智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