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想法散文

你处在旅行的哪个境界

2022-04-09  本文已影响0人  南乡游

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乃以一隅自限耶”——徐霞客

从来没有像此刻一样想去外面旅行,也许太久没去外面了,也许习以为常的东西突然没了反而更加珍惜。坐在家里思考一下“旅行”也算是一种沉淀吧。

古人有云“对大江而饭,胃气达目,眼山川则腹溪谷,饭比常加倍”,在美好的自然风光中,心旷神怡,胃口大增,比平时都能多吃碗饭。我想亲近自然是人的天性,石韵、松声、竹响,悦耳矣!

所以旅游的一个重要的意义就是接近“与万物并”的理想道境,身与大好河山同游!

然而纵观古今,有这等觉悟的旅游者十不足一,比如在青山白石上题字“到此一游”,这种风气一度盛行;比如在珠峰上乱扔垃圾,诸如此类的市井现象层出不穷。然而你不得不承认这也是一种旅行,只是这等旅行的意义除了增加商业气息,无脑跟风,无他益,何谈“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这顶多算是“俗游”。

明代人将旅游分三等,分别是“俗游”、“人游”、“天游”。

俗游”乃“靡曼当前,钟鼓列后,丝幛延后,山珍水错,充溢圆方。男女相错,嬲而杂坐,涟漪不入其怀,清音不以悦耳”。所以俗游之人说是旅游,还不如说是寻欢作乐,如古时南京的秦淮河,自明末尤其盛兴娼妓,是达官贵族喜爱之地,当然了,现在再去此地,想要重温古时的“俗游”,也挺有难度的,更多的是领略“秦淮河”的古韵,观今怀古,梦回此地的当年文人墨客。这便是旅游的第二重境界——“人游”。

人游”乃“天宇晴空,惠风时至,朗月继照,诸品一涤,枕石漱流,听禽坐卉,横架抽毫,登高能赋,野老与之争席,鹿麋因而相狎”。所以人游更多的是文人雅士融身于自然,领悟山水灵性,与物并的道法自然境界。因“人游”而成就一地的比比皆是,比如滕王阁的“滕王阁序”,岳阳楼的“岳阳楼记”等等,游者在一地有感抒情,令此地千古留名。

第三重境界乃“天游”,“无町无畦,无畛无域,审乎无假,挥斥八极,出入六合,挠挑无垠,乘夫莽眇之鸟,而息夫无何有之乡”。能做到“天游”的非“徐霞客”莫属,心无旁骛,了无牵挂,游走人间。尤其是在古时出行非常不易,交通不便利,偏远地区治安不尽人意,旅行这等大事是非常慎重的,现代的“说走就走的旅行”却显得不可思议。

而且那会儿出行去远地一般都要耗时数月,比如明朝时期走水运会比较多,因为那时候水路已经纵横八达,人工河已经逐渐完善。如果遇到天气或者人员原因,去码头与人拼船会更慢,一年半载也是有可能的,因此出远门是大事,亲友如果知晓你出行,一定要折柳相送。

雍陶的“折柳桥”云“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名为情尽桥。自此改名为折柳,任他离恨一条条。”因为“柳”通“留”,一定程度上表达了相送之人依依不舍之情。

旅行的三个层次应对天下游客,因为旅行,徐霞客走遍大江南北;因为旅行,文人墨客留下多少优美的诗篇;因为旅行,经济文化得以交融。旅行的意义随着时代的不同越来越丰满。


后记——

我驾驶着又粗又重的牛车在余杭道中,西湖边,铃铛声扬,虽慢却稳,听见有人吟唱:

牛羊路杳千山合,鸡犬村深一径通。五柳能消许多地,客程何苦镇匆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