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看到效果
![](https://img.haomeiwen.com/i21453358/509c0ab7d648b8d9.jpg)
不太长的这本经典的心理学著作,读完了。书中的每一个观点都是那么深入浅出。读完了却有些似曾相识却相隔甚远的感觉。
一切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我们又万万不能离开人际关系,因为没有人能够只是一座孤岛。
要解决这些烦恼,就要勇敢面对人生的三大课题:交友、工作以及爱。
这三项人生课题的行为目标是:自立和与社会和谐共处。支撑这种行为的心理目标是:我有能力及人人都是我的伙伴。
要知道世间万事万物都有一个平衡,不能太过,就像中国古文化说:物极必反,否极泰来。
所以在面对人生的三大课题的时候,需要把自己和他人的课题剥离开来,我只能完成我的课题,至于认可、评价,属于他者的课题。
这个距离又不可以相隔甚远,就像我们与孩子的距离。孩子在慢慢摸索他们的人生之路,无论多么慢,我们都要有耐心等待。
在一旁保持鼓励及可以协助的可能,这个协助是出自他们本身的诉求而不是我们想象出来的他们需要。
如果把他人的课题揽回到自己身上。就是管理学上常说的,任由猴子爬上身,最后自己身上满是猴子。
自己忙着处理这些爬上身的猴子,当事人在一旁袖手旁观,什么也没有学会。最后管理成了一趟浑水,理也理不清。成了一个
一切烦恼也可以说来自于自己。自己是自己人生的主宰,只要自己愿意,人人都可以改变,而且这个潜力大到惊人。
反观自己从事管理的这7年。一直在埋头造车,忘了抬头看路。团队小伙伴抱着满满的激情来了、又满是失望走了。
又埋头去招募,管他呢,总会有人留下,团队总会做大做强。那股一干到底的牛劲,连自己都被感动了!
这样的像猴子掰苞米一样,一边掰一边掉,一边掉一边再掰,低头看看手中,几乎没有进展,还是最初的苞米数在手中。
为什么不反思呢?因为懒呗,倒是很好地印证了那句话:人类为了不思考,可以做其他任何事。
痛是最好的教训,才会狠下心来思考。彻底地放空自己,把自己从原来的场景中剥离开来,不受绑架地独立思考未来的路。这是看这本书之前的想法。
看完之后,对当下的行动做了一些调整。还是要剥离原来与现在。只是行动成了当下应该怎么做。
振源老师也常说那句话:你得是一个有结果的人!也就是说自己本身得靠谱,别人(小伙伴、客户)才会信任你,最后信赖你。
回到原点,先接纳现在的自己,再做好当下,成为一个真正有结果的人,进而可以在共同体中给别人提供价值,最后实现自己的价值。
跟着采取行动后的一些结果来看,家中小朋友慢慢在调整自己的学习及作息的安排,在我不催促的情况下,适当地去接受并承担一些行为的结果。看似效果不明显,可那是他们自己做决定的结果呢。
团队LP可以自己去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效果比以前自己保姆式管理要好太多。遇到问题来询问我时其实大部分情况下他们已经有了主意,所以我会先问你打算怎么办?我可以帮到你什么吗?
改变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借用那句话: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步有一步的惊喜。那个做事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