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8 体系

2024-10-17  本文已影响0人  花房姑娘1987

本节围绕体系进行了探讨。在我看来,在求学阶段,参照学霸或名师的知识体系或知识框架,可以提升自己成长。这一点深有体会。比如考前帮助孩子理一下一个单元的知识体系,从宏观上引导孩子了解每个知识点,掌握知识点之间的练习,对于孩子的学习会有帮助。我自己在准备一些考试的时候,也喜欢从大方向来看整本书,再细看每个章节包括知识点,然后再回头看整个框架。但是这种学习,我觉得是为了应付考试,并不属于个人知识体系的学习。在作者看来,个人知识体系的学习不是“知道和了解”,而是“判断和选择”。由于每个人的境遇不一样,兴趣点不一样,潜意识不一样等等,在个人成长领域,不能迷恋学霸或权威了,照搬他们的认知体系,说白了因为不适合你。

哪些尝试在构建自己个人知识体系的初学者或者初步的尝试者,常常非常在意形式上的完整,摘抄精华,制作思维导图等等,本质上依然属于应付考试的学习,或者我觉得就是浅层学习,都属于静态学习。因为这些静态下的知识点没有和你的思维、思想、生活挂钩。所以我们要寻找触动点,哪怕是一个理论、一个案例、一句话,这些及时地记录下来,并开始改变,那么就值得。但又有很多人会觉得不值,觉得学的太少了。但在作者看来,“体系的本质就是用独特的视角将一些零散的、独立的知识、 概念或观点整合为应对这个世界的方法和技巧”。我们搭建个人认知体系的真相就是“打碎各家的认知体系,只取其中最触动自己的点或块,然后将其拼接成自己的认知网络”。这种“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做法,就是因人而异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那么怎么捕捉触动呢?运用自己潜意识的感性能力能够捕捉触动。但触动有真假之分,凡是

收藏不用的都是伪触动。要让触动真的产生连接效应,需要三个步骤。一是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解释新知识。二是在需要的时候顺利提取新知识。三是在生活中能够经常练习或使用这些知识。这里作者强调千万不要忽视头脑中冒出的想法,这些想法弥足珍贵,所以一定要写下来!

水滴石穿,聚沙成塔,正如作者所说“所谓的学习成长,诸如阅读、写作、反思、培养习惯、练习技能、建立认知体系,等等,本质上都是一回事:在舒适区边缘,一点一点向外扩展”,所以从此刻开始,一点一点积累,当量变到了一定程度,就产生了质变!

越往后读这本书,就会发现作者始终在重复他的观点,每一小节都可能是对前面一小节的在说明,再强调,我想当务之急的可能就是你要确定好目标。然后就开始按照他的步骤一步一步前进。那么你的目标是什么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