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有这样的良师益友吧?
你也有这样的良师益友吧?
1
几个月没有私聊的三十突然告诉我:我早上给你买了余秀华的书,预计星期四到,注意查收哦!
我很是意外,简直惊喜,一股暖流浸润着肺腑,一时间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便回了:感动啊!
三十说:刚刚看了她的记录片,觉得可以看看不一样的人生,我自己也买了,我们看了,一起聊天,共同话题又多啦!
顿时内心哪个触动,她是有多在意我这个朋友,是有多珍惜我们的相遇啊!我是何等的幸福,居然有这么一个能把我记挂在心间的人。她感受着我的方向,愿意和我闲聊诉说,还关心我的成长生活。
2
我和三十认识不久,聊天也不多,空闲了我才会去翻翻她的朋友圈,她对事物的描述和见解,有深度又不晦涩难懂,简约又不简单。感觉她有着博阔的知识储备和万里挑一的趣味灵魂。
她敏锐的洞察力加上善于思考的习惯,还有那不急不躁的叙说方式,让我明明在仰望她的时候,她却又耐心温暖地走在我旁边,像是我和肩并着肩,亲近,自然。
她对我的每一次付出,都发自内心的肯定也很真诚地给出意见。
有一次探讨早餐时,她说了一句:橙子对自己要求太高了!
就这么一句,就让我内心阵阵悸动。别人只是看看,赞赞。而她是打心底的关切。
好像是在心疼我关心我:亲爱的,别那么累,就简简单单地吃一餐吧!
又像是在提醒我鼓励我:亲爱的,看到你的努力了,你已经很棒了,但是别太用力啊!
3
是的,我对自己的要求是有点高。想自己吃得满意又想做得特别又想拍得好看。
想要吃得满意就得味道好,想要做得特别就得考虑烹饪技巧和食材搭配,想要拍得好就得要造型功夫和选景角度... ...
饭店要是要制作菜单,就需要厨师负责做菜,摄影师负责拍摄,还有后勤若干辅助全程。
而我自己还多了一个身份,就是“顾客”,还要亲自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
大多数喜欢做吃的人,最后上桌的胃口大都不会太好,因为在烹饪的过程中,已经在吸食美味,精力自然也倾注不少,导致最后正食时,精气神也又所损耗,自然就吃得相对较少了,如若再不好吃,那也真只是完成果腹的任务。
所以想自己吃得满意又想做得特别又想拍得好看,还真是要求太高。
说好听点:追求完美;不好听的:太过贪心。
是的,我也真是贪心。贪心得把鼻子眉毛一起抓,但抓得到底哪是鼻子哪是眼儿,连我自己都混淆了。
4
前些日子,许久不怎么联系的素素,翻了我的公号后,也关切地提醒我说:你现在的照片我很少看到自己独特的东西,不能带给人感动,醒悟,或者清他的心灵触动。
不管你现在给别人教什么,或者暂时在拍什么题材,不要放弃敏锐的观察力和艺术的创造力丰富的想象力,那是你成为一个摄影家和作家的基本能力。
美食和晒美食以及教别人拍美食只是你生活中美好的一部分,并不是成为一个有更高精神层次的人的最终追求。路边的风景再美,逗留可以,请不要停止自己向前进的脚步。
在这样纷杂多变、快节奏的生活环境里,居然有旧友如此耐心真挚地提醒。我都感激涕零了。
5
回想起自己这三个月里,把自己的业余时间几乎都倾在了橙摄学员的课程打磨和作业点评里。
我发现,即使我细心地点评每个人的作业,认真督促每一次练习,总是只有一部分勤奋好学的同学能迅速进步和成长。他们认真实践,也善于发现。作业里的不足,只要一点出来,他们总是能在下一次作业里避免或改正。
还有一部分同学,一开始劲儿也十足,听课、提问、交作业,一个都不落下。但是学着学着就不见了人影儿。
少部分同学,纯粹地捧场或者纯粹地冲动吧,虽然同处一群,大家讨论的再怎么热火朝天,他们总是安静的不出声,默默地坐在自己的位置,做着更喜欢的其他事。
勤学的同学可能是真的热爱,也可能是自己的学习习惯;半路没影儿的同学可能是爱得不够深,所以“移情别恋”了,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我教学方式欠佳,所以没能留得住他们;少部分捧场的同学是纯粹地支持我吧,纯粹冲动的人儿想必三分钟热度的时候特别多,所以落下一个两个,他们都毫无察觉... ...
所以自己的付出,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浪费了很多好意。这种上课的方式和平日里只是回答别人的提问的方式的最终成果率,确实有差距。
只要是上课,总是有学得欢学得多的,也有“劳无所获”的,只是这个“劳”不是勤劳或行动,而是“酬劳”。就像是人家送给了我一份学费,我却未能还别人一份成绩单。内心也因此感到些许不安,虽然不用不安,但也忍不住不舒坦。
如若只是回答别人的提问,但凡是提问的,一定是自己的不解或好奇。我只要是回答了,别人即使不做,虽达不到豁然开朗的程度,那也能让别人心生明朗。
这样对比下来,我对前者的投入后的成果,也浪费了我的一部分精力,也浪费了一部分同学的金力,双方多少会有一丝不惬意;我对后者的投入是却是点对点百分百,谈不上浪费,双方也较满意。
所以,我想停下课程,梳理下自己的内心。
6
写这篇文章前,刚刚和弟弟视频完。我看到视频通话已聊了一个小时,我说挂了吧,今晚准备写文呢。
弟弟说:很久没(在你公号)看到你有内容的文字了。
我回说:是因为精力花在了别处。
这句话算是在为自己找借口,也算是事实吧。
记得在我们那个学生时代,常有老师或家长议论说:那些喜欢打扮的学生,大多是成绩不好的,因为他们把时间都花在了打扮上,哪有精力去学习啊!
而我,这几个月都把大部分的时间花在了橙摄课程里,除了早上的早餐依旧,几乎也无其他的业余消遣了。吃饭也是看表的,洗澡完还要看看作业是否点评完。
几个月前,只要不加班,用餐完了,就遛遛弯。遛弯时候顺便拍拍照,拍照回来修着修着就想码字,码字码着码着就有了新的思路... ...
确实没了精力去拍什么片子,更没什么进步,这一点是不争的事实。一个没有什么进步的老师,又怎么能教出更多更优秀的学生呢?
手摄教学是自己在生活里的全新尝试,认识了很多热爱生活的学员,也带给我了很多感悟。但我自己没能处理好教学和奔赴目标之间的关系。
所以我更得停下来,长进长进自己,整理整理行李,去成为更好的自己!
-END-后记:
三十送的书《无端欢喜》,刚刚看了第一篇。看到作者那么丰富的内心世界和那么缜密的发散思维,忍不住也由着自己,码下了上面的字。(此文写于夏末,手摄课第三期结束后)
欢迎留言讨论
成长路上的良师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