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不懂引导,给孩子买再多书都白搭
近两年来,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阅读问题,而且阅读也越来跨越低龄化, 这是一个好的教育现象,
但孩子存在多个不同的阅读时期,在不同的阅读时期提供合适的图书并进
行相应的指导,才能实现阅读的意义。
选取适龄读物和在不同阅读时期用对指导方法,对于妈妈们来说确实有些难度。
今天就给大家整理了阅读指导时的禁忌,和不同年龄段的必读清单给大家,宝妈有好的绘本,可以留言补充哦~
“别错过最初的阅读“关键期”
1935年,奥地利著名的生态学家、诺贝尔获得者洛伦兹经过实验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像小鸭、小鹅这类动物,总是喜欢在破壳的前两天追逐它第一次见到的活动的物体。
比如:第一次见到的是母鹅,就追母鹅;第一次见到的是人,就追人,以为人就是自己的妈妈。并且这个习惯会长期保持。
如果在这一两天内,将它与母鹅或人分开,错过那“一两天”,母鹅或人与小鹅再怎么接触,它也不会追逐母鹅或人了,可以说错过了它的“追逐敏感期”,洛伦兹把这种现象叫"印刻现象"。
这种“印刻现象”也出现于人类中,只是人类感官更丰富,大脑结构更复杂,“印刻现象”受多种感官的影响,但“印刻现象”的出现几率更大。
爸爸妈妈利用好这个敏感期,将会为孩子今后的阅读打下基础。
婴幼儿通常在9个月龄时可以接触书,但这个月龄前后,孩子还没有真正到“早期阅读”阶段,他们更喜欢学习手眼协调能力,所以这个时期会有“撕书”“咬书”的行为。
指 导:
爸爸妈妈千万不要去制止孩子,这是再正常不过的行为,孩子正在用他的所有感官去感受书,就像上面实验中的小鸭子一样,他在和书进行第一次“亲密接触”。
布书阅读可以持续要2岁。
推荐益智布书:
拉拉布书 伊斯比蒂 妈妈布书
“不要给孩子与其阅读能力不相称的图书
在孩子的“准备阅读阶段”(2-4岁),孩子还不懂得书里的内容,只是单纯的把书本当成玩具的一种,当你讲故事的时候他们可能会安静的聆听但是不明白其中的意思,孩子可能会被书中鲜艳的插图所吸引,但是不会理解插图和故事的联系。
他们会想要知道书中每一个字的意思,开始有了学习的欲望。你会发现孩子有时候假装用笔写字,尽管写的不正确,像是涂鸦。
图文并茂的绘本是这个阶段的最好选择。
指 导:
这个时期的孩子几乎没有词汇量,如果一本书多是文字,且多是孩子不认识的字,会让孩子产生挫败和沮丧感,打击孩子的阅读积极性。
所以2-4岁的孩子还不适合大段的文字阅读,读物选择仍以图画丰富的绘本为主。
阅读的眼动研究还发现,3岁及3岁前的孩子无论在有大人陪伴下阅读还是没有大人陪伴下翻书阅读,他们对文字都没有兴趣,他们都从图画和父母的声音中搜索信息。
所以爸爸妈妈可以带着孩子去图书馆或者书店,丰富孩子的阅读面。
如果家里有比巴智能早教机的,就不用去图书馆了,因为比巴就是一个“私人绘本馆”,资源覆盖了市面上绝大多数的热门绘本,只要把家里的绘本贴上NFC卡,就可进行“刷”读。
孩子可以边听比巴讲故事边看绘本,增添了太多阅读乐趣,让孩子更容易爱上阅读。
推荐绘本:
《小鸡球球》 《美味的朋友》 《猜猜我是谁》 《上翻下翻拼拼书》 《情绪管理系列》 《小猪小象系列》
“不要以“识字”为阅读的唯一目的
在孩子的“开始阅读阶段”(4-6岁),孩子已经学会一些简单的拼音,简单的字,这时候孩子开始想要阅读带图画的故事书,绘本上的字数可相较“准备阅读阶段”(2-4岁)的多一倍。
当他对一本书很感兴趣的时候,他会记住故事的大体内容,并且想要在看几遍。
你也会发现孩子在读书的时候没有表情,遇到标点的时候也不会停顿。当孩子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他们会停顿或者干脆跳过去。
有些家长觉得这是一个不好的习惯,想要加以纠正,强行让孩子进行“点读”,并且遇到不认识的字要立刻查字典等,要把字认全了才能进行下面的阅读。
其实家长的这种行为可以说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因小失大!
指 导:
绘本对孩子的意义在于那些会说故事的图文,孩子的形象思维被那个具有情节的图画、文字带动,在脑海中自由联想。
这个时期的孩子会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理解能力去关注人物(或角色),关注他们在做什么,图画里有什么好玩的。
这个思维搭建的过程才是阅读的意义,孩子的理解能力得到培养。
所以,不要背离孩子的心理去执着于那几个字的认识。孩子长大后,不是靠认识几个字来区别于别人,而靠理解能力与别人拉开距离。
当然,到了认字敏感期的时候,孩子指着字很想知道,这是什么字的时候,爸爸妈妈就要叫孩子怎么读,怎么查字典,给孩子讲解字的意思了。
同时,英文绘本可以大量加入孩子的书单了,如果你的英文发音不是很好,就要考虑为孩子置备学习工具,因为孩子的模仿能力强,好的标准清晰的发音对孩子很重要。
刚刚提到的比巴智能早教机,它就涵盖了各个年龄段的英文资源,从低幼儿童的启蒙英语到学龄儿童的英语学习,非常全面。
推荐绘本:
《森林里的小红狼》 《粉红猪小妹》 《神话故事》 《红绒帽女孩》 《乐乐王》 《叽里呱啦》 《皮特猫》 《小怪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