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养”,有度
记得小时候每到夏天,爸爸都要带着镰刀去他栽种在河边那一片开荒地的杨树林,把每一棵杨树在春夏期间发出来多余的树杈给砍掉。砍掉的树杈,晾干了当柴禾烧火做饭。每次看到那绿油油的树杈被砍下来,我总觉得很可惜。就问爸爸为什么要把树杈砍下来?爸爸说:“多余树杈不砍下来,吸收树根营养,影响主干成长,这树就不能成材了”。哦,原来真的是这样——“小树不修不直溜”。
上学时候,老师也总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看来,栽树和育人,有着异曲同工之处,都要及时尽心尽力去培育,浇水施肥,除草除虫,修枝剪杈,才可以茁壮成长,成材。
这就不能不说到关于育儿中的“圈养”和“散养”,几乎已成为让年轻父母纠结的观点。
很多人都说,如果孩子“圈养”,就会成为温室里的小花朵,独立性差,心里脆弱,禁不起风雨。认为散养的孩子独立性更强,抗风雨能力也强。其实不管怎么养,都有适度。
说两个“散养”的例子:一个从小被父母散养的男孩子,父母没有给他什么约束,孩子也很健康的长大了,考了一个一般的大学,然后毕业工作,接着就是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地漂泊着,总是不停地换工作。他父母觉得,男孩子嘛,就得让他出去闯。工作断档一个月,没有工资,这个陆续工作五年的大男孩,手里竟然没有一分积蓄,生活费都需要他父母赞助。
原来,他父母认为的“散养”,就是让孩子自由成长,孩子从小花钱就大手大脚,父母从来不加干涉,也没有给孩子灌输一个正确的价值观。这孩子抽烟喝酒,交朋好友,样样都很热衷,花钱大手大脚习惯了,自然而然上班之后也就成了“月光族”。一旦没有收入,可不就连生活费也没了着落,只能向他父母伸手要钱。这样的“散养”,是不是就没有把握好“度”?
还有一个也是父母认为“散养”有理的孩子,青春期交友不慎,结交了社会上一些游手好闲的坏孩子,书也不好好读了,到处打架斗殴,成了派出所的常客。他父母逢人就诉苦:“你们看看我们两口子都是本本分分的老实人,怎么就生了这么一个不省心的孩子呢?命苦啊!”他的父母忘记了,他们一味的“散养”,从来不关注孩子身边都和什么人做朋友。开始孩子的老师发现问题的时候,找过他父母,说孩子最近总逃课,和校外的闲散杂人游逛。他父母不以为然,认为孩子“既然不是念书的料,就不逼着孩子学习了,长大干啥都能吃碗饭”。但他们也忘了,有一句话说的有道理:“有什么样的朋友就是什么样的人”。父母崇尚“散养”,不精心关注孩子的身心变化,等到发现孩子“学坏”,想要严管的时候,那孩子已经如同脱缰的野马,管不了了。
这样的“散养”,无异于小树长了许多杂七杂八的树杈,植树人视而不见,不去修理,久而久之,树杈旁逸斜出,影响了主干的成长。
不想把孩子养成温室里的小花朵,想法确实没错,现在很多孩子身心都很脆弱,确实和父母及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捧在手心里的溺爱有关,从来不给孩子经历风雨的机会,不管大事小事,全权包揽,处处为孩子铺平道路,遮风挡雨,让孩子长成“巨婴”,很难独立自强。
但过度的“散养”,也同样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想要孩子成长过程中,独立阳光,身心健康,不劳心父母,不危害社会,能够积极努力,脚踏实地,实现自身价值,懂得感恩,绝对不仅仅是“圈养”“散养”说的那么简单。父母要以身作则,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要教会孩子正确的三观,对出现的“乱树杈”,要及时修理,这样养大的孩子,才会不惧风雨,身心阳光,懂感恩,有担当。
网图,如侵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