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儿子日记

向经典致敬

2018-09-05  本文已影响0人  牵着文字去散步

            — —师生共读《弟子规》

向经典致敬

      美国诗人惠特曼说:“有一个孩子天天向前走去,他只要观看某一个东西,他就变成了那个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如果是早开的紫丁香,那么它会变成这个孩子的一部分;如果是杂乱的野草,那么它也会变成这个孩子的一部分。善良、爱、纪律、职责、担当、宽容、勤奋、道德……一个孩子看到这些,这些会成为他的一部分; 抱怨、嫉妒、敌视、嘲讽、仇恨、阴谋、懒惰……一个孩子看到这些,这些也会成为他的一部分 ……”

        在中国,教育界自古有云:胎婴养虚,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在这个金秋,我执教了一年级,在孩子们入学初我选择了和他们共读《弟子规》。

        一、 为什么要在开学初读《弟子规》

      《弟子规》就是这样一本最基本的做人言行规范,是由清朝秀才李毓秀所作的一篇训蒙文,,根据《论语.学而》的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所编辑,分为七个部分,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虽然仅仅一千多字,但也充分阐明了圣贤教育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体现了我们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高瞻远瞩,对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有着非凡重大的意义。

        二、 学习《弟子规》日记

      9月4日 星期二

      今天我们学了《弟子规》的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 次谨信。泛爱众, 而亲仁。有余力 ,则学文。意思是说《弟子规》所讲述的,是至圣先师孔子的训导。首先要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其次做事小心谨慎,(这是修身)说话诚实可信(和人交往)。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在人生中选择和什么样的接触),做好这些之后,还有剩余力量,就再去学习文献。

        短短二十四个字朗朗上口,告诉了我们做人首先要做什么,其次做什么,包含着人生的道理,对孩子的教育润物无声,这些经典的意思随着孩子年岁的增长会慢慢地感悟。

        我们还学了第二部分“入则孝”中的几句: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意思是说父母叫你,应该赶快答应;父母让你做什么事, 不要拖拉懒散;父母教导你,一定要恭恭敬敬地听;父母责备你,一定要虚心接受。

        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的体现,但怎么来教孝,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也是一个较难的命题。但《弟子规》就教给了孩子们: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叫你的时候不管你在做什么要赶快答应;父母让你做事应该立刻去做;父母教导你、责备你也要虚心接受而不能脸红脖子粗地和父母顶撞。虽然在家庭生活中有浓浓的亲情,不必像军队那样纪律严明、像学校那样处处讲规矩,但我们的孩子最终是要走出家庭、走向社会的,走向社会之后就没有了那么多亲情的保护,所以我们不如从小为孩子营造一种环境,让他知道怎么去执行命令、去尊敬长辈、尊敬老师。

      多么可爱的孩子呀,才进入小学第二天就能做到那里坚持那么长时间跟教师有板有眼地读着《弟子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