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哲思人物

李贽之执 | 人这辈子总该做一件自己想做的事

2017-08-07  本文已影响0人  狩猎王
明朝思想家李贽

公元1602年5月6日(万历三十年三月十五日),

在京城一座关押朝廷钦犯的监狱里,

一位胡须花白,面容憔悴的老者

利用狱卒为他理发的时机,

夺过剃头刀,直刺自己的咽喉,

顿时,血流遍地。

狱卒问他:“痛否?”

他以指蘸血写道:“不痛。”

狱卒又问:“你为什么自杀呢?”

他又写道:“七十老翁何所求!”

次日子夜,这位老者与世长辞,享年76岁。

001


李贽字宏甫,号卓吾,1527年生于福建泉州,

父祖皆是回教徒,但其本人从不信回教。

出生于经商航海世家,

六世祖是泉州巨贾,娶“色目女”,

后代也沿袭了世祖的爱好,长期混血,

直到曾祖父那一代,血统才转正。

四世祖懂日语,做过日本使臣的翻译,

后奉旨出使外国,朝廷重赏。

但是到了祖父这一代,家道中落,

6岁丧母,父亲白斋公以教书勉强维持生计,

只好跟随父亲读书。

12岁那年,李贽和同学说:“我发现了孔圣人的一个bug!”

于是回家写了一篇帖子,抨击孔子视农民为“小人”的言论

没想到点击量很大,大家都说:“白斋公有子矣!”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生子当如李卓吾,

这便是叛逆界有名的《老农老圃论》。

后来他又读了朱熹的论著,只回了两个字“瞎搞”,

从此,在心里埋下了一颗“异端”的种子。

作为长子,又是儒家信徒,

李贽必须遵循儒家伦理,

替父亲完成对家庭应尽的一切义务,

于是,又在种子上压了一块“责任”的巨石。

没过几年,家里已经揭不开锅了。

父亲抱怨:“我的腰间盘又突出了。”

妻子叫苦:“都已经两个月没奶水了。”

李贽也感叹:“发帖子都没人点击了。”

祖父爬了起来,指着李贽:

“你也老大不小了!”

看着一家子哀苦连天,

李贽站了起来:“别说了,我去考公务员。”

26岁考中举人,而后没有盘缠进京赶考,

加之对程朱理学深恶痛绝,

索性罢考,报了基层岗位,

“没钱了,没法上公车。”

明代科考

002


30岁开始做官,任河南辉县教育局长。

辉县是邵雍故居,有安乐窝,在苏门山百泉之上。

但是位卑俸微,郁郁不得志,

他在《焚书卷三|卓吾论略》中写道:

“在百泉五载,落落竟不闻道”。

34岁升任南京国立大学教授,

不数月,父亲去世,停职丁忧。

恰值倭寇骚扰我东南沿海,

一回到家,还没来得及守孝,

就被兄弟叔侄们围住,兄弟们说:

“鬼子打过来了,我们村就你一个干部,你得带领我们抗倭。”

叔侄们说:“对啊,好几天没吃东西了,你得帮我们整点。”

心里那块“责任”巨石听到了宗亲的呼喊,

李贽站了起来:“刀在手,跟我走!”

“墨衰率其弟若侄,昼夜登陴击柝为城守备”。

三年后,候补北京国立大学教授,

因祖父身故而奔丧,请假回籍又是三年。

离开辉县时,买了几亩田地与妻女耕种度日,

谁知天降旱灾,又遇墨吏人祸,

辉县大荒,两个女儿相继病死,

李贽与妻子“秉烛相对,真如梦寐”。

在极度悲哀中,带着妻子和长女再赴北京。

41岁回到北京,补录礼部司务,就是个文员。

同僚就笑了:“等了多年的缺,却是个没油水的闲职。”

李贽是这样回答的:

“穷莫穷于不闻道,乐莫乐于安汝止。

吾十余年奔走南北,只为家事,全忘却温陵、百泉安乐之想矣。

吾闻京师人士所都,盖将访而学焉。”

我十多年来南北奔波,都是因为家事,

全然忘记了初任教谕时立下修行寻道之志。

北京大牛众多,我正欲访学问道。

此时,“异端”的种子已经发芽了。

明代抗倭

003


这次赴京,李贽收获颇丰,

心里的“异端”小苗茁壮成长。

开始接触王阳明的学说,“五载春官,潜心道妙”

李贽追念其父,憾不得起白斋公于九泉,

于是感慨道:“我这么想念白斋公,那我就自称思斋居士好了。”

后来有人对他说:“思斋,死宅,总感觉哪里不对劲,还是取个大气点的。”

“那就叫宏父居士好了”,李贽回答道。

1570年调任南京司法部副司长,在任7年。

51岁升任云南姚安知府,对于举人出身的他来说,可谓官尊位显。

但他生来就是异端,从小就爱抬杠。

《焚书》中如是感慨:

“余唯以不受管束之故,受此磨难,一生坎坷,将大地为墨,难尽写也。”

……多年居官生活的总结,和上司也合不来。

志不在此,“平生不爱属人管“,

现在家族负担已经不存在了,了无牵挂。

“异端”的小苗已经冲破巨石,

“养家糊口?不存在的。”

姚安3年任满后李贽便辞官了。

半生为官,李贽只总结了一句话:

“我的前半生,活的就像一条狗。”

王守仁画像

004


李贽在云南辞官后,

便开始他潜心道妙的后半生。

他知道自己写的书会被官府销毁,

于是写了一本《焚书》

被销毁了,只要我不死,我就继续作,

又写了一本《续焚书》

他知道自己写的书只能私下传阅,

于是写了一本《藏书》

被发现了,只要我不死,我还继续作,

又写了一本《续藏书》

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告诉世人,

不以孔子是非为是非,

并把读书人的价值观彻底颠覆。

“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

说白了就是没有是非标准。

孔子的话并不都是千古不易之理,

况且《论语》也并非孔子所作,

都是弟子收集整理的,

不免有YY的成分。

至于“周、程、张、朱者,

皆口谈道德而心存高官,志在巨富;

而已得高官巨富矣,仍讲道德,说仁义自若也。”

周敦颐,程朱理学为一派的所谓正统人士,

嘴上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

说到读书人,李贽更是毫不留情,

“幸而能诗,则自称曰山人;

不幸而不能诗,则辞却山人而以圣人名。”

能写诗的夸耀自己是诗人,

不会写诗的,就以圣人标榜自己。

先破后立,把圣人和读书人的理论都击垮后,

便要抛出自己的观点了。

李贽作品

005


“人必有私”的“童心说”问世了。

毫无疑问,李贽又拿孔子开刀。

李贽指出孔圣人也是有私的,

他一生恓恓惶惶地四处奔波,无非是为了做官,

如果鲁国不给他一个司寇的官位,

他一天也不能在鲁国安心地呆下去;

他在鲁国做官仅3个月就狐裘貂皮“不一而足”,

变得阔绰起来,可见圣人也是有私心的。

所以,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人心必有私,人人皆圣人。

其实,李贽是一位真正崇拜孔子的儒生,

他把孔子回归到 “人”的本身,

反对程朱理学的神化,

更反对统治者利用孔子来抑制人性。

他肯定人的欲望,主张“以人为本”,

个性解放,思想自由,男女平等。

于是,他开始讲学传道、著书立说。

他讲学跟别人不一样,

别的先生只收男孩,

李贽偏偏男女无妨,

公然招收女弟子;

别的先生要求弟子脚步要轻,

说话莫大声,

李贽却让弟子活跃一点,

蹦蹦跳跳翻跟头,

大声读书像打油;

别的先生专讲四书五经,

李贽专教实用的东西。

明代讲学

006


传闻李贽在儿子去世后,

他就做出了“劝媳改嫁”的非凡之举。

有一天,他把儿媳唤到跟前:

“生死有命,我儿既然已经离去,

你又还年轻,不能误了你的青春,

找个老实人,嫁了吧。

儿媳听了非常感动,

当即表示不愿改嫁,要终生服侍公公。

李贽又说:“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

你还是改嫁吧,我的一个学生就很不错,

忠厚老实,真诚可靠,你可以考虑一下。“

李贽让儿媳自己选择,

最终儿媳和这个老实人结为夫妇。

他果然比女人更懂女人。

李贽说出了人们心中想说却不敢说的东西,

做到了人们心中想做却不敢做的事情,

他激发了人们被传统礼教所抑制多年的人性渴求,

在几千年来“三纲五常”的“无我”教条下,

喊出了人人皆圣人、可以有自我的声音。

于是,李贽火了!

举国上下,满城尽是李贽“粉丝”。

工部尚书刘东星亲自接他去山东写作;

历史学家焦竑替他主持新书发布会;

文坛巨子袁氏三兄弟跑到龙湖陪他一住三个月;

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和他进行了三次友好的宗教交流;

全国各大城市轮流邀请他去做访问学者。

李贽一开坛讲学,

管你是教堂寺庙,抑或深山老林,

和尚、樵夫、农民,

甚至连女生,

也勇敢地推开羞答答的闺门,

几乎满城空巷,全都跑去听李贽讲课。

利玛窦and徐光启

007


有一次,李贽便和学生猜起了谜语:

“什么脚上长头发,清早起来地上爬?

什么有脚不走路?什么无脚走天涯?“

谜语一出,李贽笑眯眯地看着弟子们,

倒也是自家弟子,很快就猜出来了:

“扫帚脚上长头发,清早起来地上爬。

桌椅有脚不走路,扁担无脚走天涯。”

看到弟子们兴致正浓,李贽顺水推舟,

索性来一发大的,就是要搞事情。

“来来,我再考考你们,

谁要是猜上了,就大有出息。

皇帝老子去偷牛,满朝文武做小偷;

公公拉着媳妇手,细伢打破老子头。”

弟子们猜来猜去,没有头绪。

李贽笑道:

“你们不是猜不着,只是还没有这个胆量。

要干大事,就得敢破旧规矩,

敢想,敢说,还要敢干。”

李贽解释说:

“‘皇帝老子去偷牛’是君不君,

‘满朝文武做小偷’是臣不臣,

‘公公拉着媳妇手’是父不父,

‘细伢打破老子头’是子不子。”

弟子们听了以后,就到处传播。

气得那些官老爷和封建卫道士们

连连骂李老头是“盗教”、“邪教”、“异端”。

李贽不仅在言论上着书立说反封建,

而且在行动上也大逆不道。

最终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在通州被捕,

并焚毁他的著作。

李贽的死是不幸的,但又是幸运的,

因为他的思想获得了永久的生命力!

李贽死后,虽然明王朝严禁刻印传播李贽的著作,

但人们依然争相购买,一时洛阳纸贵。

贤者模式

008


与陶潜的“不为五斗米折腰”不同,

李贽并没有归隐,去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生活。

对于官场的名利争斗倒不是那么愤恨,

因为他主张“人必有私”,若无私则无心,

种田的人期盼着秋收,于是辛勤劳作;

为官者没有俸禄之私,岂会十年寒窗?

好吃,好睡,好色,好物,好名好利,

“人所共好共习”,都是合理的。

而朱熹却把社会功利比作“人欲之私”,

要“存天理,灭人欲”。

李贽显然不服,大孔一声: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翻译成白话文可以理解为,发展就是硬道理。

陶潜要回归自然,而李贽想回归人性。

于是他辞官,开始后半生的布道。

李贽辞官,并不是嫌官小,

举人出身,可以当知府已然是高官。

也不是想以退为进谋求更高职位,

姚安知府,在任三年, 法令清简,群众点赞,

升官发财也不是什么难事。

但是,人这辈子能做好自己想做的一件事就够了。

我的初中数学老师,教学资历很高,

马上就可以调去县教育局工作了,

但是,他喜欢法律,想做律师。

并且一直都在自学,不断参加司法考试。

之前图个安稳,就做了教师,

现在房子车子,老婆孩子都有了,

他终于自由了。

现在很多人也经常辞职,

但为何辞来辞去还是觉得“心为形役”?

因为你辞的是薪水,想低薪换高薪;

因为你辞的是职位,想低位换高位。

这样的辞职,只是在重蹈覆辙,

一次又一次的坠入“温柔”陷阱。

你没有思考,自己想做的事业。

你不够坚持,轻易妥协或将就。

你不够专注,容易被外界动摇。

隐者模式

009


喜欢艾默生的一句话:

“一个人就是他整天想到的东西。”

这句话什么意思?按照我的理解:

你满脑子专注什么,就会得到什么。

你满脑子专注什么,就会成为什么。

1987年,43岁的任正非,

在深圳一个烂棚里创立了一家公司,

“我们要做全球最有价值的通信品牌。”

中途,做房地产本可以爆发。

中途,做互联网本可以爆发。

中途,做资本运作本可以爆发。

但他都不为所动,坚持只做通信,

坚持不被各种所谓的风口所左右,只傻傻地走自己的路。

满脑子专注通信,最终他得到了今天的华为。

1951年,云南省高考状元潘际銮,

选修了无人问津的焊接技术专业,

他的夫人李世豫是北大有名的才女,有人就笑话她:

“你男朋友是焊洋铁壶的还是修自行车的?”

但是他喜欢这个专业,钻研技术,一干就是半个世纪,

如今,他是全国第一条高铁的铁轨焊接顾问,

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核电站的焊接顾问。

满脑子专注焊接,最终他成为了顶尖焊接专家。

寿司之神小野二郎说过:

“一旦你决定好职业,必须全心投入工作中,

必须爱自己的工作,千万不要有怨言,

你必须穷尽一生磨炼技能,

这就是成功的秘诀。”

年轻可以试错,但不能一直错。

一旦确定,便要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010


谢谢你读到这里

爱历史,爱知识

喜欢就关注

不爱请吐槽

<End>

你是哪位古人的粉丝?

TA的哪些特点吸引你?

我们一起聊聊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