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街心一瞥

2018-02-12  本文已影响12人  静夜语思

农历新年逼近了,城里的Mary 、Jim都提着行李箱回来了,村里的阿花、艳艳忙着到镇上赶集了,小镇上一片热闹的场景。本来不宽的街道上挤满了摊贩和办年货的人们,每天的堵车从八点多持续到下午一点多,音乐声、鸣笛声不绝于耳。我的一个家住街边的学生,在周记里记下了她所见的一件事儿。

    街道上车水马龙,人们都在置办着年货。

    突然一阵刺耳的争吵声传来。我拉开窗帘向楼下望去,发现了争吵的对象:是两家卖豆浆的老奶奶。

    甲奶奶手插着腰说:“我就不拐弯抹角了,你在你那块地方干得好好的,跑来我这里是什么意思?”

    乙奶奶有点不高兴了,但还是带着歉意说:“我不知道你今天要来,你那块地方空着也是空着,我用一下又不会死人。”

    她们的大嗓门很快引来了许多围观群众,然而她们却不以为然。

    甲奶奶指着乙奶奶的鼻子说:“我不来怎么了?我空着怎么了?我怎么着也轮不到你用这块地。”

    群众:“怎么说话呢这是!”

    甲奶奶怒火中烧道:“什么怎么说话,有你们什么事吗?”

    一些围观群众摇了摇头走了。

    乙奶奶打掉了甲奶奶的手,涨红着脸说:“你有病吧?你凭什么说这是你的地方?这里是公共场所!”

    矛盾再次升级......

    她们争吵的声音越来越大,最后引来了城管。

    城管一脸黑线道:“你们的声音严重影响了治安和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你们得各交200元!”

    两个老奶奶垂头丧气,极不情愿地从各自包里拿了200元出来......

    最后甲奶奶对乙奶奶说:“人常说:‘两虎相斗,必有一伤。’我看,不是必有一伤,而是两败俱伤,以后我们再也不干像这样伤和气,毁形象,没有任何意义的事了!”

    乙奶奶说:“好,这次我就原谅你。”

    于是乙奶奶把东西都搬回了自己原来的地方,这里就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


周记里所记的事情我并不陌生,在新闻里、在坊间,也常常听闻这样的事儿。若追溯原因,也不难。我们这个小镇,街心是个三叉路口,交通大枢纽,为商家必争之地。这种地形决定了市场难以规范划区。卖菜的、卖早餐的都挤在这里了,堵车堵人都成了常态。

摊贩的品行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街道上的和谐氛围。摆摊的大都是上了年纪的个体户,甚至连营业执照都没有。可能今天卖了,明天就不卖了,管理者也难以对这些人有效规范行为。再说,年龄大了,文化程度有限,品行素质也就难说了。

如此情形,管理者真的无措可施了吗?也并非这样,我们经常看到有城管在街道上协助机关单位干部维护秩序,所以上文中所记之事才有个合理的结局。我们的政府的确在努力为老百姓营造和谐安定的生活氛围。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们也发现街心卖菜的、卖早餐的都不见了,大概搬去离街心好几里路的新菜市场了。街心的卫生环境清爽干净了,交通秩序也良好无疑。可这样一来,百姓们又不乐意了,买个菜吧,还得走那么远,赶时间的上班族们以及学生们想买个早餐,也无处可寻。

不久,也不知道怎么了,空落落的街心又喧嚷起来了。卖菜的、卖早餐的又回来了。脏乱差吵堵的街心重现人们眼中,有人欢喜有人愁。

我联想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新民镇金牛村的一个创新举措——自助买菜。婆婆们将菜交给社区管理员,管理员进行登记后统一在广场某个位置摆放整齐,买菜者自助选菜、买菜、用手机扫码支付或者将钱投入菜边的桶里。金牛村的无人菜摊不仅可以实现自产自销,还可以增加邻居之间的信任感。

虽然这种自助买菜模式在我们这里实行有难度,但这种管理模式给我一点小启发——资源整合。

我们街道现有四个大型超市,位置恰好分别位于街心以及三个分支街道上,如果卖菜的卖早餐的婆婆、婶婶们能和四大超市合作,把菜卖给超市,在超市里租摊位卖早餐,省去守摊位的时间回家种菜、洗菜、看孙子,超市的人气也会更旺,城市里遍地开花的7——11便利店不也是这种模式吗?经济无论多么萧条,便利店依然火爆,这种现象难道不能给我们一些什么启示?

当然,可能这其中有我没预想到的问题,所以才会让问题搁浅。我们都想去美好的远方,可眼前才是家乡,建设美丽小镇还需每个人的智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