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18683/72ee13d9d8afba84.jpg)
刚刚取回来大小版邮票。
这是打订好了大小版邮票之后,最晚从邮局里,把大小版取回来的一次。
小版,本来年前就到了。
为了节省能源,减少因尾气排放,给地球造成二次污染,我还是决定,等大版到了之后,再去邮局。
只跑一次,尽管,省下那节点汽油钱,也办不了什大事儿。
可是,那种心理安慰,是用多少金钱也买不到的。
每天年订的邮票,最晚都没有超过二月末,就全部都取回家了。
今年,不知道集邮总公司那边出了什么岔子。
早上,吃罢早饭,随便给邮局打了个电话,询问一下。
好巧不巧,邮局管集邮的小姐姐告诉我,就在10分钟之前,大版刚刚卸货。
也正好赶上,今天是节后邮局第一天上班。
吃过午饭,第一件事儿,就是火急火燎地穿好衣服,赶紧直奔邮局,取回了去年订的大小版邮票。
喜欢集邮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以前,经济条件不好,靠买新发行的邮票,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自己兜里揣着的第一笔“大钱”,是考入大连陆军学院之后,拿到的6块钱的津贴费。
虽然,考到陆军学院吃穿都不用自己掏腰包,但是,像香皂啊、牙膏啊这些小的日常生活用品,还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加上平时去学院的“军人服务社”,再买点苹果桃子之类的水果,每月指望这6块钱,把这些日常支出搞定,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所以,除了自己把自己的家信上的那枚邮票,小心翼翼地取下来,更多的就是想尽办法,多向别的同学溜溜须。凭借三寸不烂之舌,争取到人家信件上的那枚邮票。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那个时候,还真没读过余光中先生的这首《乡愁》。
余光中先生能把思念家乡,思念亲人之情,浓缩进了一枚小小的邮票里,说明了大家就是大家。
只有拥有一对洞穿人类心灵眼睛的诗人,才能写出如此感动人心的好诗。
我对邮票(集邮)的喜爱,是从远离家乡远离家人上大学时,从每一次接到父亲写给我的信时开始的。
十七岁之前,从来没有离开过父母半步,这也使得独自一人离开家的日子里,想念父母的心情是与余光中先生《乡愁》里面的情愫是一模一样的。
这种对亲人的思念,变成了每天都对父亲寄在路上的家信翘首以盼。似乎闻到了邮票上那浓浓的油墨味道,便是依偎在父母的怀抱一样。
就这样,从珍藏家信,到积攒老师同学们来信的实寄封开始,一点点地喜欢上了集邮。
一发不可收拾的喜欢,变成了四十年之中,从未改变的爱好。
从思念亲人,思念故乡,再到从信封上小心翼翼地撕下那花花绿绿的邮票。个中的滋味有牵挂、有希翼、更多的是那份美好的记忆。
四十年间,无论是在国内奔走,还是在国外停留,一个“规定动作”就是无论再忙,也要买一点邮票,留个念想。
曾看到许德珩老人撰写的一副集邮对联,联曰:“集天下名山大川于寸纸之中,时而阅之斯诚美矣;邮世界伟人学者在一框以内,朝夕可见岂不快哉。”
言简意赅,可谓道尽了集邮的真谛,写出了赏邮的无穷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