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规划分享会文字精华&感触讨论20180612
这一期整理与讨论来自《刺猬校园分享会丨你尝过被同龄人抛弃的滋味吗?》
进入正题之前,是一点关于我跟这场分享会之间的几个小插曲。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循着心里的“更值得”。
第一节——
第一节的方法分享,来自一位企业家导师&职业规划老师。
一、认清现实
二、自己内心的声音
三、人生设计思维
四、心流的召唤
五、思维导图法
六、奥德赛计划
七、原型对话与原型设计
八、思路
九、忠于自己
第二节——
带来当天第二节分享的是一位90s创业者。(此处我只截取感触最深的几点)
1.【图】
他讲,是什么让他想去山区支教,去体验?
他的PPT的第一页是“支教一年,自教一生”,浓浓的自我实现的韵味。
很多年前有一段节目,主角是现在站在风口浪尖的,崔永元。那年赶上了世界杯,到处都是在狂热地追求足球的快感的人。于是小崔拿了一只足球,去到了一个山里的地方跟孩子们玩足球,他发球不当,结果一脚把球干进对面的一个泥滩子里。
结果,那里的孩子们,认为他的这种玩法就是足球的正确打开方式。他们不断地往那里边踢,踢完了就去从泥潭里捡回来。一个大媒体人小崔,悲从中来,感到非常愧疚,就因为自己的一个不当的操作,误导了那里的孩子们。
他当年看过这个节目之后,内心非常震撼:怎么还存在这么封闭的地方,怎么会有这么这么如此不了解世界的孩子。所以他一定要去山里,去体验,去见识,所以多年以后,在他大四左右,他去了甘肃的一个山区。
人就是这样,一个契机,一次催化,瞬间自己的小宇宙就爆了出来。他接着说——
我们小时候都有过各种各样的伟大梦想:成为科学家、成为人民教师,成为人民公仆(这话是我改的),但是多少年以后,你再问各位:你现在在做什么,想成为什么?
他会说我现在在做~~~~~我现在当~~~~,那些在我们小时候的那些原始的梦想,都已经死去。
我们可以为了这样那样的事,甚至一些并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而感伤。可是当人心里的梦想,那些信念的火花在消亡,为什么就不见有人凭吊感伤。
他讲这点,我好像是没有发现和察觉。可能是他的角度和例子,我个人认为不太恰当。
人对世界的认知分几个阶段,正是由于人在成长,对世界的认知在不断变化升级,变得实际,才会逐渐把那些天真的想法一步步落成脚下的垫脚石。
但是有一点,信念。很多人年轻时的信念死了,输给了自己,输给了世界,然后回头跟你说,这是现实,却不见自己去面壁。
相近地是,原则。有的人的原则也死了。
说到这里讲个让我觉得非常嘲讽的事。
我初中的时候,我们那个教务老师,是我们家亲戚,每次碰到我都一直不断地跟我讲那么一件事。因为我们是在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少数民族学生高考分数可以比汉族学生+5。她就在告诉我:你去改个民族呗,你家长也有少数民族(满族),办个手续,顺理成章。
她越这样说,我越是嗤之以鼻。我的原则就是,不属于我的东西,我不拿,不碰,像改民族这种后天的作弊手段,更是不能说服我。
而且见识短浅:满族学生有可能好一些,我们那里的朝鲜族学生,基本上没有能考出吉林省的。延边大学的地方保护政策,导致延边地区的朝鲜族学生报考延大的全部落入其手,哪有什么机会跑来大地方见见世界,接触资源?她难道年幼时年轻时就玩过这些投机取巧的策略吗?
2.【图】
忘了他的原话,换我自己的话来。
有的选手这四年度过,发现自己活成了渣,成了废物,醒来的时候已经没法让自己融入世界。这个时候TA不禁反思、痛恨,问自己 ↑ ↑ ↑
然后这位分享者说,当TA把自己活成了现在的一副模样↓ ↓ ↓
这还是睡不醒跟如何醒之间,一个人的徘徊与自我斗争。
3.【图】
他说有的人就是不断地站队、站队,他从不知道自己心底的需求:看人家去考研了,自己也加入考研;进这个行业了,有前景,他也进去。他说,当你找到了,才能“万事皆有源”:是源头,你能找到源头。
4.“我们没有人敢去以自己的方式成就自己的一种状态”
分享会的第二节,核心词其实就是“状态”。他给我们讲了个故事:“98年的孩子告诉我她想追求的人生是找到自己的那样一种状态”。
有一次他主持一个关于教育方面的峰会,他自己也是90s,貌似我没记错的话是92年,主持这样的一场峰会,与会的是教育界的各种专家大佬——这是几年以前的事。
峰会上一个98s的姑凉上来说话了。她说,“我看到身边的每一个人,在不断地被规定好的路上,这样考试这样升学,但是这种道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符合和适应;我觉得这种方式有问题,我认为它不该继续,那就从我开始。”
——因此她从中国的学校教育体制里脱离了出来,退了学,没去读中国的学校,也没去读美国的学校。
在峰会上她展示了一份PPT,第一页,是两个图片:左上角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最原始的火车的外观照片,右下角是当今现代化的铁路的照片。第二页,还是两个图:左上角是贝尔年代电话机的外观图片,右下角是当代先进的通话技术。
第三页,还是两个图:左上角是一百多年前社会的学校教育,老师站上面授课,学生在下面听着;右下角是当今的学校教育:依然是老师站上面授课,学生在下面听着。这个姑凉说,一百多年来,人类社会天翻地覆地变了,生活方式变了,科学进步了,连思维模式都不一样了,然而教育还停留在一百多年以前的样子。
“一百年来什么都在进步,唯独教育的方式没有改变”。
姑凉说,所以,自己要做的事就是找到自己这样的一种状态。这位分享者当年是那场峰会的主持人,说不出话,非常尴尬:几年以前,一个98的孩子在教育峰会上讲话,下面坐的都是教育界的大佬。
后来姑凉借助一些资源和关系,去了美国,不去什么学校,她自己游学,创办了一个“学校”,名叫“探月XX”,记不清名了。她说人类要像探月精神那样的去做教育。
5.分享者的世界观
6.“很多人在一种固定的道路上的思考,才导致了很多人的思考只是选择,而不是诞生”
他讲到自己创业的故事。
一个做艺术的老师,生活在一个20㎡,室内分两层的空间里。一层,1.9m的高度,进去都怕撞脑袋;二层,就半米多的高度,半夜起身不敢直腰。
他跟这个老师,再加了几个联合创始人,就做了一个东西,就是一个升降楼板的装置,让如此一个20平米的空间变得上下伸缩自如。但就是这样一个本就可以存在、可以被人开发出来的东西,竟然一直没人设计出来。
这一点让我受了很大触动,不禁想,“创新”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呢?我一直自认为是个创新力比较差的人,很多有意思的点,周围人能想到,但是我就弄不出来,束缚得很。
“创新”是诞生。
7.“拐点发生的时候通常是你意识不到的时候”
我经常说“上车”,我们可能不经意间上的一趟车就带我们自此转了一个前进的方向。它可能是一个事件,一个活动,培训,训练,或者一个组织,或是一次畅谈之后的想法。他说,“那个最痛苦最折磨的时候,就是让自己最沉淀的时候”。
8.【图】
9.他的结束语
第二节完后是本场的分享会的抽奖,用小程序做。我没有抽中,然后小程序送我了一句:
莫名很是应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