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韩妃江畔

五一,我们去韩妃江徒步。这条线路久负盛名,是徒步绝佳去处。之前从重阳宫始走过一段,风景已极美,今日我们选择从双彩乡处下高速到韩妃村始。
车停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方小小的青冢,看碑才知这里葬身的就是韩妃。旁边即为韩妃庙,据说隋朝炀帝之子杨侗继位。后被王世充所杀,杨侗之子荣王杨白逃往越州,到达新昌后,水路不通,舟楫不行,密林难越,作为养尊处优的深闺女子定然已是难以为继,又不愿拖累众人,遂自缢身亡(另说投水身亡),后人感念其身份和遭遇,遂立庙纪念之。
我们在庙里走了一圈,塑像颜色鲜明,端庄温和。宽大的院子两侧抱屋里,悬挂堆砌的一看就是村里人的物件,不太整齐,倒也充满生活气息。庙门口坐着几个村民,还有几把闲置的椅子,可见平日里亦是村民相聚闲聊之处,平添几份四邻八舍乡党一体之感。
出得庙来沿河往前,撞入眼帘的是一溜枫杨香樟,高耸排列河边,覆枝水上揽镜自照,串串果实如只只蝴蝶排队等候展翼飞舞。那粗壮的树干上贴着它们的身份信息,一百五十年,三百年,我们计算着哪些树见证了清朝的强盛,哪些只见证清廷的灭亡和民国的建立,它们站在那里,就是历史的见证者,无言而深沉。

前行十米,见江边有岩石壁立,高二十余丈,光洁的岩壁上,大书“金岩殿”三字,峭壁之下有座金岩殿。据说晨光映照岩壁,金光灿灿,故名金岩,该村此前叫金岩村,后才改名为韩妃村。殿门紧闭,未入。
步行道沿河平坦漫延,入目处,崇山峻岭高耸,因刚下过一场阵雨,苍山滴翠,新绿怡人。一山静静涌动的绿,一山热闹喧嚣的鸟鸣,一动一静之间,勾勒的是大自然最和谐的旋律。
两旁耸立的高山似是将那醉人的绿溶解在了河流中,这汪碧水如翡翠一般莹润,又似镜面倒映着蓝天白云,当你的眼睛不小心望进波心,竟让人分不清真实与虚幻了。
韩妃村的下一站是下洲村,看着到处停着的车辆,明显增多的游人,才知这里才是韩妃江的最常起点。村中很是热闹,到处摆摊设点,还有面馆民宿,一条江养活一个村,此言不虚。
沿着江边继续前行,发现此处的江水明显不如之前清澈,水面浮着一层油膜,还有垃圾。河岸边烧烤的人多了起来,吱吱的声,腾腾的气,飘飘的香,就着绿水青山,充满了人间烟火气,抛开污染,不得不说,这里真是烧烤的好去处。

当然此行最大的乐趣亦不在于赏景,吾儿同行,实为难得,话题自然就多了。聊学校生活,聊专业,聊植物,聊地貌,甚至路边偶遇一蓬黄花,也要来上几句“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虽然此黄花非彼黄花)。有时我对他解释的原因不懂,会多问几句,即便被阳光晒蔫了,他也会耐心解答。我忍不住赞叹,你真是个内心柔软的孩子,总是不让别人的话掉地上,令人内心温暖。
这不父子俩因着路边一辆某米的车又开始聊起了车和有关的事故,以及事故背后的故事,一段行程变得轻松而惬意。
看着水中跳跃的泡泡,我刚想提醒他们看这条河里的鱼好多,却不想这是一场猝不及防的太阳雨,前不着店后不着洞,无处可躲,几人只能在一棵大树下避了避,颇有些提心吊胆。待雨停,却也到我们该返程的时候了,八公里已是我能达到的极限。
再回到韩妃庙,闲聊的村民回了家,庙门紧锁,匾额上“帝冑余晖“”四字苍劲有力,却又透着寂寞、苍凉,与徐徐落下的暮色相融,在悠游江水的陪伴下,等待明日朝阳的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