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育儿

家长群成了“焦虑群”“攀比群”?这些解决办法,值得你看看!

2018-09-27  本文已影响48人  小好助理

前段时间,一篇名为《开学第三天,我退出了家长群》的文章爆红网络。不少人说,便于家校沟通的微信群逐渐成了“焦虑群”、“攀比群”、“马屁群”,甚至是“广告群”。

有人说,家校微信群正在成为大家又爱又恨的存在:“爱”是因为它的方便,“恨”是因为它太方便了。不少老师说:“有了微信群,每天都像是在开家长会。”还有家长表示:“每天看沟通群的时候提心吊胆,消息太多,头都炸了。”

家校群,本是个更利于沟通的平台,但为啥有时却讨不到老师和家长的好呢?

家校沟通群,有不少家长表示有些焦虑

 每天看群提心吊胆,家长添“心病” 

“老师每天要在群里贴出班里字写得好的同学的作业本,还要点名哪些同学写得不好,作为家长能不提心吊胆吗?”小学一年级学生家长刘女士说。

如今不少学校通过微信等形式群发消息,建立家校互动平台,这无疑有助于密切家校联系,但对不少家长来说却添了块儿“心病”。

“尤其当在群里发布孩子学习成绩、点名表扬或批评的时候,简直是自己回到了学生时代。”刘女士说。

王妈是上城一所公办小学三年级男生的家长。整天被工作忙得焦头烂额的她说:“其实家长群对我来说,压力很大。老师每天发谁谁谁的作业完成的好,直接公布学号。要是没看到自己的娃,就特别失落,影响一天的心情。

微信群太多,家长表示看不过来

一个家长手机里有几个家长群?

杭州市上城区一位家长掰开手指一个一个数了起来:

“光微信群就有四个。有老师在的微信家长群一个;老师不在的微信群一个,家长经常在里面分享去哪里玩;还有家委会的微信群一个,不过太烦了,我已经屏蔽;关系要好的家长还会建小群,比如像一些假日小队之类的活动还得建群沟通,活动结束之后还是很活跃;

QQ群一个,老师会在上面上传作业和要打印的试卷、文件;还有一个APP班级群,说是新学期开始,所有的作业、活动信息都会在这个APP上面公布。

我就纳闷了,那之前那些群怎么办?有时候这几个群真的看不过来,老师今天在微信上发作业,明天在QQ群里传作业,生怕一不小心就会漏看什么,成了娃的猪队友。”

每条信息都跟着无数家长的回复,根本看不到关键内容

在上周的周末语音留言中,@刘玉兰说:“家长也心累。老师的每条信息,后面都跟着无数家长的回复,你想看真正关心的内容,就得往上翻很多,还不一定都能看到,指不定就漏掉了哪条重要的信息。盲目跟风的家长也是让人心累!”

有的家校群没有制定规则,因此在老师发布的重要信息下面,不少家长排队回复老师信息。导致重要信息被淹没,一些家长表示很是头疼。

家校沟通群,成了有些老师的烦心事?

班主任烦恼:家长群信息一直在刷屏

在北京一所中学当初中班主任的刘明,觉得自己最近得了“手机恐惧症”。这是因为,他的微信总有点不完的未读信息。

原来,这些成指数上升的聊天记录,都来自刘明所在的班级家长群。

刘明感慨:有时候发一条学校通知,家长就轰炸式回复。一会儿一条,微信一直蹦。”

有类似经历的,还有在甘肃平凉某幼儿园的老师赵娟。她告诉记者,老师每天都要在群里把小朋友吃饭的照片、学校通知等内容发送到家长群里。

家长们看到消息后,就会在下面跟风回复“谢谢老师”“老师辛苦”等客套话。

当然,这还只是其中一种情况。更让赵娟郁闷的是,不少家长会在群里发广告或者各类点赞、转发抽奖等信息。

赵娟说,有时候十多分钟没看手机,再一看微信,未读消息就过百了。结果点开看,全是家长们在群里聊些琐事,或者发些广告宣传。

幼教的辛苦:每天数十次直播“校园生活”

闲聊的微信轰炸着中小学老师的手机。但对于幼儿园老师们的家长群负担还远不止这些。

“家长放心,宝贝们开始上课啦”“孩子进入午睡时间啦”“我们在室外玩游戏啦”……这些在幼儿园里平凡不过的日常,陈宏每天都要录制短视频,发送到家长群里。

陈宏是南昌市一所幼儿园的班主任,上课之余,她每天花精力最多的事情,就是追着孩子们拍短视频。

“从孩子进园到放学,从教室里到教室外,我几乎是跟踪拍摄,一天要在家长群发至少10个短视频,让家长们知道自己孩子在幼儿园里的情况。”陈宏说。

但这些工作,很多家长们觉得还不够。“没有在视频里看到我家孩子”是群里家长最经常给出的反馈。无奈之下,陈宏得专门去找到这位家长的孩子,再拍一个视频发给家长看。

陈宏说:“若是忙的顾不上,有些家长就私聊我,说没看到孩子着急。”

相比于陈宏,在广州的黄老师稍微轻松点。她在群里被“赦免”拍视频,只用不时发点学生照片就行。

于是,和陈宏一样,黄老师也得在上课前、学生午睡时、做课间操的时候拍照片,实时发送给家长看。“有时候学生去上体育课,我也要跟着去一趟,给家长拍孩子上体育的场景。”

家校沟通群带来的这些烦恼,该咋解决呢?

好老师们这样“管群”

1.群主一定要是班主任

家校微信群的群主,一定要是班主任。不要盲目把这样的组建工作推给家长朋友。微信的规则中,只有群主才可以“@所有人”,这样你通知的信息到达家长手机时,才会有信息提醒。

而为了避免过多的信息造成的理解偏差,家长和老师之间,家长和家长之间的对话,要加上“@XXX”,以便对话之间不混淆。

2.明确交流时间段

广州荔湾区某小学的一位班主任表示,最好要与家长明确家校群的互动时间,为自己划出私人空间。

“我会告诉家长,晚上8:30以后就别再群里发消息了,以免打扰大家休息。如果遇到特别重大的事情,可以发短信问我。”

该班主任还表示,自己每次在发完通知后,都会加上“不必回复,以免刷屏”的字样,久而久之家长们就形成好习惯了。

3.面向全体兼顾个体

在群里和家长沟通时,要注意所公布的内容要面向全体,比如作业标准、校运会安排等所有学生都要参与的事情,可通过群尽快地让所有家长知悉。

再如全体学生都适用的天气温馨提示等,也非常适合在群里发布。

同时,老师也可以发挥社交媒体能辐射个体的作用,满足学生家长关注自己孩子的愿望。

比如,校运会时,教师可以多捕捉每位同学的精彩瞬间,再将其上传家长群,这样,每位家长都可以看到自家孩子的风采,感受教师对孩子的关注。

4.互动内容划清底线

永康一所幼儿园家长们发放了一张“班级微信群公约”,在公约里,罗列十四条规定,为家长和教师在微信群里的聊天内容和范围纠偏。

在公约里提倡家长交流的内容:交流亲子活动内容、为班级活动献计献策、学习科学育儿知识、教育理念和方法、推荐优质教育资源或好文、报道班级的正能量新闻等。

同时公约也划出了一些红线:如不发不文明的语言和图片以及网络游戏链接、不发涉及影响班级团队氛围的内容、不发聊天争吵内容、不发涉及人身攻击的内容。

5.做好隐私保护

微信群管理中,要注意保护学生、家长及老师自己的隐私,比如在修改家长在群中的昵称时,最好不要要求家长申明与孩子的关系,如“张晓倩爸爸——李欣”,要保护丧父母家庭、单亲家庭、再婚家庭等不同家庭结构中孩子的隐私。

6.不在微信群中布置作业

开学初,明确跟家长交代,不要在班级微信群帮孩子问作业,老师也不会在群中发布作业。

有些孩子课堂上布置作业时不抄不记,回到家以后才吵着家长通过班级微信群问同学,久而久之,会养成上课不认真听讲、依赖于微信群问作业的不良习惯。

因此作业要由学生自己记录(即便是一年级学生),而不是靠家长到群中查看作业,这样既减轻家长负担,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责任心。

7.及时发现家长的诉求

当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和其他孩子产生矛盾,有的家长为了引起教师的关注,维护自己孩子的利益,会在微信群里发布一些言论和相关图片,给教师施加压力。

这时,教师就应该主动和双方家长私底下进行交流沟通,了解真实情况,及时处理,化解矛盾。

这种事情在班级微信群上讨论,人多嘴杂,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8.分类建群,为微信群“减负”

佛山顺峰小学一年级某新班建立了两个不同功能的群,一个是QQ群,一个是微信群。

班主任老师明确QQ群用于老师发布作业和通知,并存放资料、照片;微信群可用于家长沟通交流。

对此,该班级班主任吴老师表示,如果没有一个平台让家长交流,班集体也会确实活力和凝集力。

但是,在同一平台让家长交流,老师又发通知、家长又交流,那就老师累,某些不喜欢热闹或工作忙的家长也累,建立两个不同功能的群就可以将此问题迎刃而解。

9.敏感信息慎公布

不在群里公布学生成绩、排名等敏感信息,这可能会伤害一些孩子的自尊心,同时让家长感到不舒服。

如若有学生出现违规违纪现象,也不要通过班级微信群发表批评或教育言论(以免给犯错学生和家长带来压力),而应一对一单独沟通。

好家长做好这几点

1.做好自我调节。相信孩子的适应能力并对班主任充满信心。

2.良性沟通,形成良好的群聊氛围。

3.晒娃要适度。毕竟班群是一个公共交流平台。

4.理性对待班级群。只关注与自己相关的信息,避免盲目点赞。

5.晚上尽量不要在群里聊得太晚。以免影响他人休息,有重要事情可以跟老师直接联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