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不只是游玩、狂欢

2016-04-04  本文已影响68人  高子牧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删

从小到大,在我的印象中,每逢清明节,妈妈都会带着我去祭祖。当然了,只是简单地烧些纸钱,放点贡品。孩童时代,我一直以为全世界的人在那一天都会做同样的事情。后来才知道,这是中国的传统习俗。逐渐地,我把那简单的做法视为一种仪式,只有那一天才能做,那样才会有意义。

时至今日,又逢清明。自2008年以来,清明节被明确规定为法定假日,节日当天放假一天。后来在2009年,调整为放假三天。清明节起源于晋文公和介子推的故事,晋文公将介子推的忌日定为寒食节。介子推死后的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他便赐老柳树名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发展至今,清明节的主要主题便是扫墓祭祖、踏青郊游。

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在繁忙的工作后,带着家人,陪同伴侣,或随着朋友、单身一人,都可以享受漫漫春意。这不仅可以给上班族带来一点休闲的时间,同时也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一举两得。

但是,我想说的是清明节不只是一个游玩、狂欢、放松的节日。显然,我们只是把它当作了“三天小长假”,只想着如何玩的开心、玩的尽兴。如果我问你,端午节干什么?你肯定回答赛龙舟、吃粽子。中秋节干什么?吃月饼、赏月。清明节干什么?我猜,绝大多数的人都会说扫墓、祭拜祖先。为什么?因为这些才是那个节日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做法,可以说是一种仪式,能够支撑其存在下去的仪式。我们周六、周日也会放假,那能说是清明节吗?显然不能。因为我们在一般的周末不会去扫墓,不会去祭祖!所以说,某个传统,某个习俗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是我们会在那天做着特定的事情,比如春节。普通的周末能比吗?虽说同样放假,但气氛完全不同,这便是传统节日、特定时间、特定习俗的魅力。

说了一大堆,相信大家都明白我的意思了,就是清明节不单单是踏青郊游,还有扫墓祭祖,而且后者才是重中之重。因为传统、文化能不能传承下去,完全要依赖它的载体——特殊活动内容!如果没有了特殊的事情,放假仅仅是游玩、狂欢,那某个节日早晚会被众人遗忘。当然了,对于那个节日的名字他们肯定不会忘,因为那代表着放假,代表着放松。他们忘的是那个节日的传统,那个节日的内涵。

如今大家都说过年没意思,很无聊。对啊,能不无聊吗?抢红包、刷微博、玩电子游戏……这些平时都做够了的事情,又搬到春节,可能有意思吗?而且线上线下存在巨大的反差,能有几个人体会到满足呢?记得在我小时候,每逢过年,那叫一个开心。我知道,你们小时候一定也是这样的。那时候我们提着小灯笼,点蜡烛那种,拿着爆竹、火柴,一群孩童走在漆黑的、烛光点点的马路上,也有一些大哥哥、大姐姐,我们时不时地扔出一支爆竹,让其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绽放。晚上九点多的时候,回到家中,准备吃饺子,在那之前一定要去给祖宗磕个头……这就是我们童年时的过年,现在仍然很向往。

但是不能够无情地把责任推给信息时代,我们自己不懂得传承、弘扬,又怎么会留得住传统与文化呢?每一个节日都有很长的渊源,他们发展至今,万不可消失在我们的时代、信息的时代。清明节本来就是踏青郊游的节日,但也烦请各位抽个时间,哪怕半天,去祭拜一下祖先,缅怀一下逝去的亲人,这样才能够把这个节日传承下去啊!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