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对待反常识信息
进入信息时代,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海量的信息,其中有关科技方面的创造真是层出不穷,其效果也往往令我们啧啧称奇,堪称奇迹。但是,当你从各种渠道获得关于各种新发现的信息时,你有没有思考过它们到底是不是真的呢?
如今,有些科技研究成果看上去就像是对常识的挑战。如杂交水稻可以近乎翻倍级的增产,用大豆蛋白能够制造出不管看上去还是吃起来都与真货一样的牛排,以及不需要土壤的“无土温室”蔬菜。这些发明都或多或少地打破了过去被认为是常识的东西,在令我们吃惊的同时,也给了我们一种“常识原来不总是正确”的认识。
但是,谣言便是从这种认识中乘虚而入,打我们一个措手不及;不实信息总能堂而皇之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普通民众的视野,影响我们的生活。从先前“震惊!黑心包子店老板竟使用纸板制做包子馅”“知名烤肉店使用老鼠肉冒充羊肉骗钱”等等令人咋舌的新闻报道,到疫情暴发以来多次因假消息引发的抢药风潮,看上去荒唐至极的各种“最新研究”总是能够蒙骗大批群众,甚至引发连锁餐饮店倒闭与疯抢药物致使药店缺货等严重后果。究其原因,其根源在于部分群众对科学与常识的无知和轻信。正是因为民众对谣言与创新的辨认能力不足,谣言才能拥有市场,虚假信息才能误导生活。
那么, 如何才能识别谣言呢?老实说,这个问题对普通民众来说,很有难度。因为谣言非常擅长伪装,每次它总是以“权威”与“科学”的面貌示人,很容易就能欺骗众人的眼睛,混淆人们的判断,但是,假的东西做得再逼真,也很难与真货一模一样,只要我们静下心来认真思考,仔细辨别,便能抓住谣言的“兔子尾巴”,拨开欺骗的迷人面纱。用老鼠肉伪造羊肉,那得多少老鼠?新冠不是感冒,感冒药如何能治?理性对待信息,多做思考,谣言便无所遁形,虚假信息便不再会有市场。
高中生正处于学习阶段,社会阅历还比较浅显,很容易成为各类谣言的“攻击目标”。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各种知识,用心体悟人生道理,以拥有更强的观察和鉴别信息的能力,再加上必要的思考,这样才能不能被谣言所惑、才能辨别真伪。让我们从自我做起,理性思考,善于辨别,让谣言止于智者,为打造无谣社会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