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人类学》第三章 读书笔记

2019-01-15  本文已影响0人  为学日益

第三章 人的可教育性

一、教育的需要性

人类学的第一个基本问题是人对教育的需要性问题。教育的必要性在于必须把人作为一种可以教育并需要教育的生物来理解。

卡美纽斯:实际上,人不受教育不能成为一个人。

康德:人是唯一必须受教育的造物。

人们把他们的观点作为一种外来的既成事实加以接受,而不追问这一思想对于认识人有什么意义。

兰格维尔特:人是教育的、受教育的和需要教育的生物,这一点本身就是人的形象的最基本标志之一。

什么叫可教育的动物?他不是因为人来到世上的无能为力,而是因为,人对教育对需要性体现来人的特殊优越性。

二、人乃文化生物

1、探讨“人是什么?”

普勒斯纳:人天生是一种文化生物。

盖伦:人需要生存,但他不完备,全身光秃秃的。因此人为装饰是符合人的特征、反映人的本质的一种表达。

以上观点有人从生物学看,人起先是一种有缺陷的动物,后来为了弥补这种缺陷才创造来文化。

人类学解释:把生物素质与文化两者看作从一开始就是互相补充,而且是一个统一体中的两个互补环节。

奥地利动物学家波特曼指出,在生物学领域关于有缺陷生物的说法并不是完全没有考虑的余地,因为在这里某一方面的缺陷,比如缺少皮毛,是同另一方面的长处——这里指感官功能的增强——联系在一起的。这就是说缺陷可以视为特别完美的表现。

 2、人类学对人的本质的看法:正是由于要通过较高的能力来弥补现存的缺陷这种必要性,人成了“不断求新的生物”,成了虽不完美,但因此而能不断使自己完美起来的生物。

尼采:人是一种可以理解为还不确定的即不定性的、其本质还处在发展中的动物。

3、例证:波特曼关于人的宫外早年学说

动物还处在子宫保护之下时,小孩就已暴露在不同的环境影响面前,从而显示来人在极大程度上的可塑性。因此,生物的素质以及人的较大可塑性,乃至人的历史本性又可理解为在更大范围的整体中相互补充的因素。这就是人类学有益于教育的例子。

各个方面表明,人的可教育性与教育需要性,其根源完全在于人的身体素质方面。

个人总结:人的可教育性不是因为天生的缺陷,而是因为人天生的生物素质决定了人的较大可塑性。教育的需要性(必要性)不仅仅是为弥补天生的缺陷,而是人天生的不确定性成就了人不断追求完美的特性。

三、高龄阶段教育

1、终身教育的必要性

人是需要教育的。那么教育就不能只限于儿童阶段,不能认为在儿童成长为承认时可以结束教育。人原则上是并且始终是需要教育的,因为人在整个一生中始终在向更新的阶段发展而这些阶段中又始终产生新的学习任务。

2、教育的内容

不仅需要进一步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成人教育;而且需要持续的、真正的、即涉及人在其道德品格方面的教育,而且不仅需要发展个性和职业能力这一积极意义上的教育,也需要在因损伤而须保持原有能力和排除损伤造成能力下降这种治疗意义的教育

3、教育方法

劝告,尤其是批判性的劝告始终是一种教育行为。

心理治疗不仅旨在进行医学意义上的治疗,而且就其本质而言也是使人得以恰当生存的一种真正的教育。

4、教育的方式及好处

年长者与年轻人之间;同龄人之间;年轻人与年长者之间。

福禄培尔指出,这种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变得呆板而僵化的成年人在与天真烂漫的儿童打交道时可以使自己变得年轻起来,而且还在于完全有意识地进行的教育

5、高龄阶段教育

(1)高龄教育的必要性

高龄人很难靠自身的力量度过其本应达到的自身规律和自我完美的人生阶段。

人的高龄不仅意味着精力的衰退,意味着人到了无可奈何听天由命的人生阶段,而且到了带有自身规律与自身完美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种规律和完美是人们必须在其本性方面看到并加以实现的,在这一点上并不亚于童年和青少年阶段。但是只有极少数人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胜任这项任务。高龄人不可能靠自身有意义地度过其年龄阶段。因此他们在退出职业生活后,将遇到一种对他们来说业已变得无聊的生存,必须要得以帮助,以便顺利地度过他们的风烛残年。

人口老龄化,对老年人的教育尤显重要。

当人口金字塔越来越有利于向老年层方向推进以及退出职业生活的人的比例不断上升时,这种教育任务的意义显得越来越重要。不论老年人在家中生活还是在特殊的老年之家生活,对他们的照料都不仅仅是一种医务方面的和社会的事情,而且首先是一种教育方面的事情,我们可以把这种照料称为老年教育学,这一至今尚未被探讨过的任务近来越来越为人们所注意了。

个人总结:人的可教育性和教育的需要性决定了人必须接受终身教育。高龄教育必须受到重视。

四、功能教育

1、人类学的观点意味着教育不是孤立现象。

人类学的观点还进而意味着教育的范围,或更通俗些说,在教育方面有意义的关系范围必须得到更广泛的开拓,这种开拓要超过以往把教育视为一种孤立现象所探讨的范围,要对教育作出正确理解,必须考虑存在着一个广泛得多的范围。

2、功能教育与意向性教育

克里克的功能教育:对环境中成长着的一代人无意识地、无心地产生的的一种塑造作用。是一种无意识的进行塑造的力量,这种塑造作用是由打上深刻烙印的团体(例如军官团)对新进入其团体范围中的成员所产生的。

裴斯泰洛奇关于“生活教育”的表述,以及夸美纽斯把整个生活包括老年生活理解为一所学校时,他们都看到了功能性教育重要性。

意向性的教育:即有意识的教育

斯普兰格尔,在他值得引起重视的晚年论著《生活教育》一文中,却又反过来指出了这种观点的可疑性,因为在良好的环境中塑造作用固然是良好的,但在不良的环境中塑造作用却是不良的。同样罪犯环境也以这种方式“教育”人,因此教育学一再指出不良交往所产生的有害影响,所以有意识的教育的任务,恰恰是要消除这种不良而有害的影响。(因为只注重无意识教育就不能摒除有害的影响。)

3、功能教育的重要性

我们必须看到无意识的教育对人产生的影响,把其促进和有害影响区分开来,让它更好地为教育服务。

尽管如此,探讨这种功能教育的作用对教育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看到这些很难控制的势力所产生的强大影响。我们必须尝试把起促进作用的影响与有害的影响区分开来,而且只要有可能,就应当用正确的方法控制这些影响。总而言之,我们必须探讨功能教育与意向性教育之间的正确关系和有效的相互渗透作用,而这恰恰又是教育人类学需要考察的一项特殊任务。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