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那些事儿家居装修装修设计灵感资料

设计师爆改城中村22㎡“握手楼”,多功能划分可满足三代同堂

2018-12-26  本文已影响0人  装修第一站

在《梦想改造家》中,有这么一栋承载着几代人记忆的特殊房子。

它始建于1985年,楼高12米,占地22平方米,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握手楼”越来越多,最终使得它不得不被堵在了“围城”之中。

这里是屋主童年记忆之地,也将见证她孩子出生、成长的整个过程。

如何令这栋狭窄小楼重新焕发生机,着实为难了一番设计师孟岩所带领的团队。

老破小 一线天里

入户的唯一位置,宽度仅有80厘米,几乎与四周的邻居紧贴在一起。而进入之后,才发现,这幢4层小楼“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一楼:老人房+杂物间+观影室,由于四周都被遮挡,几乎伸手不见五指;

二楼:卫生间+起居室,狭窄,但采光比一楼好,北侧有天光晒进室内;

三楼:厨房+餐厅+卫生间,顶薄没有保温层,夏天很热;

四楼:内部是全楼唯一带洗澡功能的卫生间+晾晒间,外侧是一个露台。

从整体外观来看,破旧不堪,但其实内部每一层房屋都是一个独立的空间,能够解决一家大小三代人的日常需求。

重新划分区域 加强功能实用性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如此拥挤和奇葩的一个房子。抬一个比较长的东西,就已经不能转身”

清拆过程中,房屋的“豆腐渣”质量与“坑爹”设计,受到了所有人的一致吐槽。

除了没日没夜的暗无天日,房子更严重的危险在于结构的不合理:

结构上:整个房子没有一根圈梁,全是从一楼的地梁一致砌到了顶;

高空作业:吊篮宽度不够;普通的金属脚手架在这座房子周围局促的区域内,根本无法搭建;定制卡钢板和绳索的安全性不高;

旧有的混凝土楼梯:像个鸡肋,拆掉失去了房屋唯一的感情寄托和历史特色;不拆往后生活带来太多不便,影响房屋整体结构安全。

即便如此,设计施工团队还是能在照顾屋主情感与房屋实用中取得平衡,从脑海中的设计亮点到具体情况下的施工难点,每一步都有着不同的解决对策和备用方案。

1、重建批荡层,进行防水和加固;

2、搭建竹架,保证施工安全;

3、室外的钢筋网与室内的钢柱、钢坠板支持房屋的承重;

4、开设光槽、定制光斗引进自然光源。

除了解决外墙问题,在内部,设计师更是重新划分了布局:

一楼:改建为厨房、客厅,增设了卫生间,保留了小阁楼储物。

二楼:改建为儿童房、老人房,重新布置了卫生间。

三楼:改建卫生间,扩大主卧,增设了衣帽间。

四楼:改建为露台、休闲空间,增添了北晾晒房。

因而从外到内,这栋房子仿佛被设计师施予了神奇的魔法。

外墙铺贴复古并具有年代感魅力的“红砖”,每层则留有便于采光及通风的窗口。

更优化的功能设置,还是在内部,尤其灯光与材料的精心打造,使得空间的实操性与美观性都得到了很大提高。

用色中大量留白,并注重采光,为这狭窄的小楼显得更明亮宽敞一些。

家是一个容器,每个人每日面临着大城市的喧嚣与压迫,假如能退回到属于自己的天地,站在自家的顶层花园中,是对日常压抑生活的疏解。

通过对个体空间的微更新、微改造,不仅仅提升屋主的居住体验与生活品质,更是一种精神境界的提升。

所幸的是,通过之前影音室的设置,我们不难看出,屋主夫妇两人也曾自己动手,一点一点去改变房屋旧有的缺憾。

而设计师的加入,则让他们的梦想生活得到更充分的实现。

城市发展的速度,是在牺牲一些东西的基础上得来的。

“城中村”既不是难民营,更不是贫民窟,它也是一代又一代的传承。渐渐老去的它们,终有一日也会在新生代的手中获得重生。成为家庭关系的连接点。

案例来源:《梦想改造家》

装修水深,装修第一站带你避开深水区,装修不踩坑~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