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星集散文读书

远方之远

2019-02-06  本文已影响285人  念远怀人

距离。

距离几乎带出了一切美感。

有时觉得,如果没有离去,没有距离的遥远,就没有故乡。

因为遥远,连张望都显得迷人。

春节在今天最动人心魄的情绪,已不是风俗,是太多的远行人推动的庞大的归乡运动,伴随着同样巨大的离别。

几千年的人类文明,从没有诞生过这么多的远行人。

在古代世界,远行是极艰难的事。

只有高贵人家才可能有车马,而车轮的制作工艺极其复杂,在没有铁器的时代,非寻常匠人所能为之。《庄子》里面为王宫制作车轮的匠人扁,可以直接跑到齐桓公面前聊天。

孔子极善驾车和爱车,并以此自命:“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我是干什么的?赶车的?射箭的?我是赶车的呀。)以致于到晚年,孔子最心爱的弟子颜回死了,颜回的父亲请求孔子卖掉马车,为颜回置一口棺材,孔子都回绝了。车既代表身份(礼),也代表远方的可能。

身份的高低与远行的能力成正比。因为古代的功名惟靠远行(出征、赶考或上任)才能得到,所以志远才能行远,燕雀不知鸿鹄之志,就是不知远方之远。

这“远”字里面有一套中国的美学。登高往“远”处看,叫作“望”,这“望”就延伸出“愿望”、“欲望”和“希望”来,然不如意事常八九,失“望”居多。古诗说:高台不可望,望远使人愁。远处是个不可预知的去处,古人对那里既向往又恐惧。

所以,古代有关作别的诗文特别多,如果坐船走的,有“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如果是骑马走的,有“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古时的官道两旁多植柳树,所以会“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因柳与“留”谐音,送别者会折柳相赠,“上马不促鞭,反折扬柳枝”。王维送别的名句有“客舍青青柳色新”,这客舍就是官道上的歇脚打尖处,秦汉时叫亭,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汉高祖刘邦未起事前就是一位亭长,除了打理客舍,还要负责所辖路段的行人安全,有些保安亭的意思。绝世英雄项羽竟然败给了一个亭长,退至乌江,江边竟也出现了一位亭长,要渡项羽去江东,项羽拒绝,自刎而终。

柳永《雨霖铃》中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那时的长亭只是路人歇脚避雨的所在了。柳永在这词里还说了一句:“多情自古伤别离”,正所谓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行行复行行,与君生别离”,远行这种“生离”或比“死别”更要销魂。“死别”是一痛而绝,“生离”却是幽约怨悱,低徊无已。《红楼梦》里的薛宝钗很懂得这个道理,黛玉死了,大家都瞒着宝玉,但宝钗却把真相说了出来,她说,他知道林妹妹死了,当然痛极,但过后心就定了,不知道时,反而天天想着。

远行除了肉体的磨难、空间的变换,更多是时间的隔阂。买船或是雇车,时速不过5-8公里,如果跨州过县,一去经年是常有的事。比如苏东坡在定州(今河北)四月时被贬至惠州(今广东),走到十月,才能抵达。三年后,才能与给他送别的弟弟苏辙见一面。

时间往往比空间更可怕,它有自身的逻辑,由不得你指指点点。

想起一首爵士老歌,“你知道你的烦恼何在?烦恼是,一生里的好光景大概只发生在一分钟。你用十九年睡觉,五年上厕所,三十五年打一份你深恶痛绝的工,七千八百五十三秒眨眼,这中间夹着那一分钟的好。蓦然回首,你怀疑你那一分钟是否已经过了⋯⋯”

如此活泼,如此惊心动魄。数字简直含有魔力,什么都不必解释,掷它出来就能撑场面。

时间总是由近及远的,数字堆砌出的距离,最终向你回忆的起点坍塌⋯⋯

越遥远打击越大。


祝愿众简友春节愉快!
只要有归去,故乡便不会沦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