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自己的人生与他人挂钩
从出生开始,每一位父母都会教导他们的孩子要好好学习,要做个善良、诚实、上进、对社会有用好的孩子,而不是做一个懒惰、失信、去做一个破坏社会的“坏孩子”。
为什么从古至今,每一位圣人或是经典都是以人性本善为根本,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来引领人们回归善的本性,而不是以人性本恶为引呢?
因为圣人们皆以自然为师,深知自然的规律,亦知自然对人类及这个星球上所有生命体的无私奉献,而从不向他们进行索取:
《道德经》言: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译为:万物任由其生长变化而不加干涉,生养了万物却不占有它们,培育了万物却不仗恃。
之所以引用《道经》中的这句,是因圣人们皆也领悟了自然对万物的博爱与仁慈之心,亦悉知人性的两面(善与恶),更加深知善为本。
为何善为人的本性,皆因人们天生就喜欢美好的事物、和谐的环境。而“恶”则是人们为满足自我基本生存之外为贪图物质享乐而膨胀的私欲所采取的不符合正道的行为。
然圣人亦深知“欲壑难填”,当人们不能自醒(佛家称为觉)时,就会被欲望之念所牵引,一生生活在贪欲之中,无法体会与享受心灵的平静与安宁。
为何人们在用不善的行为满足自己我欲念之后,内心会感觉到不安呢?是因为在人的躯体之中蕴藏的灵性种子,这个灵性就是爱与光的种子(佛家讲第八识,即如来藏)。但它虽蕴藏在躯体之中,但很少有人能觉知它的存在(除了那些觉醒的人)。
因此,人们所做的一切灵识都通过身体表现出来。就像身体的某些疾病实质上亦是心理反映。
圣人们亦深知,众生难得教化,所以就留下经典,让众生自己去参悟。老子的《道德经》、儒家的经典、佛家的经典,都是以此为初衷,所以才有儒释道家是一家的共语。都是为了引领人们回归善的本性,不断修正自我的言行,精进自己的道业,在社会这个大染缸里保持自我的本性。
不要让自己的人生与他人挂钩,就是我们要随时觉知,依心中的道(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而行,而不是依外界的不善而行。
这就好比出去旅游,即使有垃圾桶,有的人也不会把垃圾丢垃圾桶,而会随意的仍在地上,而有的人呢即使没有垃圾桶,他也不会把垃圾丢地上,而是把它放在自己准备的袋子里。
对于环境,有时随不能改变,但却可以选择。
不要让自己的人生与他人挂钩,你所做一切都是为了成就更好的自己。
同时在现实生活中教育孩子的时候,也是要注意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而是要让她明白道理,自发的去变得更好。
人生是一场自我的修行,愿今天的你比昨天的你更优秀、更温暖、更阳光、更有爱。
加油,一起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