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傻了,画画靠的是思维!
作者:魏魏yuan
总是纠结自己构图,没有意识!
总是糊涂自己在调色时没有方向!
总是对塑造的手法有另外一种理解!
这些问题来自一个误区:画画是一种单纯的手工技术!
错!错!错!我只想告诉你:绘画是一种思维活动!
蒋跃老师在描画示范时说:画画,千万不要不假思索地看到什么就画什么,一定要经过计划,然后将自己的想法表现在纸上,注意空间感,注意物体与物体的关系,这些关系的体现很重要!
靳尚谊老师就素描问题也曾经说过:画素描不是凭感觉!
前辈的话语都是在告诉绘画者一个道理:画画不是简单的手上动作,而是一种思维活动!
我看了一些老师的教学视频,视频中每一位老师展现的手法都不相同,我在想这关系到他们的理念不一样吧?这是观看蒋跃老师示范人物坐像时,我所做的笔记:
1、蒋老师说:老年人和青年人不一样,皮肤粗糙,骨骼明显,注意肩膀的宽度,不要画得过宽或者过窄大概是两个头长的宽度,注意肌肉的穿插关系,还有转折关系,前后关系。
2、构完图以后用铅笔构完图以后。就开始用大刷子将画面纸打湿,并且直接调灰色开始画暗面。
3、蒋老师说:我们在构图的时候有些部位有个大体的形的概念就可以了,因为在具体画的时候还是要靠具体塑造来完成。
4、整个作画过程,都是那种小笔触去皴出转折。并且一直都在画块面,然后用中间色将块与块相接,就变成了一个有立体感形体。
5、蒋老师说:头部的色彩可以画的稍微对比强烈一点,然后手的描绘可以稍微概括一点点。处理意识要贯穿作画的始终,因为一幅画最关键的还是看这个作画者,画家的思维体现。
6、头发,注意体感,不要把头发画平了。衣领是很重要的地方,不要画平了,是要认真交代清楚的。
7、画到这个程度,就基本上把所有的颜色关系都已经铺满了,但这只是一个大的关系,一个黑白灰的分布,接下来就要进入深入塑造的阶段了。
8、塑造阶段用小笔。将五官凸显出来,我发现在塑造的时候,蒋老师也是一直在用短小的笔触来体现。老年人因为皮肤比较粗糙,可以适当的用一些枯笔来增加它的质感。
风景写生示范:
1、前期全部是用大刷子来体现前景的一些简单的概括关系。
2、调色盘里的水很多,感觉好像水彩并不是说纸上的水多,而是调色盘里的水多,在纸上,你看他基本上颜色用的水分并不多,基本上都已经皴出枯笔的效果了。画树枝树干,他用的是那种类似于花枝俏的细笔兴化的作为背景的那些树,颜色灰一点。
3、画树首先不要去看太多的颜色。首先先把树的明暗两大块的颜色画出来,同样枯笔、皴法用得非常多。每一棵树每一棵树的关系分的非常清楚,这样就可以用来体现前后的空间感。
最大的感悟有这样几点:
首先就是整体意识,大色块的概括,在调色方面大胆用重色和上色方面直接上色法。蒋老师不管是画人还是画风景,他都是先理解了这风景或者这个人,然后带着理解去画的,这是给我的最大一点感受。
对比蒋跃老师画的风景和简忠威老师(简老师是台湾的一位水彩画家,有兴趣可以在网上搜索他的水彩教学视频)画的风景。
1、都是先体现前景的那种概括,简老师是用先局部打湿,造出那种斑驳感,然后用亮色来画前景,蒋老师先画前景,是用大刷子来画,将前景的那种概括的感觉画出来。
2、简老师再用深色去体现中景的暗面,整体来画,最后再去画背景,包括要纳入背景的东西。蒋老师是从远处的可以作为背景的树来画的,一棵树一棵树来画,从背景逐渐推到中景来。
3、手法上的不同,简老师那样画对比可能更加强烈,而蒋老师那样画空间感,形式感更加强烈。还有一点简老师的作品画面上的水份很多,而蒋老师画面上的水份没有那么多,习惯用皴法,枯笔来体现。
从这些体会中,你会看到,他们步骤存在差异,但是一个相同之处在于都有一种对于画面理解力的思维驱动!
这种思维是决定作画者作画步骤和控制画面效果的关键。那么由此看来,有意识地去培养这种思维就非常重要!
这里我根据我的经验有两点意见,可供参考。
一、审美眼光地培养:多画
说得更通俗一点,就是知道什么更美更好看,这一点与常人而言并不难,但这种眼光的培养,我想强调的是必须要有自己的实践和思考。不然,这个过程带来的心灵震撼就根本无法实现,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就是如此,过去,我画得少的时候,面对美的颜色以及好看的形式,我的感受是不强烈的。因为感受不强烈,所以我也无法切身的会去想到要学习这种美地表现方法。但是当我放到足够数量的时候,我会发现原来那种颜色那种形式是那么的耀眼,以至于可以让我受到极大的震撼。所以对于审美眼光的培养,我只有一个建议:多画。播放有两个好处,一方面是增加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就是让自己的眼光更具锋芒。这两点好处,就让我们自己的思维得到改善。
二、大师作品欣赏:多看
我看大师作品,最初的感觉是距离,这种距离让我看不懂。慢慢地看得多了,我发现大师作品,对我一个巨大的影响就是我开始可以感受到大师作品中大师们的一点想法。
大师之所以是大师,就是因为他们的画,开辟了一个新的风潮。或者是形象的变化,或者是色彩的变化,或者是笔触的变化,总之都是一种在原有基础上的改进和创新,这种看似是表现的变化,实际上是一种思维的更新迭代何为迭代。所谓迭代就是将视图语言中过去的代表意义进行改变,例如古典主义向印象主义变化时,色彩由一种辅助的画面效果工具,变成了印象主义中重要的表现内容,印象主义画家着重来描绘色光,让画面更加接近真实的丰富色彩,画面因此就产生了丰富的色彩变化。
之后的新印象主义、野兽派、现代主义都在一次一次更迭美术中各种元素的意义。我通过看画家们的作品,就可以看到他们的想法,感受到他们的思维,不管是面对复制品还是原作(当然,原作最好),那种新的形式感总是会带给我很多惊喜,我会经常问自己一个问题:为什么他要这样画?带着这个问题也会去查阅相关资料,在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所处的年代之后,再看画作,让自己对于绘画有了更加深切的感受。这种“深切的感受”我觉得就是绘画思维的升级。
对于初学者想要了解思维对于绘画的重要作用。有一本书可以推荐:《像艺术家一样思考》,作者是美国美术教育家爱德华·贝蒂。这本书从科学的角度,描述了画家看事物的眼光,而且还设置了很多小练习,可以让读者亲身体会到思维的改变让绘画技巧有飞速进步的效果。
我在学画之处,老师就告诉我们说:画画最好的状态是一个“眼高手低”的状态。那时候我不理解,觉得“眼高手低”那太虚了,眼光再高,画不出来也一样白搭。但是现在我理解了,这种“眼高”就是一种思维的高度,有种“取法乎上”的含义,只有我们的思维具备一定高度,我们的表现才会不断地去追寻,如果“眼手相平”的话,那就会停止。作为一个有理想的绘画者,只有在思维上永远取法乎上,才能在技艺上不断提高。
记住,画画是一种思维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