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二次共读要点/理解与误解
本次活动主要围绕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进行,郝晓东老师在活动中分享了他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共读五天的解读,强调了这本书的价值,并提出了逆向设计的三个阶段框架。此外,郝晓东老师还提到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两种不足:灌输式教学和活动式教学,以及如何解决知识碎片化和难以在真实情境中应用的问题。
1.逆向设计教学的挑战与建议
主要讲述了逆向设计这本书对一线教师的影响和挑战。首先,由于翻译作品与原文存在差异,导致理解困难;其次,这本书是经过十几年实践总结而成的,内容详细,涉及面广,对于没有实践过的教师来说,阅读起来较为困难。但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学设计书,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运用,对工作和生活都有价值。为了更好地理解这本书,建议教师反复阅读第一章和第二章,挑选感兴趣的章节进行细读,对照逆向设计的三阶段,阅读其他相关书籍,并放慢阅读速度,逐步领会。
2.理解教育的深度与广度
讨论了理解的概念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确理解和应用这个概念。虽然教师在教学中强调理解,但自己对理解的理解程度并不明确。引用了布鲁姆等人的著作,指出理解是一个模糊的概念,需要通过明确定义来避免误解。此外,还提到了在制定教育目标时,应避免使用含糊不清的术语,如“掌握核心”和“内化知识”,而应使用更具体的动词来描述学生的学习过程。
3.理解与知识的关系探究
科学进步是由有意义问题的提出和严谨的科学研究来推动的。学生需要学会提问和进行调查,选择和使用恰当的工具和技术来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分析关系以及呈现数据。理解是智力层面的建构,是人脑为了弄懂许多不同的知识片段而进行的抽象活动。知道和理解的区别在于,知道是事实性的,而理解是思维性的,能够把事物间的知识点连成一条线,或者把小概念归类到大概念里面去。
4.理解与知道的深度解析
知道是指掌握大量相关事实,可以证实的主张,对或错。而理解则是事实的意义,提供事实关联和意义的理论,不可靠的形成中的理论。理解需要观察事物与其他事物的联系,观察运作方式和功能,产生的结果和原因如何应用。无意义的事情是因为没有领悟到它们之间的联系。通过比较老农民和袁隆平种水稻的例子,可以更好地理解知道和理解的区别。
5.故事理解与教学设计差异
首先,故事的理解是开放的,需要通过探讨和讨论来挖掘其内涵。其次,教学设计分为追求理解和追求知识两种。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要求学生真正理解知识,而不仅仅是记住。例如,数学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理解长方体体积公式的原理来达到这一目的。最后,理解是一个同化的过程,需要调用已有的认知结构去解释新信息。
6.理解追求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首先,理解追求教学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可迁移能力,使他们能够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其次,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教育与社会脱节的问题日益凸显,因此需要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此外,人工智能的普及使得重复性记忆的工作被机器人所替代,因此学校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最后,国际环境的变化要求我们实现从零到一的突破,而不是一到一的突破,因此需要培养学生的原创性。
7.理解与行为主义建构主义的区别
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条件反射的结果,而建构主义则强调知识的构建和理解。通过比喻,说明了理解与知道之间的差距,并强调了理解的可迁移性。在教育中,强调概念理解的重要性非常重要,因为概念具有通用价值,可以在各种不同情况下应用。还提到了约翰杜威的观点,即理解是创造力的重要来源。
8.知识迁移与理解的重要性
主要讲述了理解的概念,即通过理解关键的想法和策略来学习,创造新的知识,达到更深入的理解。理解不仅仅是引入先前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而是在新的情境中灵活应用。例如,在河套地区参观景点时,需要有地图的概念,超越简单的去哪里的问题。在数学方面,理解要超越信息本身,不仅仅是算出结果,而是要理解如何解决问题。
9.知识迁移与大概念的重要性
主要讲述了迁移的重要性,即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其他不同情境中。迁移能力受到人们对知识理解程度的影响,而不仅仅是记忆或遵循固定流程。通过体育运动、阅读和教学数学等例子,强调了理解大概念和迁移策略的重要性。同时,提到怀特海的教育理论,强调教育课程应少而透彻,而非多而浅。最后,以国际象棋高手和新手为例,说明了高手掌握的是大概念和模式,而新手则依靠几套策略。
10.表达与写作的策略与技巧
主要讲述了如何在不同的情境中运用合适的策略和方法,以达到说服对方的目的。在表达或写作时,需要根据特定的对象、时间和场合选择合适的方法和工具。例如,面对领导时,要简明扼要地表达,抓住关键信息;面对专家时,要深入阐述原理。同时,要灵活运用各种策略和方法,如金字塔法则、起承转合等。在实际生活中,如写招生公告,要关注用户需求,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