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老电影推荐简书电影

他用交响乐的结构,成功拍了部电影 | 奥斯卡百年03

2019-04-20  本文已影响3人  电影老村长

​上世纪20年代,美国,一到夏天,城里人就会去乡下避暑。

一个城里来的女人,长相美艳,个性风骚,去乡下没多久,就勾搭上一个帅气的农夫。

农夫有妻有子,本过着幸福的生活,可经不起诱惑,和这个女人在一起了。

女人不光要人,还要钱,她唆使农夫谋杀自己妻子,卖掉农场,两人好搬进城里过好日子。

怎么杀?女人想了个办法,让农夫带一捆干灯芯草,划船载妻子去游湖,等船驶到湖心,就一脚把船踩翻,农夫抱着灯芯草浮出水面,妻子则被淹死,看起来像个船难。

就这样,“影史最美的默片”——《日出》的故事开始了。

这天,妻子听丈夫要带她游湖,打扮得漂漂亮亮,跟农夫上了船。可当船驶到湖心,农夫却突然下不了手了。

农夫把船划回岸边,向妻子道歉,妻子意识到农夫想杀自己,趁机逃走,农夫只好追了上去。

两人你追我躲,到了城里,并在一座教堂见证了一场婚礼。

在牧师庄严的致辞中,农夫反省了自己,体会到了爱与责任的珍贵。

他真心地向妻子道歉,并终于取得了妻子的原谅。

城里的生活五光十色,两口子决定好好玩玩,他们去理发店刮脸。

去照相馆照相。

去游乐场看烟花。

去舞厅跳舞。

去餐厅共进晚餐。

最后,意犹未尽地准备回家。

两人划着船,向家驶去。妻子依偎在农夫怀里,安静地睡去。他们已经很久没这么幸福了,谁知这时候,暴风雨突然来临。

大风大浪中,船翻了,农夫把救命的灯芯草绑在了妻子身上,可最终,只有农夫一人漂回了岸边……

《日出》是德国表现主义电影大师F·W·茂瑙的作品,上映于1927年,获得了第一届奥斯卡金像奖杰出艺术作品、最佳女主角、最佳摄影三项大奖,也被誉为“默片时代最伟大的电影”。

影片的摄影、运镜、光线、表演,今天看来都非常精美,对乡村生活的描绘也呈现出古典油画的质感。

此外,大量运用叠化镜头,给人微妙的情绪体验。

比如,情妇骑在农夫身上狂舞,背景是城里灯红酒绿的生活,欲望横生。

农夫正纠结要不要杀妻子,一个“半透明”的情妇,从身后抱住他,如鬼魅缠身,唆使他杀人。

影评人对《日出》的称赞,集中在表现主义的手法上,却忽略了一点,影片的结构。

如果你爱听古典音乐,熟知交响曲有四个乐章的定式,会发现《日出》的故事结构,和交响曲的结构类似。

第一乐章,“快板”,节奏较快,富有戏剧冲突,对应了开头农夫、妻子、情人复杂的关系。

第二乐章,“柔板”,节奏缓慢、深沉、引人思索,对应了妻子受惊后,历经纠结,最终原谅丈夫的过程。

第三乐章,“诙谐曲”,节奏稍快,旋律欢乐,对应了两口子在城里游玩的情节。

第四乐章,“急板”,节奏极快,象征着斗争、“战胜暴风雨”等情节,对应了片中遭遇暴风雨、努力求生的部分。

交响曲的旋律、节奏跌宕起伏,千回百转,隐喻了人生的起起伏伏。

《日出》参照交响曲的结构,表达的正是创作者对人生起伏、生离死别的理解。

我曾想过,明明是爱情故事,为什么要叫《日出》?为什么电影里反复出现日出?

一首交响曲的结尾,“暴风雨”终会过去,阳光会冲破乌云,拥抱世间。

而《日出》结尾,农夫以为妻子死了,悲痛欲绝,终于下定决心赶走了情妇。

而村民们却在湖边找到了生还的妻子。这对历经磨难的夫妻,终于可以幸福地生活了。

这就是电影叫《日出》的原因吧,人生的分分合合,生生死死,正如日出日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