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散文

老首站新境界

2018-03-22  本文已影响0人  王华_3533

                老首站新境界

                        王华

  一直想去坨子里输油泵站看看,组织部的温同志见面就问:你去了吗?”直到戊子岁末的一天总算成行。

  一踏进坨子里输油泵站的大门,就被眼前的“赤橙黄绿”所吸引,左右两侧“一”字排开,是两块10多米长近3米高的大展板,海蓝的底色上黑体朱红醒目地写着泵站的愿景规划、管理理念和团队精神,由门向西道路两旁、龙门架下所有显眼的位置都能看到:“打造责任文化、培育责任职工、建设责任之家”的标语和警示句……

  登上30米高的储油罐,23万平方米的大站区尽收眼底,远处是旭日蓝天,脚下是成龙配套的大管网、大机器,计量、输油、锅炉、化验、原油拉运……每个岗位都是忙碌的身影、灿烂的笑脸,既张弛有度、又一丝不苟。我们不歇脚转了一个多小时,不见一丝油污、不染一点灰尘,最大的感受就是干净,连他们的墙面和玻璃都是特别干净,站区内所有的旮旯犄角和上百条主、副干道居然没有发现一张丢弃的废纸和杂物,就连几十条排水的小溪里也找不到一片漂浮的树叶。

  我与集输是彻底的门外汉,荣誉室的几十块大奖牌(学习型优秀班组、温馨家园、模范职工之家、优质低耗输油站……)让我暗暗吃了一惊,同行的新闻前辈熊资杰老师好像发现了新大陆:“啊,这么大个泵站,居然管理得这么出色!”眼睛睁得很大。

  我们专为泵站而来,但泵站的王书记,首先介绍的却是辽河油田发展史。这好理解,原来叫首站,组建于1974年,是油田建设的一个组织部分,前者必须以后者做背景才能在坐标中找到准确的位置。王书记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可以说,她从老首站讲到坨子里输油泵站,许多重要事件,她都如数家珍。我说用专业术语介绍一种技术门类,外行人听起来一定感到吃力,你来个深入浅出如何?怎么说呢,打个比方吧,你们在站区走,只是听到机器的轰鸣,但就是在这隆隆声中,原油从四面八方汇集到我们泵站,整个过程是肉眼看不到的,只能凭感觉,但这感觉是真实的,日输送8000多吨的数量说明一切。可是内行人不能凭感觉,得靠技术、靠责任,尤其是集输单位,易燃、易爆、易出事故,不容一个环节有短板,一旦某个硬件出现“短路”就可能发生多米诺骨牌效应,所以每个职工的心里必须有一张管网流程图,脑袋里必须是“死记硬背”的操作程序,无论含水、比重、粘度、温度必须是分毫不差,基于此,他们建立了全站管网设备仪表的多层次巡检网络,把那些复杂枯燥的技术参数、管理方法总结成“看、听、摸、查、报,记”的人机对话,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怎么才能把复杂的管网流程图印在每个人的心里?成千上万个技术参数用什么办法死记硬背?每天输送8000千多吨原油,又如何做到不失斤两?我提了一个看似普通又不太容易回答的问题,这一问,窃有探听私秘的意思,我想一定很有趣。站长孙凯做了这样的答复:“的确有难度,为此,我们作了很多努力,主要有两条,一靠制度规范,二靠文化引领。”举个例子,火车在爬高山的时候,你会看到一种现象,前面车头拉着,后面还有个车头(机车的车厢)发动机推着,后面这个车头负责推的相当于企业制度,它保证整个体制不下滑,要有制度。前面这个车头就相当于文化,它负责引领方向,两者缺一不可。如果一个单位只有制度,很完善、很现代,但是它没有清晰的文化理念、没有科学的文化引领,那么职工做得最好的时候,就是把制度执行到位,做好规定动作。而现代管理需要的是优秀和卓越,那么,人从哪管才能管到根上呢?用文化去管,过去靠人管人的方式不灵了,光靠单纯的制度管、卡、压也不行,你得想办法让职工发自内心带着感情跟组织一条心。记得有个专家在讲授现代管理时,形象地说:“人盯人,累死人,制度管人,糊弄人,文化管人管住魂。”道理就在于此。

  年终岁首,泵站的“金牌师徒”活动也是紧锣密鼓,带徒的方式因人而异,但总的要求是,教不会不撒手,学不会不上手。据介绍泵站的技术专家国俊武一人就带了四个徒弟,而且都达到了一岗精、二岗通、三岗也能顶的标准。那天,我在输油岗二号泵前,就看到了更换密封的一幕,一师两徒在轴承室下面铺一块塑料布,随着师傅的手起手落,4条螺丝离股开槽,徒弟利落地伸出双手捧下轴承盖,取出密封圈,又迅速地换上新密封,整个过程都是轻拿轻放,就像一个古董商,手里捧着汉代大碗那样小心翼翼。完了,两手在地上一划拉,塑料布卷起,地面完好如初,不见一滴油污,这时,师傅做了一个启动的手式,就听“轰隆”一声,输油泵欢快地歌唱。我在采油队做过10年技术员,也和大班的工人师傅干过类似的活,但效果迥然不同,采油队的井站一般都远,铃声一响,你就得像消防队那样不顾一切地扑上去,离现场老远就开始掳胳脯搀袖子,脱一路甩一道,然后手起锤落,嘁哩喀喳,一一放倒,完了,电钮一按拍屁股走人。可听到的却是“扑哧”一声,没办法只能咬牙跺脚手起刀落大卸八块……用坨子里输油泵站站长孙凯的话说:“细节反映素质,细节折射养成,细节往往能说明一名职工的综合素养,这种在细节上的“知多少”、“想多少”、“做多少”不仅体现了丰厚的知识和技能积累,也展示了职工过硬的岗位职责。难怪,他们的厂区这么干净,干净,代表一种习惯、一种追求、一种境界,因为他们的眼睛里无法忍受不完美的事物。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