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路
今天艾瑞德名师大讲堂请来了郑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原副所长郑州57中教学校长王长喜老师,王老师讲座的主题是《研究设计与成果提炼——谈谈一线教师如何开展一般性课题研究》。他用质朴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老师们课题研究的基本概念,教师做课题研究的意义,应具备的核心素养,做课题研究的一般流程,做课题研究的心态、误区,如何选择适切的课题,如何让课题顺利落地,如何让课题为老师的发展助力等问题。
王老师谈到了目前老师们对待课题研究的各种心态。大家往往既敬畏科研,又在敷衍科研,甚至反感科研,觉得科研很神秘,觉得科研离自己很远。很多存在重申报,轻研究的情况。很多教师很重视申报课题,但不重视研究,甚至没有研究,没有真正的“精力投入” 。有的是没有研究过程,结题的时候只是“匆忙间”整一篇文章。所以,很多教师从来就没有真正体验过从计划、设计、查阅文献、收集资料、调查访谈、归纳探究、交流分享及结题展示等课题研究过程带来的快乐。
回顾自己的课题研究之路既忙碌又充实。经过一年地不断探索、反复实践和分析总结,也取得了一些突破,而我也从中获益匪浅。课题研究重在过程,它是一个艰苦而又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我们必须踏踏实实地埋头苦干,用心去做。 对于老师来说,正常的教学及各项教育工作已经令我们很费心了,还要再用心做好课题并非易事。
在去年申报《小学班本文化视域下的班本课程的探索与实践》这个课题时,是我第一次接触课题这个概念。课题申报前学校组织每个年级3名老师参加高新区教育局组织的课题立项培训会,那一次的培训会让我明白了什么是课题,让清晰了做课题研究的基本概念。回到学校后,刘浩然主任又组织我们参会的10几位老师进行多次地讨论、交流。为了激发我们做课题研究的动力,学校为我们每人配备了一本黄皮书——李冲锋博士的《教师如何做课题》,这本黄皮书可以说是及时雨,有了它在手,写课题立项书对于我来说就显得清晰许多。为了了解到最新最切合实际的知识,我从网上买来了大量跟课题相关的理论书籍,学习其中的精华理论,先进的理念,进行“恶补”。学生家长李牧远妈妈听说我要做课题,把她做课题的经验毫无保留地都传授给了我。写课题立项书的一个多星期,现在回想起来也着实让人痛苦,摸石头过河的滋味让我感到惊险、刺激。连续熬了一个多星期,翻阅资料,查文献,对照李冲锋博士的“黄皮书”一点一点按照要求填写立项书上的所有内容。
成长的路终于完成了立项书的填写,但是我的成员组还缺人员,由于我要做的是班本课程,所以一定需要学校德育处的指导与支持,所以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龚涛主任作为课题组成员,王冰老师与我是同一工作组的,所以她也是我不二的人选。拉好了队伍,顿时感觉信心倍增。龚涛主任站在理论的高度对我填写的立项书进行了多次斟酌修改,经过他的修改,我也觉得更加可行,更易实践操作。一个月后我们的课题立项成功啦!没有想到居然还是区级重点课题。有了这份荣光,更觉得自己要实实在在、用心做好这个课题。5月份李冲锋博士的到来,又让我在课题研究的路上往前迈进了一大步。李博士说:“作为教育者要时常对身边的事物保持绝对的敏感和细腻的观察,这样才能扑捉到可研究的对象。”他从树立教育科研的的意识讲到“燃梦行动”,从及时写作讲到教师专业发展、成就名师梦想的两只“翅膀”:理想和毅力,四个“轮子”:教学、科研、阅读和写作,还有一支笔。他带着我们读了薛瑞萍老师写的班级故事,让我们对故事有了重新的认识。“故事就是每天发生在教育中的小事,小事被我们关注了,就有了教育的意义,有积累就有沉淀。”
成长的路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李冲锋博士的“黄皮书”也时常伴在我的左右,这本书就像一位老师,有困难就可以找它帮。我感觉自己在慢慢地成长着,进步着。在李建华校长的鼓励下,在艾家军的影响下,我的班级故事也被一个个地记录下来。“我手写我心”,当故事被文字记录下来的,它流淌着童心,关爱和幸福的温度。班级的小艾家军的加入,让我有了更大的前行动力。在班本课程的实践研究中,我把每一次活动的资料、故事、心得、学生日记都用文字记录积累了下来。这学期开学后的日子是忙碌而充实的。 旧的课题马上面临着结项,我又勇敢地接受了一个新的课题。再一次写课题立项书对于已经有过这样经历的我来说又是一次蜕变。再次翻看去年认为花费了很大精力写的立项书,实在是不满意。今年的写立项书,依然大量地翻阅资料,查看文献,又一次熬过了一个星期。接踵而至的课题结项使我有些喘不过气来。虽然平时积累的资料不少,但是整理、归纳,提炼、总结这也是一项巨大的工程。白天上班,晚上加班,周末工作成了生活的常态。
成长的路过去的日子,虽然辛苦,但这一切都是给未来最好的礼物。课题结项工作已经接近尾声,新的课题研究也已经在路上。想起浩然主任的那句话“开弓没有回头箭”,只有双脚深深地扎进泥土里,你才能感受到泥土的芬芳,体悟到劳动的幸福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