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的力量
“愿所有众生皆得安乐,不论强大弱小、地位高下、渺小伟大、可不可见、距离亲近、已生未生,皆完全自在安稳。愿众生互不欺骗或鄙视,不因嗔恨而伤害;愿我们珍爱一切,犹如母亲看护孩子;愿我们的慈心遍及十方世界,对整个世界充满无限的善意,断除憎恨和敌意。”——by《佛陀》
利用下午的时间看完了《佛陀》,是英国的一位宗教学家写的关于佛陀生平的书。既是生平,少不了从生到死的套路。最后一章“般涅槃”,讲的是佛陀之死。
看完,不免心生伤感之情,涕泪俱下。一个觉者的陨落勾起了心中太多情绪。佛陀也会老,佛陀也会死,佛陀死时也会感伤。临终时,他的黑暗自我魔罗再次出现:“请如来入般涅槃。”佛陀赶走了魔罗,他要完成他的传道工作,他才会般涅槃。
佛陀,并不能出离生死。
佛陀,只是觉醒的人。
然而,他有超凡的智慧、脱俗的勇气、无边的悲悯、持久的定力,他通过一生彻底的自我舍弃,为我们践行了一条道路、让我们可以追求崇高的慈悲的人性。
人生真苦,无明是最大的苦。
当你能真正认识到苦的时候,才不那么苦。
对佛教的接触来自于人生的不自足,追寻然后破灭,再追寻然后再破灭。
敏感的人更脆弱,更容易体会情绪千回百转的苦楚。
苦,就想着不苦。
佛说,诸行无常、诸法无我、诸漏皆苦。
苦是因为情绪,情绪是因为觉得有恒常的自我,但其实一切都是因缘和合,缘聚则聚,缘散则散。
一切追求永恒的发心、对易逝事物的渴望和贪着就是错的。
佛陀告诉我们的这些,是他用自己的一生践行的结果。
悉达多本是迦毗罗卫国的王子,自小锦衣玉食,不问世上生老病死。传说中,受了天神的点化,离开宫殿,踏上了寻佛之路。求师、苦行,终在菩提树下证得涅槃。历史真相不可考,但留下的事迹和经文千百年来早已普渡众生无数。
他教人勿信权威,务必亲身试法。在他眼里,因某人的权威而接受他的学说是“不善”的做法,无法使人证悟,因为这放弃了个人责任。
他教人放下我执,亲证无我。自我的观念不仅会产生“我及我所”的不善思维,也会刺激自私的贪欲,自我受到威胁的时候,则会有暴力和毁坏他人的倾向。
他教人四圣谛八正道,原来修佛之路从来就不是坦途,它是一条唯有智慧、坚忍、自制且能一以贯之坚持的人才能踏足的路。
数千年来我佛信众万千,佛理变化万千,数亿人都能吟诵几句“当下屠刀、立地成佛”,相信彼岸之佛陀早可以坐而涅槃。
然而一切只是我之臆测,佛陀早已经验那一种寂灭:“犹如强风吹飞火,不入火数焰灭没。牟尼名身之解脱,不入识数而灭没。”
作为未能证得涅槃的信徒,我只能和阿难一样,在书的结尾,看到佛陀涅槃的时候悲痛不已,在常常困惑与世事时默念“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似电,应作如是观”,并永远记得“以自作洲,自作归依,勿归依他人”勇敢的寻找属于我自己的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