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本该更懂事

2017-01-28  本文已影响0人  嗷呜嗷呜P小婧

        下午看了韩寒的《乘风破浪》。(后面有剧透,慎读!)

        一个获得奖杯、鲜花和认可的少年,终于有机会在镜头面前说出“我很感谢我父亲,感谢他那么不支持我赛车(大概意思)”——这句话估计他在心里想过无数次,终于说出来时内心一定特别爽。“我一定会成功,让那些反对的人好好看看”,我们都经历过这种情绪吧。

        随后,春风得意的年轻赛车手开着飞车载着沉默寡言的中年父亲,途中遇车祸,回到父亲年轻时代,参与父亲的生活。

        对父亲由曾经最恨变为认可、理解、支持。

        曾经和一个80初的男同事讨论过父子关系的变化。似乎中学时期的男孩子特别容易和父亲产生矛盾,甚至关系演变到白热化。我那同事一副过来人的身份跟我说,儿子对父亲的看法大致会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天然的信任和崇拜,小时候觉得父亲是无所不能、无往而不胜的,真是像大山一般;第二个阶段是矛盾阶段,因为渐渐长大的男孩子一来进入叛逆期,二来逐渐发现父亲的能力是有限的,随之会带来很大的失望失落;第三个阶段是真正长大后,或者说是自己当了父亲后,对自己的父亲有了更深的理解,甚至是对每个个体生命能力的有限有了更深的认识,然后和父亲握手言和。

        因为经历,所以理解,然后懂得。真正身处同境,才会更快更全方位地产生共鸣和包容。

        可惜很多时候,设身处地只能靠自己想象,也没有那么长的时间等我们慢慢成长……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