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穹少稷雅韵诗词散文诗词之界

浅说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2023-11-05  本文已影响0人  京平留主

【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苏幕遮·怀旧》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每每谈到范仲淹我们会想起这么一位正气塞天地的政客,然而谁知道这么一位政治家的情可如此细腻,词可如此精妙。

        全词以“碧云天,黄叶地”起笔,在“天”与“地”的高低俯仰的错落结合中,我们看到了天地的辽阔与秋景的苍莽。同时“碧云”与“黄叶”的强烈视觉对比,“黄”的寂寥零落便展现的淋漓尽致,给人一种黄叶当头、西风渐紧之感。接着以“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作承接,是对上的总结,天地之间充满着浩渺的秋波。“秋波”一词可有二解,一指风来叶落菊摇、鸟鸣鸦回,如同层层波浪直荡天边,秋霜初落,些许雾气飘散这般秋景与未落青山的周围,那天地青山如同润湿一般更为翠绿动人。二来也可以认为秋波实为江上波涛,江波之上,笼罩着一层秋来渐寒的水雾。虽雾气本无颜色,但此处“秋水共长天一色”,青天碧波的映射下雾气也就染上了颜色。紧接着上片尾三句将前面的天地山水相结合,极力表现眼前的秋景开阔,同时山映斜阳为后面斜阳代山做了铺垫。可是即便诗人眼前是如此开阔,那无情的芳草却依然在斜阳之外,所谓斜阳实是我目力极限青山,而那青山外芳草就成了我竭尽全力都回不去的家乡。这里虚与实结合,离恨的主题借着芳草开始发挥,自然向下片抒情过度。下片借“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起,黯此处形容心情忧郁,而乡魂是原因,追有被动的意味,即:因为思念家乡的心路使自己忧郁,整个人被羁旅之思追随,直接写出萦绕作者心头的羁旅怀乡之情。这么看来此处就有了互文手法,使感情更为强烈,表述更为立体。同时在此注意到主动句对被动句,倒装句对正装句使词的语言句式富于变化,同时这个对句也显得不死板,打开了境界。下片接下来两句似乎说唯有好梦,可以助我安睡。乍看有希望,然而希望有多美满,现实就有多苦感。窗外明月照空楼,可怜词人心上秋。这种情况下词人如何入睡?于是乎词人起身,明明知道不能一个人登楼对月,可是他没有“张怀明”,只能陪着酒倚栏眺望,可是这载着词人思乡的酒却在肠中化作了点点滴滴的相思泪,越喝越思乡,越思乡越喝。我想:这次第,怎几行清泪了得?待到此时全词情感到达了高潮,然而此人却作罢,全词就此结束,究竟是因为词人醉了,还是因为词人“心字已成灰”?后续又是什么?这些都留给读者猜测。

        这首词整体上符合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基本格式,但是写景上却一反常态,上片写景没有写惆怅,反而写的明丽辽阔,看到的景辽阔说明词人的胸襟也宽阔,与下片的哀愁离情形成巨大落差:一个胸襟如此宽阔的人却被愁的不能入睡,可想这是多么大的折磨,突出了词人的悲伤。这首词最为突出特点便是对比,颜色的对比,情景的反差,希望与绝望的并存......这每一次对比都是一次转,最终读者层层深入词人内心,这种写法也可以用于写作之中,与转中深入,达到共情。“范希文《苏幕遮》一阕,前段多入丽语,后段纯写柔情,遂成绝唱”不失为一首好词。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