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大学区块链研习社互联网科技

互链专栏 | 区块链技术加入 司法科技还会远吗?

2019-03-08  本文已影响3人  a5c8b49d9c60

互链脉搏按:3月4日,互链脉搏发起了一个关于“司法+区块链”的圆桌论坛(详见:司法+区块链:中国落地开全球之先河 将成数字社会基础设施),周柯就是圆桌的嘉宾。周柯2015年大胆提出了LawTech(司法科技)的概念,当时区块链还不那么火,但当区块链越来越多的用在司法改革的时候,距离周柯理想的LawTech又近了一步。

周柯:原美国硅谷区块链创始成员、原中国社保学会区块链课题SSDAO项目组成员

LawTech(司法科技)的概念是我在2015年提出,其实也是借鉴了Fintech(金融科技)的概念,当时P2P比较火爆,金融科技Fintech也随之应运而生;当时我正好参与调研智慧法院的相关工作,基于此,从Fintech我联想到LawTech,用科技赋能司法,后来的人有的将其翻译成法律科技。但现实LawTech概念目前提及较少,但已经势在必行,我认为科技未来将重构中国现行的司法体系。对于司法区块链可以理解为LawTech的引用,利用区块链技术为司法领域提供解决方案,总体来说是相通的。

我理解的意义上的LawTech应该是一套全流程的法律科技,但当时调研一些地方的智慧法院建设,仅仅在服务大厅或者立案庭放个智能机器设备,仅仅起到一个办事流程的引导功能,这样的智慧法院显得略显单薄。

我们知道,司法界有两大难题,一个是证据的真实性,另外一个就是执行难。先说一下执行难,证据的真实性后面结合司法区块链再赘述。执行难是困扰司法实践的核心难题,到执行层面主要面临的难题:1、当事人联系不上;2、当事人没有执行能力。对于当事人联系不上得,完全可以利用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寻找到当事人;而对于当事人没有执行能力, 2019年2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未来将设立“个人破产”制度,对诚信度较好但没有执行能力的债务人,免除其债务。对于“个人破产”制度,个人观点更多是法院试图将化解执行无望且挤压已久的案件,这样做我觉得是给很多债务人钻了空子,这样做未必显得过于草率。我认为,如果想实现“个人破产”制度,完备的个人信用体系是非常必要的,而这就需要借力科技手段,如个人财产的申报、如果个人出现违约风险,司法机构简历个人信息追踪以及惩戒机制。

所以,司法实践面临的问题重重,如果还是选择传统的执法手段,已经适应不了快速的发展的数字社会了。必须学会借助科技手段,而不是一些泛概念、泛场景,真正将科技手段实实在在解决司法实践中所面临的痛点。

LawTech目前的较为典型的应用应该是杭州互联网法院的司法区块链。2018年9月18日,杭州互联网法院宣布司法区块链正式上线运行,成为全国首家应用区块链技术解决诉讼纠纷的法院。稍早些9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互联网法院审理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747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8年9月7日起施行。《规定》第十一条提到,当事人提交的电子数据,通过电子签名、可信时间戳、哈希值校验、区块链等证据收集、固定和防篡改的技术手段或者通过电子取证存证平台认证,能够证明其真实性的,互联网法院应当确认。这是我国首次以司法解释形式对区块链技术电子存证进行法律确认,也为杭州互联网法院司法区块链平台合法顺利运行提供法律支撑。

目前司法区块链主要是在电子合同存证和知识产权保护这块应用,但即使这两块仍然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因为无论电子存证还是知产上链,它只能保证上链后的合同或者产权信息内容不被篡改、上链的时间可以追溯,但对合同及产权信息的真实性并不能有效的预防。未来,是否能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辅助区块链,不仅对信息的来源可追溯,对同时对信息内容的本身也可追溯,这点值得探讨研究。而且现在的司法区块链主要是在联盟链上的应用,导致场景过于简单,有一定的地域性、局限性,仅仅的功能在于电子合同等电子证据基于第三方平台的存证功能。希望未来能扩展到公链,不过这需要立法同步。

最后,对于区块链我插一句自己的体会,区块链底层本身就是技术,绝对不是背后的所谓的实体经济支撑,打着实体经济的幌子,进行数字货币的发行,本质就是一种股权众筹的行为,那就是披着羊皮的狼。区块链未来能否走向真正的落地,一个是技术的优化,另外一个的就是立法的同步推进;应用场景现在很多,但很多的场景都是基于区块链的概念的延伸,本身并没有技术的创新。总之,区块链的路还有很长!

本文为【互链脉搏】独家,原文链接:https://www.blockob.com/posts/info/9587,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