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正公家书》对我的影响
此篇文章本想写写听完传灯者第二期家风家训的听后感,听完后发觉赵大山老师讲的内容有些多,我一时也不知从哪里去写好,但我本身对家风家训这块稍有了解,读过《了凡四训》和《曾文正公家书》。《了凡四训》我是匆匆读完的,如赵大山老师所讲,这本书不是很流行,大概是因为他里面讲的神神怪怪的事情有些多,注重积德,而后通过某些故事讲积德之后的一些神奇收获,对此书我的记忆不是很深刻,也就不乱讲什么了。我买的《曾文正公家书》共收录信件1305封,全书分上下两册,我从头往后读,读完了上册,因下册遗忘在老家,所以后续忘记再去读完。但我打算将一些我读过的,感触很深的话记下来与大家一起分享下,或许后续因此而将下册也全部读完那就更好了。我简单讲下《曾文正公家书》对我的影响。
我从小不追星,也没有什么偶像。虽然以前许多人都将自己喜欢的歌星当作偶像,但我却不那么看,别人总觉得我的偶像应该是刘德华,因为我唱刘德华的歌还马马虎虎。我从小不喜读书,数理化尚可,语文就有些差了,每次语文考试写作文都是天大的难题,凑够了六百、八百字就如释重负,算是完成了任务。可以说我到了二十三岁时都没有完整的读完一本书籍。就是这么一个人,但我知道我也不算什么特别,因为我的小伙伴都是如此。
农村人结婚较早,我也不例外,二十三岁就结了婚并为人父,于是开始努力挣钱养家。二十四岁时,我第一次认真思考人生的意义。那时因为一个人在外面工作,白天上班,晚上回家和家人视频或者打游戏。上班总归没那么快乐,毕竟要干活;打游戏太多觉得打来打去也不过是那样,开始时很兴奋,等打了几个小时之后又非常的惭愧,浪费了许多时间;和家人也只能视频,相隔千里,非常之孤单。除此之外,我也没什么朋友在身边。时间一长就觉得人生好不枯燥无聊,同时又感觉自己全无精神追求,如同行尸走肉般,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
于是我就想上网去找答案,后来听说了曾国藩,有一群人都在贴吧里学习他,每日签到、每日写日记、每日习字,我也加入了,于是买了《曾文正公家书》来读。读起来就像自己的长辈给自己写的信,文字真诚,事无巨细都一一列举,并给出他个人的建议或具体的解决方法。谈为人子、为兄、为友、为父、为夫等等如何做人,又谈如何学习,对待金钱、顺境、逆境如何去做。交友态度如何,说话如何,面色如何,等等一些生活中的事情。读着读着我仿佛就再也不记得无聊是什么,为什么会无聊呢?闲时就去想自己是否有哪里做的不好,该如何改进,应该读哪些书,书中说讲的道理自己做的如何,累了就歇息,没事还可以练练字。从前总是我父母打电话给我,读了家书之后我开始喜欢和家人打电话聊天,一周至少要通话或视频三四次,直到现在。
我视曾公为榜样、偶像、精神向导,仿佛人生重新找到了意义。修身弘道,任重而道远,可以是干一辈子的事情,而且它不是千遍一律,随着个人阅历,体验的丰富还可以有更深的感悟,可以改善自己,使家庭和睦,使自己的人际关系更加和谐,这是件多么有益又有意义的事情啊。后面为了对曾公所讲了解得更多,我就去买来四书,并全部抄读完。才渐渐知道一些孔子的学问,对孔子很敬仰,不说偶像,因为是我心中的圣人。
我现在人在上海,父母孩子在老家,每月除去基本生活费,会将全部收入都打给我父亲,以免他在家里为经济捉急,多则一万多,少则六七千不等。我妻也与我一起读家书,所以在家庭观念上和我想法非常一致,与我父母关系也都非常好。每次回老家也尽量去看看长辈,多陪他们说说话,给点钱以作心意。每日上班工作尽量尽责,当然有时会偷懒,不过是建立在已充分完成了工作任务的前提下,下班可看书,或者去看看电视或者打打游戏,也都问题不大。唯一的无奈是难回老家,就如赵大山老师讲的一篇文章,上海这座城,我必定是买不起房的,而且也不想长期待在这,但同时我又难回去,在家难以谋生。暂且先继续下去吧,或者过几年再回老家找找工作。
总而言之,《曾文正公家书》这本书对我人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我开始喜欢读书,注重修身全是从读这本书开始。希望有和我曾经一样困惑的朋友可以读读此书,后续我会摘抄一些我曾经读家书的笔记,和我当前的现状对它的感想。
![](https://img.haomeiwen.com/i5964337/55ede14c4148c9a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