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给学生高效的学习方法

2022-09-16  本文已影响0人  钱小溪

为什么学习好的学生通常不是最用功的学生?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大脑如果一直进行高强度的工作,持续注意的品质就会下降。造成学习效率低下,可能会引起精神紧张,焦躁不安,影响吸收新知识,不能客观深入地理解问题。

被强迫的状态下,孩子能学得好吗?

强压之下,有的孩子可能因此获得成绩的提升,在荣誉感的引导下,改变自己的学习态度。

有的孩子则“暂时性”优秀,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好奇心,难以获得持续性学习动力。

还有些孩子抵触心理比较重,如果一味用压制的方式,强迫学习,反而因为强烈的“逆反力”,在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那些“倔强”的孩子,看问题往往偏执,性格上比较自我,不知道变通,缺少多维度思考的能力,也可以说是缺乏共情能力。

成绩优秀的孩子往往是智慧和通透的,心态沉稳,知道轻重缓急,张弛有度。善于用脑,随时可以在内心琢磨面临的问题。

无论什么时候,总会是一副云淡风轻的表情,该玩的时候就玩,该学习的时候立刻进入学习状态。

相比于那些把时间浪费在内心不断怀疑,不断纠结,持续性恐慌上的人来说,无异于卸下包袱,轻装上阵。

为什么上课认真听讲了,却还是不会做题?

实践出真知。学习就像骑自行车,练习的越多,越能够在正常骑行的基础上发展出新技巧。

授课的目的是传授知识,从本质上说传授的应该是学习的理念,学科学习的独特乐趣,或者是探究的方法。

教师讲解范例,学生依照范例进行练习,并且通过多次反复练习,达到最终的强化效果。换句话说,教师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在好奇心的引导下,自主性探究。教师是土壤,萌发成长还需要成长者自身的努力。

每一次练习就像是为翅膀编织羽毛,不断练习,不断积累能力,最终达到羽翅丰满,足以迎风起舞的程度。这个过程非常考验耐心。最害怕自我设限,自我怀疑,半途而废。

习惯品质

心智模式,学习动力,时间管理,精力管理,情绪管理,习惯养成,亲密关系等。

思维模型

学科思维模型(各学科学习方法),路径依赖,马尔可夫模型,索洛模型(该模型假设投资的边际收益率递减即在一定数量后生产得越多,效率越低。模型结论:经济增长的路径是稳定的。在长期只有技术进步是增长的来源),马太效应等。

学习方法

输出、重复、间隔、交替、连接、睡眠、运动等。

输出

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教给别人的时候,知识的留存率是最高的。仅仅认真听讲,是完全不够的。费曼学习法,实际上不仅仅是能够讲给别人听,主要是头脑中的思考过程。能够从本质上了解学科特点,还能够在自己的头脑中建立模型,通俗地讲,就是“路径”。孔子在几千年前就告诉我们学习的真谛:“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能够静下来想一想,比匆忙的从众,比盲目地补习,要有效的多。

充分沉浸式学习,用自己的大脑建立学习所需要的环境,身心放松,关注于眼前的问题,仔细观察,用心阅读。

对于语文学习来说,不仅读取文字,理解意思,还要观察句式(句子独特的结构方式),体会文章结构。不仅提取信息,还要思考吸收作者的独特表达方式。

长期的训练让大脑形成正确的思维路径。避免低水平重复。采用正确的方法和策略。

刻意练习

在舒适区做事,叫生活,在学习区,才叫刻意练习。真正的练习不是为了完成运动量,练习的精髓是要持续地做自己做不好的事。

连接,间隔,测试,交替。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巴拉德背诗实验。记忆等于存储强度加上提取强度。课堂上的复习加强了存储记忆。制造有利的困难,提取越困难,记忆就越深,克服苦难才能深度学习。也就是说隔一段时间再默写。

考试是最好的复习。以为自己知道,实际上是不知道的。注意休息,睡眠和运动。多元思维模型。更加宽容,更加有理解性,更能理解本质。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