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国学与传统文化

读《论语》8 | 借题发挥

2017-10-25  本文已影响0人  天立程思文

【原文】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先跑偏点题,说点我们不以为然的东西。手机已成为大多数的另一个自我,让你赏心悦目的定是能取悦你的、很安逸的东东,当然和学习大相径庭。

读《论语》,其实就是要寻找自己骨子所缺失的东西。不是不合时宜,不是顽固不化。内容还是那个内容,话还是那句话,取决于受众的重心取向,利弊取舍关乎个人,这就是为什么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但又说不出个所以然,下面的两条脉络就可以让你透彻。

读《论语》,可看看学者于丹梳理《论语》的价值体系,大抵分为两条脉络,一是历代统治阶层多用的,关于“天地君亲师”的秩序梳理;二是个人所用的,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价值的个人修养系统,倡扬以自律颐养自尊,建立“修己以敬”的君子人格,沿着“修齐治平”的实现路径,以学问信仰作支撑,找到自己与现实之间的逻辑关联。

而以上的与你自己能有多少共鸣?我反正是有所碰撞,就是与我切切实实相关的集团自上而下的文化给我的碰撞:集团与学校、学校与个人,各自为载体打通自我实现的路径,当然也可以自下而上的反哺第一条脉络,以达共同实现。

再归位到今天的正题。整句的意思可理解为“一个君子,不厚重,便不威严。能向学,补课固陋。行事当以忠信为主,莫和不如己的人交友。有了过失,不要怕改。”

“君子不重则不威”,此句的重点是“重”字,有厚重、自重之意。

厚重是一种修养,是由内向外散发出来的,不摆架子端起身段。

自重就是要把握做人做事的底线,讲分寸。现在讲的是自尊心。只有这样君子才有威信。

但威不是使人怕,就如冬天里太阳之可爱,或如夏日里太阳之可畏,都是威。太阳毕竟是可爱的,而且是生命的源泉,为学能养成自重这样的胸襟,就是人人所需要的,就是君子,这才是儒者之威。

有这样为学的基本态度,才算稳固。不然得说,“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如果能做到忠和信,那就是内外兼修的学问了。

“无友不如己者”。这一句,疑问者比较多,但就是没去做。终于是逮到这句了,你要知道跃然纸上的,不都不会这么写,所以你觉得很违和,这句太难得了,关键是在个人修炼实操中很实用,就看你接通的事哪一相电?

先给你来点强电,戳戳自己的痛点,给你一条最短的实现路径线。就是看你敢不敢?有没有这个信心?人往往都是被自己打死的,你别认为余生还有多少时间给你学习,学习,再学习。只有与高手交朋友,与高手过招,往往是不打不相识,以为这样才有交集。当然还得暗暗的相比,还要干过他,如果干不过,至少自己也不会差到哪里去!你才可以片面的“无友不如己者”。

再来点弱电。此时画面瞬间就和谐多了,难怪我们平时所接收的几乎都是弱电,那么充电时间就长啊!可以从《述而》篇中可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就不难理解“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或者说是与之互相呼应,否则显见孔夫子的话,有先后矛盾之处了。

只是借题发挥,只有与你产生共鸣的,对你有用的,才是属于你的知识,不然它还是悬于你案前的、仰望不已的、高高在上的《论语》,仅此而已。

十月天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