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顺父母不能等
什么是孝道?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著作《尔雅》下的定义是:“善事父母为孝”。汉代贾谊的《新书》界定为“子爱利亲谓之孝”。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的解释:“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孝,就是好好善待父母的人。从老的一辈做起,到你这辈再做起,子继承老一辈的孝心代代相传)。许慎认为,“孝”字是由“老”字省去右下角的形体,和“子”组合而成的一个会意字。从这里可以出,“孝”的古文字形与“善事父母”之义是吻合的,因而孝就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辈在处理与长辈的关系时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和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现在越来越多人,忘记了什么是孝顺,怎样做才是孝顺,这些人一面冠冕堂皇的要求自己的子女要好好孝顺父母,一面对自己的父母各种百般嫌弃,我想问你,是否知道何为孝?说起来很容易,嘴巴一张一合话就可以说出来,但是做起来却不容易,我想说如果你做不到,就不要去说那些冠冕堂皇的话,因为说出来更体现出来你的可笑,父母可以养育几个孩子,但是几个子女却很难照顾好自己的爹妈。想起去年发生的保姆残害老年人的案件,网上的一个评论:如果这个保姆是照顾婴儿的,可能一件事情发生以后就会暴露了,细细想来,这说明了什么?是不是爹妈的命远不如新生的婴儿重要。
不养儿不知父母恩,父母含辛茹苦将我们养大,为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而我们做的却太少太少。当我们为父母做出来一点点,他们就觉得我们做了好多,那年妈妈在北京做股骨头手术,我和张先生一起去的北京,那年带高三,请了一个星期假,后来我就回学校了,是张先生和爸爸一起把妈妈送回了家。高考结束,我带着孩子回到家,把孩子送到了幼儿园,每天照顾妈妈,在家待了两个月,我也学会了炒菜做饭。后来每次和阿姨叔叔们吃饭,爸爸都说我怎样照顾妈妈,我心里挺不是滋味的,父母把我养大,我却到了山东,离他们那么远,能为父母做的太少太少。
其实一个孩子也挺好,因为在照顾父母问题上没有比较,不会比这个比那个,做好自己就好了,对于家里有几个孩子的家庭,我也想说,做好自己应该做的,别去比这个比那个,因为我们都有老的那一天,你怎么知道,你对待父母的今天,不是孩子对待你的明天呢?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有多少子女在父母在的时候没有好好陪伴父母,到父母不在的时候,心中有了太多的遗憾,但那时为时晚矣。
但愿,每位子女都能好好对待自己的父母,好好的为孩子做出榜样;但愿,在父母离开我们的那一刻,我们心中能没有遗憾;但愿,我们能大声告诉我们的父母:你陪我长大,让我陪你慢慢地变老。但愿,在我们年纪大的时候,能有孩子的陪伴,能过上颐养天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