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习spenser写作课效果更好?
spener的写作课开课了。
数千名学员在学习这门课,可见课程的火爆。不过火爆之余,也要考虑效果。我就用我自己的学习过程,给大家提供一个学习的整体解决方案。
第一步、建立环境,进入状态。
这一步可能是把你的学习效果跟别人区别开来的最重要的一步,也恰好是大多数人会无视的一步。
1、环境准备:
找一个没人影响的房间,并在门口贴上“请勿打扰”;
准备好水,并提前去厕所,以防尿点;
2、工具准备:
准备一个pc,用于课程平台听音频和看ppt;准备一个mac,做思维导图笔记。我习惯用电子工具做思维导图笔记,软件是mindnode。如果喜欢用纸质笔记本和笔,也要准备好,并画好康奈尔笔记格式,或者用16格笔记格式也可以。
我喜欢用无印良品的A5笔记本,自己画上两条线,就是康奈尔笔记。打开就是A4大小,可以实现两个规格互换。
手机,打开wifi,关闭电话信号。
3、身体准备:
提前2小时吃好饭,给大脑充足的营养,准备烧脑。如果听课前吃东西,你的血液忙着去消化了,大脑不灵光。很多人有边吃东西边学习的习惯,这是一个非常低效的习惯。
4、做一分钟冥想。
为什么要做冥想?这是进入专注最简单直接的方法。为什么要进入专注?当然是高效学习。斯坦福著名心理学家麦格尼格尔在他的《自控力》一书中提到:
“研究发现,经过仅仅3个小时的冥想练习,他们的注意力和自控力就有大幅提高。11个小时后,研究人员已经能观察到大脑的变化。刚学会冥想的人大脑里负责控制注意力、排除干扰、控制冲动的区域之间增加了许多类神经元。另一项研究发现,持续8周的日常冥想训练可以提升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自我意识,相应大脑区域里的灰质也会随之增多。”
到此,准备工作完成,可以开始听课学习了。
不过第一课我出现一个失误。因为平时学习一般用 Mac,没想到mac不支持听课,所以,第一课就以为课程也不支持pc平台,就用手机听了,后来才看到,原来支持pc。
第二步、规划时间。
听课用时:1小时
笔记用时:30分钟
思考用时:2小时
行动用时:10小时,或者长期。
我相信一种现象,大多数人,用于思考和行动的时间可能都不是很多,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人学了没有效果的唯一最重要的原因。
我们的大脑,习惯于把我们写过的,听过的东西,归纳到已经会了的类别中去,但是一到用的时候,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同时,大脑,是最不喜欢思考,最喜欢自动完成的器官,因此你会发现我们的大脑实际上给我们建立了大量不用想就执行的套路,比如看到美食就想往嘴里塞;看到美女就想泡;上班下班,完全不用考虑走哪条路,你可能都不知道怎么就已经到家了。
学习,其实并没有什么卵用,学了不思考,思考了不透彻,透彻了不行动,都是半途而废的节奏。
可能人人都知道孔子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怠。”知道了不思考,思考了不去用,也是没什么卵用。
读100本书,不如读透一本书。这是瑞田慢阅读的理念。
规划时间,是给自己一个deadline,让自己积极去做事,有目标和没目标,完全是两种人生。
第三步、开始听课。
听课的方式:收集关键词,建立关键概念,并通过听老师的讲课,找到关键概念的答案。
我通常喜欢先听一遍,然后第二遍才笔记,不过这次spenser老师讲的精彩,有逻辑,因此,听课加笔记一步搞完了。
第四步、做笔记
这一步,在上一步里同步完成了。此处略过。
第五步、思考。
在此以笔记中的文章标题部分为例,来说明如何进行思考。
spenser老师讲的标题的重要性,我听入耳的几个关键词:
标题决定阅读量;
标题决定打开率;
标题决定传播量;
标题跟内容一样重要;
反差
画面感
颠覆认知
马斯洛需求理论
标题不要是真理(真理不用你告诉)
有态度,有视角
收集10万+标题
我的思考,从马斯洛开始。去亚马逊买了几本马斯洛的书。
网上看到大多数的马斯洛的理论,如下图:
这个金字塔告诉我们,最底层的是基础,而且是在满足下一层的基础上,人们会进入上一层的最求。
我们知道,马斯洛的著作都是在70年代之前写的,当时的社会环境,跟今天有非常大的区别。当时的世界相对来说比较封闭,人与人之间的互联,没有现在这么多元和紧密,因此,人们对需求的层次要求,可能会从底层到上层这样按部就班。但是现在,这个世界太透明了,生活在不同阶层的人,能够看到彼此的生活方式,导致人们的需求金字塔的崩塌。生活在第一层的,看到第三层的人在哪里招摇,就会产生心理的不平衡。需求变的不确定。
所以,现代人的需求,已经变得非常模糊了。
著名媒体人窦文涛讲过一件他自己的事,本来他对钱并不是非常在乎,当有一次他父亲重病需要钱的时候,忽然发现钱是好东西,后来就开始接一些广告,或者其他能赚钱的事,不再装x了。
我在小马宋的《朋友圈的尖子生》里,看到他写暴风影音的冯鑫的故事。当年冯鑫在清华给学生演讲,讲到他自己的一个故事。当时他的卡里有几千万的存款,当他母亲脑溢血,他把两个姐姐找来照顾,一个月就花掉了100万,这时候他心里开始嘀咕了,钱这么不经花,还得赚啊!
窦文涛和冯鑫,在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上,应该也差不多算是在顶尖位置了,居然也出现了第一层基本需求和第二层的安全问题。可见这个时代,需要的层次虽然存在,但界限却变得模糊不清。
据说,东北的女人,每人都会有一件貂皮大衣,要知道这衣服价格不菲,我相信绝对不是东北所有家庭都过上了小康的生活,但是,貂皮变成了刚需。
还有目前坐着地铁背着十几万的包包,卖肾换苹果手机,我们发现,刚需正变得多元,满足了第一层需求的,眼睛看着第三层,而满足了第二层的,会直接关注顶层。且不以马斯洛的金字塔为蓝本。
看马斯洛的《人性能达到的境界》发现,他当时其实早就发现了金字塔层级的交叉状况,只是为了把这个金字塔说得更清楚,而简化了金字塔的结构。
他说:“一个对食物有欲望的人,以适当方式获取食物,然后吃和咀嚼食物,实际上这可能是在寻求安全而不是食物;一个正在经历性欲、求爱、完全性行为的全部过程的人,也许实际上是在寻求尊重,而不是性欲的满足。”
从马斯洛的这段话,我们已经看到,他早就发现了需求的跨界状况。生理满足,跨界到尊严,生理跨界到安全需求。
这种认知到颠覆,回到我们的给文章做标题这件事,标题满足的人类需求,并不一定是从生理到安全,到尊严这样的顺序,也许是乱序的。
我们看看几个spenser老师的标题:
你同学都身价上亿了,你还在纠结早晨几点能起床?
一年的时间,足以改变一生
你和牛人之间,差了哪三点?
身价上亿,说财富自由应该不过分了,纠结早晨几点起床,应该还处在吃不上饭的阶层,这两个阶层哪里有可比性呢?按照马斯洛的理论,纠结几点起床的人,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吃饱饭问题,然后是安全,然后才是......把这两个阶层的人对比,其实早就跨越了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
但是这样比起来,反差比较大。因此,用“同学”做起点,看上去起点相同,而终点差距甚远。如果马斯洛活着,他一定认为没有可比性。而当今世界,这样的比较变得比比皆是。因为需求的金字塔已经崩塌。这种比较,变得很现实,很刺激。
一篇文案,要满足读者的需求,根据需求的原理,我写了一篇文章,《你跟十万加文案,可能差的只是一个标题》。在这篇文章,我总结了四点写文案的技巧,暂且叫做文案标题写作1.0版,我知道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空间,会不断有1.1,1.2,2.0出来。
今天,我把看过的一些spenser老师的标题,跟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做一个关联,做成了一个思维导图。
spenser标题分析.png从图中我们不难发现,大多数的标题,都跟自我实现相关,也就可以看出,我们这个时代的价值观,都在瞄着自我实现这个主题,尽管自我实现,跟基础的生理需求相去甚远。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个时代的透明,让人变得凡事都想着“速成”。大家都是人,为什么你行,我不行?!这就是这个时代的流行病。
因此,以此为需求来写标题,会有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流量,更多的打开率。
我们再看看关于“画面感”的思考。
有哪些文章,会集中表现画面感的内容呢?当然是电影文学剧本。因此这方面的提高,我认为可以考虑看看电影文学剧本是怎样用视觉化的语言来表现画面内容的。
从亚马逊,可以买到《肖申克的救赎》的电影剧本。
第六步、行动。
我的行动,就是研究出了些文章标题的四种套路,在我的文章《你跟十万加文案,可能差的只是一个标题》中有所体现,不过,这个版本会升级。
另一个行动,就是本文的完成。
总结:学习效果最好的方法,就是
思考+行动
希望本文,能让更多的朋友参考并衍生出自己的思考和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