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小说,科幻现实理想想法

未懂薛宝钗,枉读红楼梦

2017-02-14  本文已影响1399人  我的猫叫伍毫子

论红楼,莫漏红楼女子;论红楼女子,莫少“金陵十二钗”;论“金陵十二钗”,莫缺薛林二冠。

关于薛宝钗,其诚然是个出色厉害的女子,是封建道德标准的杰出代表。这一点我表示十分认可三十五回中,贾母曾道是:“提起姊妹,不是我当着姨太太的面奉承,千真万真,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说起,全不如宝丫头。”虽然,亦有是非对错之辩。薛宝钗备受争议,高鹗所续之后四十回,更是为薛宝钗深刻描绘了一个冷漠无情,城府极深的不堪使人怜的形象。但抛开后四十回不讲,前四十回的宝钗绝对是不啻“好”“坏”这样简单的评价的。她是一个封建社会的活着的血肉之躯。

“可叹停机德,堪怜柳絮才。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

此是薛林“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判词。“可叹停机德”是用典,说的是薛宝钗贤良淑德。作者对薛宝钗如此评价以及薛宝钗的花笺“任是无情也动人”,终究证明了作者对薛宝钗并不是排斥憎恶。脂砚斋亦有是批:浑厚天成,这才是宝钗。可见宝钗并非那种城府甚深、让人生鄙的女子。

第五回中有一句话言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诚是古代乃至现代现实社会中的生存秘诀。在贾府这样的大家庭里,人人勾心斗角,斗智斗勇,不明此诀,实在是难以自保的。薛宝钗诚然是这句话的最佳现实生活体现,实在是旧社会里的典范。

薛宝钗的人物特征是非常显著的。优缺各有,从不同的方面看,就有不同的想法。曹雪芹先生对薛宝钗这个人物形象的描绘,是圆润立体的。

薛宝钗,的确是世俗现实里的最理想的女子。不能以浪漫主义来奢求,周汝昌先生道是:“她不怨天尤人,没有什么牢骚恼恨……世上这样的人不多,焉能再做苟求,更责其‘备’?”

红楼梦

1

薛宝钗的人物特征

薛宝钗人物性格之一——谨从封建思想道德

“昨日见元春所赐的东西,独她与宝玉一样,心里越发没意思起来。幸亏宝玉被一个林黛玉缠住了,心心念念只记挂着林黛玉,并不理论这事。”

这个细节准确地表现出封建正统思想比较浓厚的淑女薛宝钗的个性,她总是在封建礼教的范围内循规蹈矩地生活,从不做非“礼”之事,也从无非“礼”之言。

又如三十四回中,薛蟠见宝钗句句有理,难以驳正,比母亲的话反难回答,因此便要设法拿话堵回他去,就无人敢拦自己的话了,也因正在气头上,未曾想话之轻重,便说道:“好妹妹,你不用和我闹,我早知道你的心了。从先妈和我说,你这金要拣有玉的才可正配,你留了心。见宝玉有那劳什骨子,你自然如今行动护着他。”话未说了,把个宝钗气怔了,拉着薛姨妈哭道:“妈妈你听,哥哥说的是什么话!”。薛蟠的话就相当于已把宝钗当作半个贾家人了。叫宝钗如何承受得了“私许终身”的罪名?况且,薛蟠的话万一传入他人之耳,议论起来又成何体统?所以我想,宝钗才会感觉委屈而哭的。说道“金玉良缘”,宝钗的心中自然明白,平日之所以不露声色也是出于自尊心。一个受封建礼教毒害至深的少女还有着一种羞怯的心理,一种极不愿说的隐秘,薛蟠的话等于把宝钗的隐秘公开化,宝钗不得不委屈。她一步一步实现她的“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人生理想,(这也使得宝钗的所有人情练达都因这个最终理想而带了明显的功利色彩,将纯情少女本该有的朝气和灵性完全掩盖了,这也深深体现出宝钗殉道者的悲剧意义。)又怎会容忍最亲近的哥哥这样伤害自己呢?

当我们读懂以上二点,我想,大概就比较容易解释为何薛宝钗总是回避着石头兄和颦卿了。

薛宝钗

薛宝钗人物特征之二——浑厚天成的理性思维

面对黛玉多次的讥讽,宝钗依旧是那样大方端庄,冷静宽容,古代规礼极力要求大家小姐所追求的宽容,在宝钗身上却是浑然天成的,这样的宝钗,怎能让人不称赞呢?

而薛宝钗的这种特性,正是理智的标志。没有理智的女子,定是难以获得他人尊重的;没有理智的女子,也是难以持家的;没有理智的女子,社会本该不屑一顾,更难以在历史长河里驻足。如上所言,宝钗是个信仰封建礼教的女子,她当然深深理解这点,所以她的理性思维才会变得如此强烈的;只是有时候,理性常常会掩盖过感性的美。

诚然,薛宝钗的理智确值得褒扬。情感过于强烈时,人会疯狂,难以抑制。理智至起码可以在那个时代保人周全,让人活得稍加安然些。我个人认为,这样的理智,的确值得他人敬畏,吃人的社会,即使假愚蠢亦可是一种智慧。薛宝钗的智慧,除了赋予了宝钗圆润的个性,还给予了宝钗看懂人情世故的能耐和不过分的机心。

薛宝钗的机心我认为并不过分。就像薛宝钗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她不喜女子过于多才,但她本身竟是一个文采翩然的小姐。在不与封建传统冲突的前提下,薛宝钗俨然已将文学变成达到目的的手段,借此在大观园人前走得骄傲。虽然,而实际上却没有伤及何人。那次宝钗生日(《红楼梦》二十二回),贾母命宝钗点戏,宝钗点了贾母所喜的戏,点了贾母喜欢吃的,这诚然是一种心机,但是另一方面,其实宝钗何尝没有关心爱护和尊敬老人呢?

然而,宝钗的理性也是是带有浓烈的功利主义色彩的。很多时候,理智告诉宝钗的不是喜欢与否,而是应该与否。对宝玉,宝钗并非没有妙龄少女对俊美的青年公子的爱慕,但促使她竞争“宝二奶奶”宝座的原因只是家族连姻的需要和她本人对夫贵妻荣的追求。

二十七回中,宝钗的那招“金蝉脱壳(《红楼梦》二十七回)”,到底是借了黛玉来脱身的。此举定会让黛玉从此不好与小红、坠儿等人相处,而钗竟为之。我深深的遗憾,如果没有这个情节,或许我还能糊涂些看着,然曹先生既安排,我亦只可恨恨美中不足,包容则已。

金钏儿被逼投井,王夫人心里犹会不安,但宝钗却只一番言语进行劝慰:“或是在井边玩儿,失了脚掉下去。如果真是自杀,也不过是糊涂人,也不为可惜,多赏她几两银子就是了。(《红楼梦》三十三回)”她明知金钏儿是投井自杀的,但为了近似讨好地安慰王夫人,却道出了这一番让人刺骨寒心的话。尤三姐的饮剑自刎,柳湘莲的出走等不幸事件发生后,宝玉自不必说,就连薛姨妈也伤感不已,其兄薛蟠更是痛哭一场”。然而薛宝钗缺唯独看得平常,更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红楼梦》六十七回)”。

这样的冷静,可敬可畏。然而宝钗也不无道理,既那些事已过去,更重要是当下活得更好。时而连我都在想,冥冥中自有主宰,人所信服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上”,很有可能是人太渺小了,自不知举头三尺有神明。消极积极,亦时时有。人什么时候颓废什么时候奋进,上苍或早有定论,只是我们自以为可以改变命运而已。命运这东西,是我们看不见的,只有用一生来谱画的,我们看到的一切改变,都是命运的发展而已。“生死有命”,在那个时代更是深深为人所信服的,因此对于宝钗,实在是无可厚非的,即使宝钗对他人不幸时的冷漠时而也让人痛心疾首。

这方面上,我想我们应该从雪芹先生的角度出发,结合封建社会的环境,尽量客观的分析宝卿的善与不足才好。

薛宝钗

薛宝钗人物特征之三一—“贤惠”娘子。

贤惠的词义是善良温顺而通情达理,也就是要持家有道,心地善良,通情达理,懂得相夫教子,能够孝敬父母。这几点我相信薛宝钗必是能够好了。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典范人物,其实也是该做好的。只是善良这一点,或许薛宝钗作为贵族小姐未能总是如此体贴关心下人奴隶。其对丫环奴婢所表现的冷漠态度,似不怎近人情。

薛宝钗人物特征之二——“事不关己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

也许这也能说是理智所指使的,但是有些人的性格也莫若为此。可根据凤姐的话来看,我觉得则更像是薛宝钗的一种性格气质。

薛宝钗是个商家的女儿,商人家的特点薛宝钗终究还是会沾染一二的。尽可能保护自己的最大利益,是商贾之道。在贾府这样的官宦大家,言语之间难免会硬起争议,为了不让流言伤害自己,冷眼旁观,不插以手,有时反倒能让一个人的地位在静态中升高。一动不如一静的安然气质,的确助了宝钗一臂之力。

“事不关己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就是宝钗的性格。或许有些人当真不屑于那些琐事——若宝钗。

薛宝钗人物性格之五——真少女情深意切。

薛宝钗对颦儿也是不乏真心的。她的关心,终感动了颦儿,二人前嫌冰释;她的燕窝,同样滋养q了黛玉那颗敏感的心。前八十回,宝钗与黛玉的友谊,何不是闺阁中的妙趣呢?

再说宝钗到怡红与宝玉送药探访,所说之言,亦可称得感人肺腑。那时宝钗帮忙为宝玉抄书以搪塞贾政,的确不失让人心动的温暖。

即使早已内话传统教育,但是少女的本性始终还是早早就被刻进骨子里的。

以上三点我认为是薛宝钗较为显著的人物特征。

宝钗诚然是早熟了,她的少女的朝气、灵性、天真纵然已被掩盖于礼节之下,但人心肉做,所谓“最上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吾辈”,宝钗到底还是一个让人欣赏的女孩。

这正是“任是无情也动人”的牡丹——薛宝钗。

薛宝钗

2

薛宝钗与林黛玉人物比较分析

且说这薛宝钗与林黛玉的身世之别。

“丰年好大雪(薛),珍珠如土金如铁”,薛家是与贾、史、王三姓齐名的“金陵一霸”,原是“现领着内帑钱粮,采办杂料”的“皇商”,薛宝钗家世因此拥有很浓厚的商业特征。

宝钗的母亲是王夫人的亲姐妹,王熙凤的亲姑母,她们在贾府有外戚的优势;同时薛家虽住在荣府,却并非经济上依赖别人;进退分合,是留有余裕的,因此,他们在贾府占有优越的地位。

林黛玉前林黛玉出身于钟鼎世家,书香之族,祖籍姑苏,家住扬州。先祖曾世袭列侯,父亲林如海乃是前科探花,升至兰台寺大夫,后被被钦点为扬州巡盐御史。林如海官场经营甚好,家世亦当显赫,本系贵族子弟;母亲贾敏是贾母最疼爱的唯一的女儿,贾政的妹妹。“诗礼名族之裔”其实是贾政为儿女择亲时所强调的,林黛玉的出身可谓既有“钟鼎之家”的尊贵,又不乏“书香之族”的高雅。林如海四十岁时,仅有的一个三岁之子死了,此时黛玉方四岁,因膝下无子,只有嫡妻贾氏生了女儿黛玉,爱不释手。黛玉从小聪明清秀,与诗书为伴,但父母让她读书识字,“不过假充养子之意,聊解膝下荒凉之叹。”母亲去世后,六岁的黛玉进京,深得贾母关爱。不久父亲病故,她便长住贾府。

在家世上的差别,是使薛林二人迥乎不同上的重要因素。只要细细斟酌,不难发现薛林二人身上确是深深的染上了家族特征。

作为皇商,是需要相当强的交际能力和应对能力,这一点在薛宝钗的许多故事里我们都能清楚的看到;而且,商人那种敏锐的目光和对利益的衡量能耐比不能少,薛家能做到百万之富的皇商的地步,定是能耐不薄的。作为薛家的后人,在耳濡目染下拥有这些能力是完全不用怀疑的。且六十七回中写道,连薛蟠带外做生意归来亦是成功的,更何况是比薛蟠“强十倍”的薛宝钗呢?

林黛玉上世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一株绛珠草,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恰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警幻亦曾问及,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倒可了结的。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偿还得过他了。”

林黛玉的出身既有“钟鼎之家”的尊贵,又不乏“书香之族”的高雅。幼时承欢与父母膝下,而后弟弟夭殤,父母更视之位掌上明珠。在这样温文尔雅的生长环境下,林黛玉是必会养成大家闺秀的,也正是在姑苏扬州的江南地带,林黛玉式的才情与气质更浑然天成。这一点与薛宝钗不同,薛宝钗是浑厚的,林黛玉却是若丝缕一样的飘隐。林黛玉有江南女子的娇俏,而宝钗是端庄大方的北方女子。诚然,宝钗的渊博学问终究是林黛玉所不及的,但是从另一方面看,黛玉的诗才竟是丝毫不让宝钗的,这足以证明黛玉从骨子里透出的文气,和她诗人般的性情是宝钗不能比肩的,亦是其博学所学不来的。

这样的差异,养育她们的水土和家世不一皆有成因。

第四回中,薛蟠闹了命案。书中,雪芹先生给了宝钗这样一个不成器的哥哥,却唯独不愿意让黛玉留下一个弟弟。或许似宝玉所说的,女人是水做的,干净纯洁,男子却都是浊物。

曹先生极力想表达的,私以为恰是黛玉的非凡和宝钗的卓越。在身世设定上,黛玉与宝钗就迥乎不同了。黛玉是想象中的理想的女子,宝钗是世俗现实中的理想典范。

宝钗与黛玉

再说薛林二人的年龄之差。

根据书上的描述,第二回中贾雨村说林黛玉年方5岁,则林黛玉进贾府的是时候为6岁,最多不过8岁。而后来二十二回中,薛宝钗在贾府过的第一个生日是15岁生日,日期是二十一,六十二回中说灯节之后便是贾母和宝钗的生日,三月是王夫人的生日,二月只有林黛玉和袭人,所以宝钗的生日应该是正月二十一。且宝钗是年前进贾府的,并宝钗入京是选秀女入宫的,不会小于12岁,故宝钗进贾府的时候应该是14岁。但宝玉仅比黛玉大一岁,则当时应为7岁。让14岁的宝钗和7岁的宝玉配婚,我于情于理在那个时候都是不太妥当的。况且后来宝玉的年龄看起来都是时大时小的,所以在写宝钗和宝玉写“金玉良缘”的时候,雪芹先生或许是有意让宝钗的年龄变小了。其实在整篇书中,人物的年龄由于某些原因,始终不能得到确切的判断。

只是无论如何,林黛玉唤宝钗做“宝姐姐”,宝钗则是一定比黛玉大的。

6岁的黛玉还是孩子阶段,一个孩子该有的行为,难道黛玉会没有吗?第二十四回,此时黛玉十二岁。在这个阶段,孩子的心理真是敏感的,脆弱的。这段时间里,林黛玉先后经历了丧母、丧父之痛,对于一个从小承欢于父母双膝之下,独享宠爱的孩子来说,这样的悲痛带来的伤害定不小。林黛玉初入贾府的时候的一举一动,对于一个不过十岁的小孩来说,已经是无可挑剔的了。之后不久,其父离世,林黛玉便开始了她寄人篱下的生涯。她在贾府,除了贾母外,是无有什么依靠的。很多时候,黛玉在贾府所表现的,真是寻常小孩的表现,只是由于寻常小孩有些不一样罢了,这里我们不宜展开讨论了。到四十五回的时候,林黛玉说自己“今年十五岁”。四十五回前后,我们是明显感受到林黛玉的改变,她不再似孩时那样常常生气了,在很多方面,林黛玉的表现都比前一阶段的成熟得多。我们看黛玉,不能忽略她的年龄,更要注意林黛玉的微小变化。

若我们假定薛宝钗进贾府就是14岁了,这个年龄段的少女真是处于豆蔻年华。前面我们说到薛宝钗的人物特征的时候,已经说明了薛宝钗具有很强的理性和比较早熟的心理。这样一来,此阶段的女子本来就是心思细腻,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加之薛宝钗的性格,要表现的大方优雅,赢得他人赞许,绝非难事。更何况宝钗是那种极聪慧的女子,她很明白怎样待人处事。不停的年龄阶段,思想程度当然是深浅不一的。所以薛宝钗进入贾府,在年龄上占有绝对优势。

再说薛林二人的性格差别。

薛宝钗是谨遵封建道德思想的,深受其影响的;而林黛玉是封建思想的叛逆者。黛玉时时处处洁身自好,“自矜自重,小心戒备”。黛玉初到贾府“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要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行一步路,恐被人耻笑了去,当贾母问她“可曾读书?”黛玉赶紧道:“不曾读书,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那份小心翼翼可见一斑。这样身无长物的处境又敏感自尊性格怕讨人嫌的矛盾使她见花流泪,见月伤情,常以泪洗面。一个弱女子独自在贾府勾心斗角的环境中如履薄冰。她有“质本洁来还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的清高,她孤傲不愿受辱,说:“我的身子是干净的,你好歹叫他们送我回去。”如此倔强,冰清玉洁,使她自怜、自叹并且言语爽利,往往一语中的,但又让她难逃“目无下圣,刻薄心眼”之名。如此任性任情,单纯天真,毫不顾及自己的利益的个性始终叫她在贾府这样人口混杂的大院中深受委屈。

而宝钗罕言寡语,人谓装愚,随分从时,自云“守拙”,宝钗善于伪装真情实感,举动婉约,端庄贤淑,善于奉承迎合。贾府多事,她便“不关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明哲保身,应付贾府事端时八面玲珑,人人都赞口不绝的,就连黛玉这个情敌都被她深深感动。哥哥从南方带回土产,连赵姨这样不叫人欢喜的人她也送上一份,难怪赵姨娘也夸她“真是大户的姑娘,又大方、又有模样,怎叫人不敬重”。尤其用肥螃蟹替史湘云作东圆场,“小惠全大体”。薛宝钗不愿意得罪任何人,她的确善于交际,待人极好,连多疑的林黛玉在她言色中都为之折服。可是,过份周到,过于圆滑便成为了虚伪的一面,元妃从宫中送灯谜让大家猜,宝钗只是故意寻思,其实她早就猜着了。贾母为她过生日,她就专拣贾母喜爱的,贾母大悦。她心思缜密、圆滑世故、城府颇深。宝钗扑蝶,误入了小红与坠儿的私语空间,宝钗镇定自若,竟扮作与黛玉捉迷藏,若无其事地走了。乍看是金蝉脱壳之计,事实上无意中把一切横祸推给了黛玉。说是如此,如一人处世相当圆滑,难免叫人质疑她是否皆捧着真心待人的。对于金钏儿,平时也许也是相待甚好的,但是当金钏儿死去的时候,该有的礼数却都省下。

相比宝钗的谨慎心细婉转,林黛玉她率直,真诚而小粗心。黛玉与宝钗相比,总会给人一种锋芒毕露的感觉,或许这是因为黛玉实在是太敏感了,但我还是觉得宝钗在这方面确胜黛玉一筹。

以上的差异,自然也会导致在待人处事上不同。

金陵十三钗

我觉得,黛玉同宝玉一样,追求平等。就像黛玉对待紫鹃一样,二人情同姐妹,甚至比亲姐妹还亲,是真心知己。黛玉和香菱的交情也不浅。否则香菱定不愿越过她家主子,找黛玉学诗。她和香菱能够就心聊天,平等相待。黛玉教导香菱学诗,丝毫不显架子,认真讲学,还说:“正要研究讨论,方能进步……”。

黛玉这样的一个女子,似仙女,但不是仙女。她总能够随心所欲不为封建教条所束缚,不为尘世庸俗所影响。她与宝玉交往,亲切热情,不似宝钗的忌讳和回避;她会和宝玉闹别扭,闹情绪,会向宝玉讨道理。真是这样一种坦诚相待,才映衬出他们这段感情里的纯真和浪漫。她和宝玉是相互平视对方的,彼此都甚是了解对方,同时,她又是极关心爱护宝玉的。宝玉挨打后,黛玉坐在宝玉的床边泣不成声,连气都噎住了。也不会有后来黛玉命紫鹃带怡红院给宝玉送书——

“一色老油竹纸上临的钟王蝇头小楷,迹且与自己十分相似。喜的宝玉和紫鹃作了一个揖,又亲自来道谢。”

我觉得林黛玉也不是不会圆滑,只是林黛玉不愿意。她希望可以一辈子活得洒洒脱脱。

薛宝钗与林黛玉不同,他们之间最大的差别,就是宝钗被封建道德内化了。宝钗没有不是秉持着世俗的理智,谨守封建妇德,她总是时时严格要求规范自己,处处抑压自己不要出格,脱轨,总是使自己在思想上和行为上封建礼教。正是这样的差别,使宝钗行事老成、八面玲珑。

宝钗不同黛玉,她不似黛玉的洒脱,步步为营,因此她的人生充满了悲剧色彩。

宝钗与黛玉的才情也不一样。

若说宝钗的诗是用她的学识写的,那黛玉的诗就是用灵气来写的。若说宝钗若杜工部的沉稳大方,那黛玉倒有点想太白的浪漫天真。宝钗的诗的却不让黛玉,但是,黛玉写诗时的那种“信手拈来无不是”却永远不得不让人佩服。宝钗没有真正的爱文学,如上文所说的,薛宝钗宣扬女子无才便是德,她不喜女子过于多才,但她本身竟是一个文采翩然的小姐。在不与封建传统冲突的前提下,薛宝钗俨然已将文学变成达到目的的手段,借此在大观园人前走得骄傲。薛宝钗诚然写得好诗,但是,这跟林黛玉在本质上有着区别。但是她却经史子集融汇贯通,诗词歌赋博采广收,甚至连《西厢》、《琵琶》“元人百种”也多有涉猎。她能随意道出《唐诗品汇总序》中的“杜工部之沉郁,韦苏州之淡雅,温八叉之绮靡”来,谈论理财之道时又能顺口道出《朱子文集大全类编》之语。除此之外,她对画论也同样谙熟,指导惜春作画是头头是道,又给惜春准备了充足的材料《红楼梦》。医学药理、佛法禅道等她也都造诣不浅。宝钗不失为学识的百科全书。

林黛玉却不然。六十六回中,兴儿说黛玉“一肚子的文章”,四十回中,刘姥姥到潇湘馆时,看见一柜子的书,权当那是公子的房间,还说那堪比一等的书房。以此观之,黛玉那种诗人的气质,文人的气息是每个接近她的人都会感受得到的。林黛玉是一个真正的骚人。她的才情是从骨子里来的,就像林黛玉她素不喜戏,但是当听见戏里的好文章时仍为之动容而落泪一样,真情流露是只是情不自禁的。

薛宝钗

3

薛宝钗、林黛玉和贾宝玉

红楼梦,讲了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爱情悲剧以及薛宝钗与贾宝玉的婚姻悲剧。林黛玉与贾宝玉是心心相印的,随着她们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多,其二人的感情愈是深厚。我看到后面的章节时,常为他们俩感动的。都说知己难遇,而现在情人和知己,爱情和友情竟然都让这二人得到了,实在叫人不忍不动容。木石前盟在人间,让他们变得曼妙动人。林黛玉在这里,再一次反叛,她为她的爱情一直在与社会斡旋,甚至最后以死明志。林潇湘焚稿断痴情,她明白,不是她跟宝玉的爱情输了,是封建势力赢了。他们之间真是这首《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

林黛玉与贾宝玉有木石前盟,但薛宝钗与贾宝玉却有金石良缘。尘世里,世俗中,那几个人不爱钱呢?金石良缘,是两家的联姻,代表了,两个家族的利益。为此,在这段联姻中,尽管宝钗知道宝玉有意于黛玉,但她还是选择了沉默下来,接受配婚。婚姻大事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宝钗是个乖巧的女儿,信奉封建道德,秉承封建思想,她不会与封建社会对敌。甚至连她自己都也相信,两个人之间没有爱也是可以婚嫁的。所以在这里,她再也无暇顾及黛玉,哪怕她是喜爱黛玉的,因为“金玉良缘”就是社会的媒妁。为了这段婚姻,薛宝钗选择了回避黛玉和宝玉二人,她敛声吞气,是为了将来成为一个人人称赞的好媳妇,不希望逾越一丝礼教。就是因为这样,薛宝钗失去了寻找爱情的机会,她的一生也注定不会完整了。一首终身误唱到是:

都道是金玉良姻, 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 山中高士晶莹雪; 终不忘, 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 美中不足今方信: 纵然是齐眉举案, 到底意难平。”

林黛玉和薛宝钗,作者并没有偏心于哪一方,两个人都是极美丽的女子,各有有优点,又各有短处。作者站在客观立场描画了她们,又在主观立场对她们关爱备至。时至今日,二位女子仍然倍受青睐。无论如何,薛姐姐始终让人可敬可畏可怜可叹可爱,林妹妹始终让我们心生爱慕,羡慕不已。

但是我想,我们更重要是要看懂她们的现实意义。不能要强,不能太冷漠。如果现在能有两位佳人若林妹妹宝姐姐,我当乐意之至,与之相与。

宝玉与宝钗

4

宝钗人物的现代意义

与现代社会而言,我想,宝钗定是一个事业的女强人。她活在现代社会,是一样的优秀卓越。

但是我想,如果容许的话,一个薛宝钗式的林黛玉会更胜于林黛玉式的薛宝钗;毕竟当代社会,最需要敢为人先的拥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另一方面,我不认为宝钗能轻易成为知己。宝钗把自己藏得太深了,叫人看不真切,不敢靠近。

所以我想,薛宝钗虽然并非完美,但无可否认蕙质兰心。放到现代社会来,大概也是巾帼枭雄人中龙凤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