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科学鉴定(英国牛津热释光)如何让仿品原形毕现?

2018-06-05  本文已影响0人  鉴否

英国牛津热释光鉴定与中国收藏界触碰已有些年头,在中国内地藏家眼中却始终如雾里看花。

那么,牛津鉴定到底是怎样一种鉴定?

古陶瓷的热释光鉴定是在20世纪60年代,首先由牛津大学等考古实验室发展起来。1997年英国牛津鉴定公司成立,对外受理古陶瓷热释光断代的商业检测业务。英国牛津作为世界上权威的古物鉴定检测中心,所出具的热释光检测报告被各国博物馆、知名拍卖行以及收藏家们认可,并且具有法律效应。

那么,热释光鉴定究竟是怎样一种技术?今天我们用通俗的方式为藏友释疑。

问:大多数藏家对于热释光鉴定原理不太明白,能否用通俗的语言介绍一下热释光鉴定?

答:把“热释光”三个字拆开来理解,就是:加热、释放、光线。

简单地说,宇宙中的任何物体自产生之日起,就不断吸收来自外界的辐射。一件陶瓷器的胎土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石英、长石、方解石等,它所接受的辐射就会储存在这些矿物质中。这些辐射有个特点,就是当被加热超过500℃时,会以光的形式释放掉。

我们知道陶器烧制,最低温度都要800℃,瓷器1200℃,那意味着,从烧制过程中温度超过500℃的那一刻开始,一件陶瓷器之前所累积的所有辐射都会被释放掉,然后自烧成之日起,再重新吸收和累积外界能量。热释光的原理,就是通过测量一件古陶瓷内储存的辐射能量,来确定距今烧成时间的长短,达到断代的目的。

北宋 汝窑天青釉葵花洗

比如,用一件宋瓷做热释光检测,需要对其样品进行加热,当温度再次达到500℃以上,样品中积攒了几百年的辐射能量会再次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根据光的释放轨迹,可以确认距今年代。年代近,光较弱;年代远,辐射累积时间长,光就越明亮。通过对一件器物所释放出光的强度进行准确计算,可以判定该器物的烧造年代。

这是一种绝对断代法,其可靠性在于,该器件的时间信息完全储存在它本身中,因此只需在该器件上取样检测即可断代,而不必与该窑址的出土样品数据进行比对。

问:热释光断代有没有误差? 

答:误差范围一般是±20%,比如,一件宋代器物,检测结果距今800至1000年,即便误差20%,也绝对排除了赝品的可能性,达到这一步,对于收藏者来说,基本上已大功告成。确定了是宋代,至于南宋还是北宋,藏家再结合胎、釉、彩、纹、工的“目鉴”,基本可以判定。如果是仿品,显示结果就是距今100年以内。

牛津鉴定建议乾隆之前并有足够取样面积的瓷器最适合做热释光检验

事实上,牛津热释光检测断代已经可以将误差控制在±10年以内,但这需要从器物上取得更多样本,还需要很长的数据分析时间,因此,单件检测从取样到出结果,可能要1年时间,这对于民藏完全没有必要的。

问:做热释光检测的器物,除了年代上的限制,对品相会有要求吗?

答:一件器物,只是局部有修,不影响检测。有一种情况,就是断成几部分的,比如出土的唐三彩,很多都是残器,马、骆驼的颈部很容易断裂。这种情况,在取样的时候,专家就要先检查,确认是否完全断开的,若是,则每部分都要取样。

牛津的送检须知中,特别提到一种“冷接器物”,就是经冷接修复的器物,一经查出,不予检测,费用不退。这是针对陶瓷作假惯用的一种手段,俗称“老器接新底”。

牛津专家讲解如何用科学仪器让修接过的古物原形毕露

接法有两种,热接和冷接。热接,底是老的,根据老底重新拉坯,罩釉入窑烧制后,器身做旧,掩人耳目。冷接器物,把老底接到新仿的器物上,接口打磨平整,再用胶黏接填充,严丝合缝,进行必要的修饰后,也基本看不出破绽。

这两种方法,热接要重新烧制,过程中釉水融化,温度必然高于500℃,胎中的辐射已经释放掉了,因此过不了牛津鉴定,检测结果为新仿。但冷接不同,因为热释光检测,一般选取器物底足露胎处取样,底是老的,上面是新的,检测结果是老的。这就要求鉴定人员拥有丰富的经验,一旦被检查出冷接,就会被视为恶意欺瞒。

英国牛津鉴定公司亚洲区代表夏小和女士和毕家祺先生在现场取样

牛津取样,是在瓷器表面钻取直径4mm,深度5mm的圆柱形取样点,每个点至少100毫克粉末。每件器物上通常取2个样品,视修复情况还会有所增加,取样点一般选自无釉处。采集的两个样品,一个用于检测,一个留做备份。4mm的直径包含空心钻头的壁厚,实际的样本才约2.7~2.8mm。在这么小的圆柱形上还要再进行切片,对每片进行加热分析。

每件器物上需要钻取两个5mm深的核心样本

取样过程中要不停地喷射冷水降低钻头温度

样品通常取自无釉处,器底或足沿

封存样本,带回英国实验室检测

牛津专家根据器物具体情况跟客户沟通取样细节

牛津专家正在取样

传统中国古陶瓷鉴定,“目鉴”始终是基础,一件东西,“行家一上手,就知有没有”,可是“目鉴”法存在天然局限,藏家手中的一件东西,常常是你看新,我看老,各执一词。现代科技进步更是让高仿瓷器逐渐接近人们肉眼分辨的极限。

很多送检者其实并不是为了知道东西的新老,而是这背后牵扯到交易。有些人自己眼力不够,想买藏品,不信别人说的,就认报告;有些东西品相太好了,真假难辨,行家们也看不太真切,这时候眼力就需要一份认同。

国内的一些顶级藏家和收藏大咖都认牛津报告,不是说他们没眼力,而是省心。交易的过程,因为有了双方认可的标准,对或错,大家没什么可说的。”

埃兹肯纳齐(Eskenazi)曾提出用客观的科学分析来支持美学鉴赏

据说,大英博物馆于2016年年初发了一封邮件,即从2016年上半年开始接收的捐赠品,有条件的都要做牛津热释光鉴定。之前大英博物馆接收的一件宋代磁州窑,牛津的检测结果显示不足100年,虽然不能定为新仿,但可确认不到宋代。

起初大英博物馆并不以为然,因为当时的藏家的东西,大多是在民国这一时间段中积累的,过世之后,由后人将其捐赠,多数器物都有传承记录。不过大英博物馆忽视了,民国时期有两类瓷器仿得最好,一是磁州窑,一是钧窑。

之后经多方查证,发现的确是民国仿的。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唐三彩等各类高仿赝品开始出口香港,流向海外。而现在的大多的捐赠者,东西都是在这个时期收的,真假难辨,所以博物馆也会担心。

送检器物信息记录卡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