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亲子教育

培养善于社交的孩子

2019-01-04  本文已影响2人  8bda74e7336c

父母对孩子最美好的祝福是什么?是祝愿他一生幸福快乐。

那么幸福从何而来呢?一个神奇的研究——格兰特研究,旨在寻找幸福的主要来源。研究者通过对268个人长达75年的追踪,揭示了幸福的秘诀:友情和亲情对幸福来说至关重要。亲人和朋友的情感支持能够让我们冲破人生的种种艰难险阻,并持久的享受幸福的甜美。从这个研究可以看到:我们内心深处最大的幸福感,来自于良好的人际关系。所以,如果你想让孩子获得幸福,就让他学会交往和维系友情吧。

在三岁之前,和父母的交往是婴儿最重要的社交活动,婴儿从中建立了依恋关系,获得社会规则。

在三岁之后,和同伴的交往逐渐成为幼儿的主要活动,并开始对儿童的发展起着成人无法取代的作用。

儿童的同伴交往有什么特点?

儿童和父母的交往是不对等的。父母比孩子拥有更多的权利,代表着权威。父母也比孩子有更多的责任,是抚养者和照料者。所以父母会慷慨满足孩子的需要,努力去理解和接纳孩子,在他哭的时候安慰他,在和他玩游戏的时候逗他开心。

和父母的交往能够是婴儿获得基本的社交技能,获得勇于探索环境、敢于和他人交往的安全感。

而同伴交往的典型特点是双方具有同等的地位和权利。小朋友们不能控制你跟不跟他们玩,可是小朋友们也不会在乎你是不是肚子饿,或者你是不是不开心。或者说,从父母那里得到想要的东西是很容易的,而要从朋友那里得到想要的就不大容易。正是这种愿望,促使孩子学会理解彼此的观点,互相协商、妥协和合作。

因此,和同伴平等的交往,有助于儿童发展那些在父母和其他成人进行不平等互动的过程中很难获得的社交技能和个人能力。同伴交往可以使儿童改进其基本的交往方式,发展和同伴交往的社交能力和适应性的社会行为模式,从家庭走向社会。

儿童从同伴交往中获得了什么?

1.  掌握与同伴交往的有效方式

许多父母会以为,孩子一进入幼儿园,就自然学会和同伴交往。其实不是这样的。

有社交的环境并不一定就能出现社交的行为。有些孩子到了幼儿园之后,可能自己缩在个角落中,甚至躲在窗帘后面。在家里父母会主动逗孩子玩,而在幼儿园里,孩子需要主动去跟别的小朋友产生连接,才能建立起关系来。

这种连接方式,可能是分享食物:一个小朋友糖果分给小伙伴,然后他们就开始做好朋友了。也可以是分享玩具:我递一块积木给你,你送一辆小车子给我,我们就是好朋友了。

可是,儿童逐渐会发现,通过分享食物或者玩具的方式,得到的朋友是短暂的:昨天我给你东西,你就跟我做朋友,今天我没东西给你,你就不跟我做朋友了。所以,儿童到4岁的时候会发现,我和某某能做好朋友是因为:我们都喜欢骑单车;我们都不打人;我们两个能好好商量,共同分享;我喜欢他,他也喜欢我,我们一起玩会很开心。

此时,孩子就和小伙伴建立了心理上的连接:志趣相投,相互倾听,相互理解和喜欢。这个时候,真正和谐的同伴关系就建立起来了。

2.  在协商扮演角色和遵守扮演规则中,学会妥协

几个小孩子凑在一起,最喜欢玩的就是需要彼此合作的角色扮演游戏。为了合作开展这种假装游戏,孩子们必须有情感上的承诺,必须建立起游戏的规则,而且还要共同商量出让彼此都满意的剧本。在角色扮演游戏中,他们开始放弃自己的一部分愿望,满足对方的一些需求,以此建立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规则。

从角色扮演游戏中孩子学会了和谐相处的技能:建立规则,遵守规则;在倾听中感知和回应他人的需要,在争吵中学会争取和妥协。这些和同伴友善解决冲突的技能对于儿童以后发展成熟的社会事务处理能力非常有用。

3.  理解自己和伙伴的情绪,接受或者提供社会支持

同伴交往的社交情境,允许儿童表达那些困扰他们的情绪,理解自身和伙伴的情绪,接受或者提供社会支持。

例如,4岁的小兔子干坏事被妈妈惩罚了,他就跑到楼下的小轩家门口,哭着说:“打死妈妈!”——在小伙伴面前,小兔子明确地表达对挨罚的悲伤和愤怒情绪。小轩打开门牵他进去,拿纸巾给他擦鼻涕,还拿零食给他吃——小轩理解了小伙伴的情绪,安慰他,还用美食来抚慰小伙伴受伤的心灵。等到一个钟后妈妈下来叫小兔子回家时,小兔子和小轩已经玩得很高兴了——同伴之间的情感支持,满足了小兔子被接纳被理解被关爱的需要,化解了他的情绪危机,让他很快调节到快乐的状态。后来小轩挨罚的时候,小兔子也用理解和支持来回报他,两个小家伙成了同气连枝的兄弟。

朋友作为社会支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帮助儿童面对成长中的挫折和困境,调节情绪,适应社会,促进发展。

怎么促进儿童的同伴交往?

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同伴关系,通常都植根于家庭。父母能够促进,也能够抑制儿童的同伴社交。如果父母想要促进孩子的同伴交往,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

1. 创造社交的条件

如果父母选择的住所附近有适合儿童玩的公园或者小区花园,就给孩子的同伴接触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例如,当父母带着小婴儿到公园里晒太阳或者散步,就能够认识很多同龄的玩伴。

当年幼的婴儿还不会主动去寻找同伴的时候,如果父母能够给孩子安排玩伴,或者鼓励孩子参加社交活动,就能够极大的促进儿童的同伴交往。例如,如果父母经常带孩子去跟亲戚朋友家里的同龄儿童玩,去参加幼儿园组织的春游秋游等社交活动也能够帮助孩子和同龄人建立亲密的友谊关系。

2. 引导儿童的游戏活动

年幼儿童之间的游戏活动并非都是愉快的。小家伙们很可能才玩一会就开始抢玩具、打架、哭闹。如果父母完全不管,可能会出现一个小家伙拿玩具把玩伴砸得鼻青脸肿,或者把玩伴推到在地,摔得头破血流的可怕结果。

如果父母命令孩子让出玩具或者严格监控孩子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可能会引发孩子及其玩伴的消极反应,使儿童觉得和同伴交完是麻烦而且不愉快的事情,两种做法都会抑制儿童的社交发展。

那么父母要怎么做才能确保游戏活动友好顺利的进行,而不发生大的冲突呢?

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引导而不干涉。

首先,父母本身在和孩子的交往中作为温暖的、接纳的陪伴者,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社交模范,在言传身教中让孩子学会社交技巧,并允许和鼓励儿童运用在家里获得的这些技能去和同伴交往。

其次,当孩子和同伴交往时,父母可以在一边偶尔看看或者作为安静的守护者,但不要经常去干涉儿童的活动,对于儿童的冲突不要太紧张或者计较得失,要让儿童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除非儿童的行为会伤害自己或者他人,才需要父母介入。即使父母介入了,也不是直接对孩子生气或者处罚孩子,而是要倾听孩子,寻求建设性的解决方法。

结语

生活中真正重要的东西就是你和他人的关系。作为一位资深的心理咨询师,我在咨询室里听到大部分痛苦来自于人际关系。

追溯他们的成长史,那些出现严重适应问题或者人际问题的来访者,往往在童年时代没能和同伴建立和维持良好关系。成年之后,他们或者无法和别人建立真正的连接,或者无法表达自己的愿望和理解别人的愿望,或者无法学会拒绝和妥协,因而一直停留在不正常的人际交往模式中。

我们内心深处最大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往往是在亲密的人际关系中得到满足。为了让孩子拥有幸福的人生,请父母重视并且大力支持儿童的同伴交往!

文:伊理雅通育儿咨询专业团队

来源:Psychology Today

-------------------------------------------------------------------------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