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男孩
今年年初上映的电影《奇迹男孩》让我在影院流了一个多小时的眼泪。但《奇迹男孩》不是一部摧肝裂胆的苦情片,反而温暖得像是家乡冬日夜晚昏黄的灯光下小摊上的糖炒板栗,绵软细腻又冒着热气,巴巴熨烫着心尖。
《奇迹男孩》讲述的是一个叫面部畸形的小男孩奥吉是怎样打破歧视,赢得了尊重与朋友的故事。
电影的中文名叫做《奇迹男孩》,我却更喜欢英文原名《wonder》,“wonder”可以是指奥吉,他接纳自己的不一样,这使他不仅得到了朋友,还赢得了别人的尊重。可是奥吉对于自己的接纳,根本上来说,是一个更加“wonder”的家庭教育所带来的。
我们无法否认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巨大影响。外貌的缺憾并没有让奥吉失去自我认同感的根本原因是他所受的家庭教育极为成功。当他因最好的朋友在背地里嘲讽他而哭着跑回家时,他的父亲说,他爱他的样子,因为这才是他的儿子;他的母亲也告诉他,所有与你做朋友的人都会发现,你一点都不丑,还有他的姐姐,虽然因为他又一次受到母亲的冷落,仍然去陪他度过了他最爱的万圣节。奥吉的家人的行为让奥吉感到他是无条件被爱的,这种无条件的爱又让他相信自己的价值不因外貌美丑改变。
但电影毕竟是一种艺术表现的形式。在现实生活中,正如弗洛伊德所说,完美的家庭教育是不存在的。我们不一定都能得到奥吉那样的家庭教育。从小,一个庞大的道德准则便树在我们面前,我们被要求必须要善良要正直懂事,大人说,我不喜欢不乖的小孩。于是我们相信,只有乖孩子才是值得爱的,而内心里自私、懦弱的“坏小孩”都是不可取不值得被拥抱的。
到底什么才叫做接纳自己?一直以来,我们认同的都是那个善良可爱的“正确”的自己,但是往往忽略了我们都有不那么美好的一面,可是这两者都是我们。就好像我们赞美和歌唱太阳,可是却不愿意接受阳光下的阴影一样,当我们说接纳自己的时候,不只是说要做个充满正能量的人,更要看见和接受自己身上的负能量。然后像奥吉一样,无条件地相信自己是有价值的。
在我初中的时候,有过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有一段时间里,我发现我开始嫉妒和讨厌我的好朋友了。一方面,我知道这是不对的,于是我拼命地压抑自己的想法,指责自己,另一方面,这种念头并不因我的自我指责与压抑而减少。我感到非常自责,好像自己不再是以前的那个自己了。所幸我和好友的关系没有因此崩塌,于是在毕业后一次闲聊里,我才知道她也有着和我一样的感受。
后来慢慢接触了一些心理学的皮毛,才知道对抗和压抑自己只会让痛苦加倍。承认自己有着不完美甚至是“坏”的一面是接纳自己的第一步。这些坏的部分并不可耻,只是人本性的一部分,我们要做的,是知道和尊重他的存在,然后,慢慢学着面对与和解。
当然,人是社会性的,在自己学着接纳自己的同时,也可以通过积极的亲密关系来进行推动。
在一个积极健康的亲密关系里,你会感受到你是无条件被爱的,这种亲密关系的对象可以是朋友也可以是恋人,在他们面前,你可以无修饰地展现你原本的个性,不需要迎合谁,不需要优秀或是优雅,因为他爱的不是你的完美无暇,而是隐藏在一切美好丑陋之下,那个真正的你。这种亲密关系的建立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修补童年带来的创伤与遗憾。
接纳自己是一个一生的课题,学着接纳自己的过程就是一个像奥吉一样走向wonder 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