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2天:聊沟通
很多争吵都是因为无效沟通造成的。
直接上来就一句判词,我亲眼所见你不就是什么什么吗?夹杂在里面的怒气让听到的人很恼火,你来我往,越吵越大,直到一发不可收拾。原本却是一件鸡毛事,更甚的是原本是一件子虚乌有的事,是误会,是曲解。
亲眼所见未必是真,抱以求证的态度就会好很多。我刚刚好像看见……,我看上去像是……,我想问问具体是怎么回事?事情是这样的吗?描述所见所闻,再站在自己的角度说出解读,而不是直接甩给别人一个主观判断,甚至用上侮辱人格的词。“你就是个小偷!”这实在是很伤人。
这样做是降低了攻击性,让对话能相对彼此尊重的展开。但未必真能有效沟通,因为有一个大前提是坦诚与理解,无论有多大的私欲都能获得理解才能让人安心地表达出来,但往往因为立场,对方讲了真话很可能就会有可能影响自身利益而窜火,坦诚沟通的气氛就被破坏了。所以,有一些隐秘,一些心思,很难说出来,甚至有些会到打死不能说的地步。
每一个行为都有背后的需求,就像有些婆媳矛盾,有一方总会是做些过份的行为,莫名其妙地发脾气。什么媳妇忍气吞声给一大家子做保姆啦,什么婆婆好意被媳妇各种挑剔啦,好像彼此碰过的东西全是沾了毒一样。这种情节很常见,这种心理也很好理解。哪怕是很恶毒的事,不就是嫉妒、占有欲、谋利这么点事吗?人啊,谁都有阴暗面,只是有些人知道自己在嫉妒了会责怪自己,有些人则是怪别人,而那些看上去比较坏的人则是由着嫉妒之火燃烧,他们痛苦啊,所以要到处咬人。
但一般人其实都没有那么恶,都会有分寸,在这个前提下,首先用语言体谅对方,共情对方,才能有效建立起沟通通道,至少不至于恶化,引发大争吵。也许,这就是智慧了。
必须有父母才能生下人,父母又必须是毫无血缘关系。所以,每个人其实都是撕裂的两半。尊重一个人为人是再重要不过了。谦逊与界限永远是最好的品质。而道德绑架是非常不道德的行为。
如果你总是那个被欺压的人,更要反思自己。一方面是内心强大,一方面是少些敏感。
前几日,发生一件很小的事。我说你昨晚忘记给花生盖盖子了,又是熟悉的否认配方。我一再描述以证明事实就是他没盖,依然是否认,说我记错了。
曾经,我会极力证明自己,我愤恨自己没有证据以证事实与清白。比如说我你才做了几顿饭,很多都是我做的,这明明没有一点根据,我为曲解而呐喊,我要记录下来,被骂神经病。我的脑子在飞速转动,是不敢让我记吧?是怕被证明错了吧?而心底还有一个念头在盘旋,真是我记错了吗?自我怀疑开始了,内心简直是一场歇斯底里。
现在,我说的就是事实,过程我记的很清楚,你不用再否认了。如果你再否认就拿出证据来。法律上也是这么规定的吧,你说我说的不对,你有这个指控,那么你拿出证据来,而不是我为自证清白去找证据。你说对吧!
内心强大,不卑不亢,才是平等对话的基础。为什么总被欺负?欺人者说总是委屈巴巴的就是欠欺负,这话有一定道理。
再有是理解,所以这是一场愉快的对话,一件提醒盖盖子的小事。我也是用一个比喻用玩笑的方式来表达。因为,本来就没有一点生气,而是了然的笑了。看,又来了,熟悉的配方。这是一个老习惯,如果去细究一定会找到一些很久远的记忆,那时候,他一定是用了这样一种方式来保护了自己。否认,只是很多个心理防御机制中的一个罢了,其实很多人都会不自觉地在否认。其实,他也是个很敏感的人,怕被指责,怕被教训或者别的东西。这就是说每个行为都有背后的成因,人无完人,谁也没那么高尚,谁也没那么卑微。
我理解所以不会生气,这就像不小心踩到猫尾巴猫跳起来了一样,是个条件反射。但我也不会由着被人攻击,自保是最重要的。
自我肯定比外在肯定重要,这才是真正独立的人该具备的。这条路,我已经走了快十年了,短短一两千字怎么表达得了深意,学习怎么沟通的句式是表面,领会背后的原理才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