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庄地名文化志(第九章)
第九章 岭沟
总沟
地理环境及地形地貌
岭沟包括11条小沟,29个地名
(1)上马:滴水西坡,上马角。
(2)红崖圪岛。
(3)杉树沟 。
(4)大西沟:大西沟岭。
(5)小西沟 :小西沟崖头 。
(6)艾洼:全峧岭,花峧。
(7)窑洼:盆的水。
(8)余角的:水洞旯旮,余角岭。
(9)挑树沟:后桃树沟。
(10)长东沟:南叉门。
(11)毛的沟。池东沟,红土坡,喝绵河,罗圈崖旯旮,后北坡,北坡。
最高海拔1040米,最低784米,地理位置东经113度81分,北纬36度58分。东至余角岭一线,西至滴水到泉峧 岭,南至王金庄村,北至南峧村。
区域内现状
岭沟有历代修筑的梯田5427块,913.6亩,石堰长220010米,荒地414块,88.08亩,石堰长26787米。花椒树20143棵,柿子树97棵,核桃树78棵,黑枣树855棵,杂木树99棵,石檐子113个,水窖14个。
土质及适宜种植的作物
岭沟梯田有坡地、有凹地、有垴地。土质多黑土,土性偏粘、凹地土层较厚,垴头坡地土层瘠薄。多种类型特征造就了种植多样作物的地理条件,适宜种植的主要作物有黄豆、青豆、小豆等豆类,谷子、玉米等粮食作物,山药、豆角、南瓜、萝卜等蔬菜,花椒树、黑枣树、梨树等果树和桐树等杂木树。
历史传承情况
岭沟最早由李姓,付姓,张姓,曹姓四族先祖开发。1956年后,由二街三街四街五街四个大队耕种。1976年,调整插花地,土地重新划分,岭沟土地归三街四街五街三个村所有。1982年,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承包给三街四街五街村民。
地名的由来
村西总共三条大沟,西南方向的有小南沟和大南沟,西北方向的就是岭沟。
岭沟是避塞的村庄通向外界的重要出口。古有大庾岭古道翻山向外,今有马路通过王金庄隧道直达涉县城。
抗日战争时期,刘伯承首长从武安野陶向涉县城西129师指挥部密秘转移就是从岭沟西去的。滋县战役中毛驴运送军用物资也是走的岭沟,当时没有马路都是山路。
岭沟,两岭夹一沟,东南——西北走向,从滴水岭到泉峧岭呈倒转的“U”字型拐到余角岭,崇山峻岭山高沟深,故而得名。村后三条大沟中岭沟最大,曹李付三大家族的梯田在岭沟均有开发,坟地也立在岭沟,劳在岭上葬在沟里,誓与岭沟共存亡。
由于岭上梯田层叠,2020年,村民在余角岭至泉峧冷一线修通了一条山巅马路,由毛驴单一运输耕作改为三轮车运输和玄耕机耕作,耕作环境大有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