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整版报道创意写作学院(CWS)
编者按:
中国所有大学的创意写作都是面向部分专业的学生或者有天赋的学生,而只有我校面向全体普通大学生,让全体大学生会写作。2013年底,我校成立了创意写作中心,现更名为:创意写作学院(CWS) 。创意写作学院拥有11位作家作为专职任课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挖掘学生的写作天赋,创新实践写作模式,带领指导学生深入实地调研采访,每年出一套与地方文化接轨的《钓鱼城文丛》,并举办评委阵容强大、奖金最高、涵盖面最广的“钓鱼城”大学生中文创意写作大赛。目前,我校已经成为全国高校创意写作专业方面具有前瞻性、创造性及有研究实践成果的院校之一。
《中国教育报》由国家教育部主管,是国内惟一一份国家级的,面向全国教育界的教育日报,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具权威和最有影响力的教育新闻媒体。
12月28日,中国教育报以《让他们成为会写作的大学生——记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创意写作学院(CWS)》为题,通过“确定目标 培养普通人的写作能力”“独占鳌头 打造专业的作家团队”“将创意写作中国化、本土化”“工坊教学,打造更纯粹的教学模式”“社团、酒会,一个都不能少”“举办文学盛会,一所大学的社会担当”“让创意写作枝繁叶茂”七个板块,在第11版“教育展台”栏目整版报道我校创意写作学院(CWS)。
(原文链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7-12/28/content_491984.htm?div=-1&from=singlemessage)
现将中国教育报整版报道与师生分享如下:
2017年12月12日,首届“钓鱼城”全球大学生中文创意写作大赛暨创意写作周拉开序幕,毕飞宇、程永新、朱燕玲、张莉、魏微等众多当今文坛重量级人物齐聚三江之城——重庆市合川区,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这所大学被创意写作“占领”。
一时之间,合川成了文学的海洋。人们谈论文学、谈论着合川、讨论着这座小城发生的一切。为什么这里能够积聚这么多的作家?创意写作又是什么?
确定目标 培养普通人的写作能力
近年来,“创意写作”四个字对于很多人而言并不陌生,国内诸如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北京大学等都开设了创意写作课程。围绕“作家究竟能不能培养”“写作能不能教,如何教”的问题,学界进行了反复讨论。然而,对于移通学院创意写作学院而言,“创意写作”早已不仅仅停留在讨论层面,几年时间里,三江之城合川已经会聚了一个优秀的创意写作教师团队,他们用自己的实际付出,践行着一条教育创新之路。
创意写作学院的创立来源于一个有趣的故事。几年之前,移通学院董事长彭鸿斌博士偶然间在学校网站读到了一篇新闻稿。短短的一则新闻稿全是空话套话,“都快看吐了”。他痛感当下大学生写作能力的缺失,授意作家丁伯慧领衔创办当时的创意写作中心。当国内学界和媒体争论“作家能不能培养”的时候,移通学院率先确定了自己的培养目标:培养会写作的大学生,培养普通人的写作能力。这在全国的大学中是仅有的。
有的学生会困惑,作为理科生,学习写作有那么重要吗?
其实,这个培养目标根植于移通学院的办学理念。移通学院虽然是一所工科学校,但学校给自己的定位是:信息产业商学院。在这里,学生们不仅仅需要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要具备人文学科的学识。
在缺乏实际经验的情况下,如何系统地进行教学创意写作可以说是一大难题。首先就面临着教材问题。当时,院长丁伯慧感觉没有适合教学的好教材。他们决定,由自己撰写教材。结合着教学经验,一边教一边写,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完成了《创意写作》教材的撰写。丁伯慧说,这本教材编好不仅被一些的高校选为写作教材,还被一些写作培训机构选为必读物。
经过几年的发展,创意写作中心发展成为了创意写作学院,已经开设了包括“创意写作”“创意写作思维训练”“经典演讲”“修辞与论理”等一系列公共必修课。目前,创意写作已经成为学校的一大品牌,吸引了众多学生前来学习。
独占鳌头 打造专业的作家团队
作家进高校,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但在移通学院,创意写作学院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1位作家,其数量之多,委实出人意料。他们的写作领域涵盖了严肃文学、儿童文学、青春文学、网络文学和纪实文学等领域。纵观全国其他高校开设的创意写作班,这样的“豪华配置”无疑属于大手笔。
从作家到教师,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些作家们能够适应教学岗位吗?
来自新疆的女作家毕然是这一切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作为儿童文学作家,她出版了大量书籍;作为老师,她在移通积累了大量一线教学经验。回忆起几年的教学经验,毕然老师说:“从作家转换为教师身份,期间有着很多的感触,所谓教学相长,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其实对于教师本身也同样是一种学习、矫正和不断完善的过程。”
拥有20余年新闻工作经历的徐庶老师是重庆文学院签约作家,今年他选择来到移通创意写作学院,从一名诗人、媒体从业者转变为高校教师。
对于自己身份的转变,徐老师充满信心。他说:“来移通学院这对我来说是一次机遇,同时也是一次挑战,如何将丰富的文学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激发移通学子写作兴趣,甚至培养一批作家,这是一个新课题。”
徐庶认为,在高校开展创意写作是一件既有益于文学,也有益于教育的大事。在教学过程中,他特别注重培养对学生兴趣的激发。他坦言为了准备好教学课件,有时候也会熬夜到凌晨,批改作业也要占据大量的时间。
“当老师之前,诗歌是我的作品,当老师之后,学生从某种角度而言,就成了我的作品。”徐庶老师如此说道。徐庶老师在讲台内外都是个充满激情的人,讲话之间,他的眼睛里闪烁着光。
除了像毕然、徐庶这样的著名作家,移通学院还有3位年轻的90后作家,他们的存在为这个团队注入了新鲜血液。知名青春文学作家潘云贵就是其中一员,他是首位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大奖90后得主,在大学时代就已经出版了多部散文集和长篇小说。
在校园里,潘云贵老师有着众多的学生粉丝。很多新生在高中阶段就读过潘云贵的小说和散文,在大学里能够“偶遇”高中时代的偶像往往让他们激动不已,有的学生会在课堂上向他要求签名和合影。明星级别的待遇也让潘云贵感到了某种压力,对他而言,虽然已经出版了八部作品,但是教书却是一种完全不同的“行当”。
对于创意写作,潘云贵说:“以往写作的时候,更多的是凭借着自己对文学的敏感和直觉,并没有反思过创作过程。借着教授‘创意写作’这门课,我和学生们一起,从人物、语言、心理、结构、矛盾各个方面对写作进行了系统又彻底的研究。这个过程有时候会有一些痛苦,但总体来说受益匪浅。”
创意写作学院院长丁伯慧表示,作家队伍的建设,是逐渐发展完善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有各种各样的写作需求,比如,有的学生喜欢网络文学,考虑到网络文学也是文学创作不可忽视的一种倾向,我们专门聘请了从事网络文学的作家。”
“现在,相对于自己发表和出版作品,更让人觉得欣慰的还是看到孩子们的作品。”丁伯慧不止一次地表示,“发现那些蕴藏在学生身上的才华,并帮助他们让自己的才华肆意生长,是我们每位老师感到更开心的事。”
将创意写作中国化、本土化
两年前的一天,夜里十点多钟,丁伯慧正在书房里看书,电话铃声突然响了起来。
当时,从电话中传来的是毕然老师的声音:“院长,你猜,我和学生们现在在哪里?”没有等丁伯慧反应过来,电话里传来了学生们欢呼雀跃的声音。
原来,这是毕然老师带领学生们在山里采风。他们正在搜集散落在合川广袤乡间的民谣。写作,最终是要走向实践的。
这是创意写作学院开拓的一条新路:以实践为核心的创意写作发展之路。
在多方研究之后,他们终于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这就是《钓鱼城文丛》图书项目。每个作家老师将带领学生用一年的时间完成一个图书写作项目。整个项目,都由学生们组织参与完成。学生们必须实地采风,自己创作,并在作家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一整套书的创作和出版。整个过程中,学生是主角,老师们在幕后。
可以说,这样的培养模式,在全国范围内也是非常大胆的。
最初,能不能完成这个项目,作家老师们也是心存忐忑。毕然老师说:“刚开始心里还是没底,一方面是担心学生们能不能吃得了苦,一方面是担心这个计划到底能不能完成。”
然而,学生们的表现让她大感意外。在采集民谣的路上,学生们走进散落在深山的村寨当中,和村里的老人交谈,悉心聆听他们曾经唱过的歌谣。一路上,虽然遇到了许多挫折、吃了很多苦,但更多的还是满满的收获。
包括《合川民谣》在内,《钓鱼城文丛》第一辑还有《合州奇谭》《合川行走》《钓鱼城英雄传》等十个图书项目。从图书的名字一望而知,大部分项目都围绕着移通学院所在地合川以及钓鱼城而创作的,这也是创意写作本土化的题中之义。
创意写作本土化,这个理念也来自于移通学院董事长彭鸿斌博士对于大学的理念。他认为,一所大学,应该扎根地方、服务地方,记录下这里的历史。
图书项目给了学生们施展手脚的大好机会。2015级广播电视工程专业的李浪同学对这段记忆充满了感情,她至今还能清楚回忆起第一次外出采风时的激动与欣喜。“采风并不如设想般顺利,由于村中的年轻人少,我们的采风一度受阻。后来,在老师的鼓励下,我们才克服心里的忐忑与不安,与村中长者逐一攀谈。”
在项目书写的时间里,还有许多学生和李浪同学一样,他们用自己的双腿走遍了巴渝大地,寻访了众多的文物、历史古迹。他们观看着,记录着,成长着。在完成写作项目的过程中学习写作,不仅学习了如何写,还学习了如何搜集资料,如何做田野调查,如何和人打交道,如何编辑修改作品,对学生的培养是全方位的。丁伯慧院长为学生们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写万字文”。丁伯慧认为,创意写作是舶来品,它需要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结合,需要与中国文学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创意写作中国化与本土化,道阻且长,他们正在路上。
工坊教学,打造更纯粹的教学模式
创意写作实验班的课堂,究竟有什么不一样?
走进创意写作学院实验班的教室,空气里飘荡着淡淡的树木香气。原来,这里的书桌、椅子和别处不同,全是古色古香的长椅、长桌,刷着一层清漆。
在上课之前,学生们自己动手,把书桌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布置。经过一番改造,所有的书桌被拉成了一个半圆形,中间围成一圈空地,看上去不像是教室,更像是剧场。丁伯慧院长站在中央,身着白衣,手持一把古扇,看上去更像是一说书人。
这是在创意写作实验班上课时看到的情景。十几名学生全都是“小说工坊”的学员,和别的课堂不同,学生们可以随时打断老师的讲授,提出自己的见解。一个学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立刻会有另外的同学反驳。他们经常在课堂上展开辩论。当然,更重要的是,作家也参与他们的创作。“学者钱钟书曾回答想见他的读者时说,你们吃鸡蛋就行了,何必去见那只下蛋的母鸡?但是。”丁伯慧娓娓道来,“我们要做的是,不仅让学生见到那只下蛋的母鸡,还要让学生看到母鸡是怎么下蛋的。这就是请作家教写作的原因所在。”
实际上,如何让移通学院创意写作更加纯粹,一直是创意写作学院十几位老师们努力去思考的。移通学院的实验班授课模式,就是要给学生更好的写作教育。美国是创意写作的发源地,创意写作在美国各大学中遍地开花,极引人注目的即是他们的全新教学模式:创意写作工坊制。
大班改成工坊,不是单纯的数量变少,而是一种质的变化。根据创意写作学院作家们擅长的写作方向,给每个工坊班配备一位作家。这样的方式使得授课更加精准,更有利于发掘学生的写作天分。
社团、酒会,一个都不能少
移通学院的校园,氛围永远是活跃的。
运动场上总有奔跑跳跃的学生,网球场上总有人挥动球拍,从下里巴人剧场和缤果城剧院里总是传来欢声笑语。学生们走路也很快,脸上写着认真的表情,有一种日理万机的气势。他们忙忙碌碌,忙着准备比赛,忙着布置会场,忙着参加下一场有趣的活动。
创意写作学院当然也不例外。经过几年的发展,创意写作学院创立了包括创意写作团、志愿团、巴山文学社、《九月》杂志社、创意社等五大社团,每个社团都有各自的兴趣和领域,由来自于全校的同学组织和参加。
创意写作团团长乔利是2015级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加入写作团两年来,他参加组织了涪江夜读、读书音乐会、辩论赛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从曾经的紧张和忐忑,到现在可以镇定自若地主持大型活动,他自觉收获很多。通过这些活动,他结交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学习了各种关于举办活动的事项,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在指导老师的教导和照顾,乔利大学里也找到了家的感觉。“可以说,写作团穿插着我整个大学生活,当时是抱着对写作的兴趣,也有那么一点机缘巧合。”乔利说。
创意写作学院还筹办校内杂志《九月》,择优发表学生们的优秀文学作品,并择优向校外杂志推荐发表。杂志的组稿、编稿以及设计、排版全部由学生独立完成。杂志虽小,但内容丰富,汇集了学生对文学的思考和认识。
吴金春是《九月》杂志社副社长,在课余时间,她自学了排版软件,一点一点摸索排版技术。整个杂志的编排是由她和其他两位编辑在寝室熬夜完成的。“最开心的还是杂志打印出来的那一刻,纸张散发着油墨的味道,那种成就感难以言喻。”吴金春说。
除了这些社团,创意写作学院还为学生积极开拓渠道,培训指导,把学生推向重庆市参加各类竞赛,并取得了不错成绩:在重庆市纳德杯公文大赛中,学生获得一等奖一名、三等奖一名,合川区举办的钓鱼城申遗征文大赛中几乎囊括了学生组的所有奖项。前不久,《延河诗歌特刊》2017年专门推出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学生的诗歌小辑,张小妹、吴雨娇、姚希霖、鲁静等十几位同学联袂发表诗歌,这让他们很受鼓舞。
“从课堂到课外,从理论教学到实践写作,从实验班到社团,我们形成了一种立体式的培养方式。”丁伯慧院长总结道。
举办文学盛会,一所大学的社会担当
“毕飞宇什么时候来?”
2017年12月13日晚,移通学院缤果城大剧院座无虚席,走廊上、过道里也站着充满期待的观众。除了本校学生,有不少观众是从其他学校甚至从外地赶来的。随着颁奖时间的临近,来自全国各地的重量级评委嘉宾陆续到场。当毕飞宇的身影在走廊里出现时,剧场内出现了小小的骚动,许多人站起来张望。
这就是在“钓鱼城”大学生中文创意写作大赛颁奖盛典的现场。自2016年11月6日首届大赛开幕以来,大赛就格外受人瞩目。移通学院“悬赏”20万元,面向全球大学生征集中文写作“虚构”和“非虚构”文学作品。最终,共收到来自全国各省市及海外有效稿件2071部,字数合计1412.634万字。
颁奖典礼上,非虚构组一等奖获得者引发了高潮。来自于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的女大学生何芷诺凭借作品《晚风戏声》获得非虚构作品一等奖,斩获5万元奖金。
“晚风残阳,人生如戏。经历了战乱、饥荒和革命的老人,在最后的余光里流尽了一生的眼泪,人世的深情与凉薄皆在字里行间。”评委们对何芷诺的作品《晚风戏声》给出了极高的评价。曾担任第九届茅盾文学奖的终审评委张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告诉记者,这是一个年轻人写家里人的故事,作者的文字十分具有穿透力。
颁奖典礼上,评委会主席毕飞宇表示:“大赛众多稿件让他们看到了,当今年轻人正在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待当下生活,用双脚去丈量当下生活。反映出年轻人面对当下的态度,让人振奋,也让人相信:今天的年轻人能把非虚构作品写好,也把虚构作品写好。”
盛大的颁奖典礼只是创意写作大赛文学周的一部分,在一周的时间里,移通学院举办了包括开幕式、颁奖典礼、名家讲座、创意写作高峰论坛、非虚构工坊研讨会等一系列文学活动。整整一周时间里,移通学院成为了文学的海洋。
走在校园里,随处可见的大幅作家海报上印着毕飞宇、程永新、徐则臣等文坛著名作家、评论家和出版家的照片。很多对文学不太了解的学生也开始讨论起文学,相互打听毕飞宇的情况,还在朋友圈相约参加讲座。而悬挂在路边的一条横幅上写着:“这是一场属于文学与创意的盛宴。”
陈菲同学早就对作家魏微有所了解,自己准备了几个问题想要和魏微交流。周四晚上的“文学三人谈”上,当毕飞宇、魏微和丁伯慧坐在台上时,她的眼睛就没有离开过讲台。她准备多时,一次又一次地举起手想提问题。无奈的是举手发言的同学太多,最终她没有被主持人发现。整个晚上的活动,500多人的下里巴人剧院里,一直笑声不断、掌声不断、举手不断。“我一直举手,我超爱魏微老师,可是一直没有抽到我。”陈菲同学说,“现场来了很多其他学校的学生,我只能安慰自己,把机会留一些给别人。”
文学盛宴的最终目的,依旧是为了文学,为了创意写作。一所好的大学除了要提升自身的教育之外,还必须要承担起相应社会责任。移通学院花重金筹办文学活动,用意也在于此。“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为推动创意写作在中国的发展,斥巨资打造文学大奖,帮助当代大学生实现文学梦想,有此情怀和社会担当,让人敬佩。”大赛评委、重庆作家协会主席陈川表示。
丁伯慧说,创意写作周的一天晚上,他收到了董事长彭鸿斌博士从美国发来的一条微信,微信中说:“这个活动要一直坚持下去,成为特色品牌。将来我们要把这个活动办得更好,让‘钓鱼城’大学生中文创意写作大赛成为这个领域的奥斯卡奖。”
让创意写作枝繁叶茂
在移通学院,全校学生均学习了创意写作系列课程,全部普及。这条摆脱僵化的语文教学模式,探索实践可行的创意写作之路正在越走越宽。丁伯慧认为,近些年来,中国的大学越来越关注创意写作,开始引入创意写作的越来越多。但是大部分人的目光都盯在那些有天赋、有可能成为作家的人身上。事实上,大众的创意写作,才是创意写作的基础。
为了这个目标,他们将会继续努力。移通学院已经申请了创意写作品牌,这在全国也是独树一帜的。除此之外,创意写作学院正在积极申报成立创意写作专业,而“创意写作学院”这个品牌,也成为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重点推广的对象之一。
在写下这些文字之际,记者得知钓鱼城文丛第二辑首发式已经举行。丁伯慧介绍,在未来,创意写作学院除了实践写作之外,还会格外注重对于创意写作理论的研究。
从品牌建设到课程设置,从作家教学到实践写作,从“钓鱼城”大学生中文创意写作大赛到《钓鱼城文丛》,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展现了非凡的雄心与魄力,种种举措彰显了他们要将“创意写作”培育壮大的信心。
2016年,丁伯慧在北京参加了第三届全国创意写作大会,他作了《让“创意”成为写作的一种习惯》的发言,后来《中国艺术报》和中国作家网全文发表了他的发言。他在发言中指出:
“就创意写作教学活动而言,归纳起来,目前中国各大学有三种目标:一是培养传统的作家,尤其是严肃文学作家;二是培养市场化写作人才,这种写作包括类型文学写作、广告方案写作等商业性写作;三是培养普通人的一般性写作能力。
近些年来,中国的大学越来越关注创意写作,开始引入创意写作的越来越多。但是大部分人的目光都盯在那些有天赋、有可能成为作家的人身上。事实上,大众的创意写作才是创意写作的基础。在美国,创意写作已经进入中小学。对于大众而言,创意写作的真正目标,是要消灭‘创意’两个字。因为‘创意’,本来就是写作的应有之意。让‘创意’成为写作的一种习惯,这才是我们最终想要的结果。”
在某种意义上,这可以看作是关于移通学院创意写作一种宣言。
(宣传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