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30

2023-04-29  本文已影响0人  李蓉乐平市湾头中小学

“西南联大通识课”丛书

要上好一堂语文课,一般有两个思路,一个思路是模仿名师,一个思路是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读“西南联大通识课”这套书,能同时满足这两个要求。 这套书一共有七本,包括文学课、古文课、诗词课等,收录了朱自清、冯友兰等十三位曾在西南联大担任过教授的大师们的优质文章,包括上课时的讲义和研究文章等,力求还原西南联大通识教育课的精彩面貌。

读《文学课》,可以看朱自清怎么讲《诗经》。他说“诗”这个字的古字就是“言”“志”两个字合成的。但言志不等于抒情,是有教化的含义在里面的。而且先秦古人咏诗,往往有个“断章取义”的原则——我可以向别国的使臣或国君咏情诗。

比如情诗的最后两句“邂逅相遇,适我愿兮”表示我见到你很开心,我就可以用这首诗来表示“我欢迎你来我的国家做客”,别国的客人也不会傻到以为我是用这首诗在表白。

这一点在孔子身上表现得特别明显。孔子特别喜欢用诗来讲道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本来说的是治玉,他却用这一句来教训学生做学问的工夫。所以孔子才觉得诗可以兴、观、群、怨,《诗经》也就成为了儒家的“六经”之一。

讲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的《<论语>十二章》,就可以结合这一点来讲。

另外,八年级下册要讲《诗经》,肯定要讲风雅颂。一般会解释一下,风是国风,基本上指民间歌谣;雅是正声雅乐,是宫廷宴飨或朝会时的乐歌;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这个知识点很重要,如何让学生更好理解呢?

在《文学课》里,朱自清就对“颂”进行了解释:“颂”就是“容”字,表示“样子”。祭祀一般是要跳舞的,舞是有样子的,所以这种带舞的音乐就叫“颂”。 - 要上好一堂语文课,除了要教给学生现成的知识,还要告诉学生这些知识是怎么来的,这也是上课的乐趣所在。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