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5—人格特质,认识真实的自己

2018-09-17  本文已影响0人  周承忠_5330

很多时候,我们在做一些决定时在让人看来都是不可理喻的,甚至不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选择,有些时候可以归结于信息的不对称,有时候可以认为是认知带来的偏见。针对于第一种情况,我们是可以理解的。而第二种情况在很多时候,当事是无法解释,而其他人也无法理解,这个时候,是别人最容易产生误解的时候。

从每个人的喜好和习惯,可以把人分为内控型人格,外控型人格。而内控型人格的人决策速度都慢,都要思考再三,而且遇事要照顾到方方面面,常常会只说半句话,想好了的事情也不会和盘托出,通常是讲一半、留一半。会努力踏实地做计划和准备,更多的表现为产品人,即耐心做产品做计划的人,他认为只要努力,事情都可以掌控,典型杰出代表——百度老总李彦宏。而外控型人格的人刚好相反,他们一旦遇到事情,往往认为事情的出现都是超乎自己掌控的,是周围环境太过复杂导致的。善于找关系解决问题,是在人际关系中长袖善舞的那一类人,典型杰出代表——阿里老总马云。

也就是说,同样一件事出现了,内控性人格的人,第一反应是别慌,慢慢来,我就不相信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外控性人格的人也会去努力试一下,但搞两下之后,一看解决不了问题,就会去找上级、找救兵,找能解决问题的人来做。

我一直是这样理解的,内控型人格的人更适合做产品,外控型人格的人更适合做营销。只有能静下心做研究的人,才更适合做产品开发,因为他的总所有精力都是集中在产品上。这样的人在专注力上,会表现得更突出一些,但是,外公,性人格的人,他在事业成就上,感觉像是会更大一些,因为他善于交际,善于和别人做朋友,善于利用周围的一切资源去完成一些问题。其实两种性格的人,他并没有什么高低好坏,不过从个人的成长和前景来说,外控性人格的人似乎更容易成功一些。而内控型人格的人,更专注,对产品和问题,会进行更多的沉淀和打磨,以期做到最好,所以都是比较内敛和沉着的,感觉更像是专家技术型的状态。

看起来这两种人格都是属于泾渭分明的,但是在现实世界里,职场和再教育为我们披上了一层外衣,这时候就很难看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格。为了更好地区分和研究人格特点,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们总结出了非常多的测试和方法,最典型的是MBTI 测试,有兴趣的朋友都可以去测试一下,这对我们认识真实的自己非常有帮助。

在很多时候我们会被自己的经验,经历以及眼界所限制,对他人的决定表示不理解,这是很正常的,高情商的人会用同理心的方式去尽量去理解或者用一切皆有可能来说服自己。在人格特质下影响的人们,会表现出不一样的偏好,比如营销人和产品人就是两种极端,对一家企业而言,需要能刻苦研究的内控型人进行产品开发,研究;而营销人,则选择外控型人格的人进行负责,善于拓展市场,接交人脉,进行专业和营销,这既是他们擅长的,也是他们喜欢的。一般来说,营销人和产品人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极端,但是在现代社会里,实际上产品人和营销人在很多时候,会有一个相互融合的状态。比如做产品的人,他本身可能更喜欢做产品,但是为了实际生活,它需要不断的去和外面的人进行,沟通交流,在职业的要求下,他们在外壳上包裹了上了一层,外控型人格的外衣,如果企业有条件进行合理的人员分工,那么让他们去做各自擅长的事是最好的选择。但是对于外控型人格的人,想要让他们去,认真研究一个东西就比较困难了。

现在社会里有很多企业已经开始采用MBTI人格测试的方法,来确定一个人到底适合做什么样的工作,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因为人是会变的,在职场中一段时间之后,我们都会发生很多的变化,这些人格测试只是让我们能够对自己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非常好的时代,因为有各种各样的心理书籍,社会教育书籍,能够不断的,扩展我们的认知,培养我们的眼界。认识他人的同时,还需要理解他人的决定,我们在生活中需要去克服很多的偏见来完成一件事。

现代的新型木桶理论告诉我们,在这个社会化分工日益精细的今天,我们不太需要去补充自己的短板,而是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把合适的事情交给合适的人去做,这样才能产生最大的效益。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