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袁杰到花粥,年轻人的古风圈只剩下抄袭了么
对于许多很多喜欢古风歌曲的年轻人来说,很多传统相关的项目,都带着一种很奇怪的粉丝滤镜,甚至成为一个圈,变为一个怪谈。
比如古风圈,有很多有名的歌手,但是充斥在网络上的,更多是一些吃瓜的八卦。
像是之前的离人愁,再到现在的花粥,实在是很让年轻人感到难受吧。
我以为现在大家可能需要一些文化认同感,特别是年轻人,他们喜欢真善美的事物,同时又充满了激情,还容易激动和引起争执。
从我们的衣食住行看过来,就很容易发现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是西方的设计语言,最缺少的就是一种美感,或者说东方的美感,虽然的确很实用。
甚至于娱乐产业,都是西方玩下来的,影视上面也往往充斥着文化入侵的意味。
近年来,二次元和传统文化算是热点了,两个圈子同样交织着年轻而争议的文化,但无一例外,的确也是因为年轻人能够在其中感受到不同寻常的魅力。
中国工业已经有了一定基础,物质已经不像从前一样那么匮乏,但是生活用品往往仍然停留在实用的设计上,影视编剧仍然停留在上个世纪的审美上似的。
就像我们常说的那样,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已经和落后的生产力形成了矛盾。
古风圈就是这样,一方面我们需要质量上佳的中国风音乐,另一方面,这方面的音乐人的确不够多。
所以,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可以说,诸多娱乐行业都是这样的,比较独特的还是网络小说,也只有中国人能够这么坚韧的完成几百万字的更新量吧。
古风歌曲还是一个比较宽泛的话题,甚至于还算是比较年轻人的圈子,可惜的是古风歌曲的质量就泥沙俱下了。
回到源头,还是没有相适应的商业模式,对于音乐人来说,就是很尴尬的局面了,要么是不食人间烟火,要么很容易就吃相难看。
或者就是,直接不顾吃相的抄袭,火一波算一波,毕竟曾经港台的音乐也不过是一部复读机。
最后提一下喜欢的中国风歌曲吧,听得不算多,也是一些大家熟悉的歌曲,很难找到近年来让人喜欢的。
首先就是周杰伦的诸多歌曲,从东风破到千里之外,从青花瓷到红尘客栈,中国风歌曲只是周杰伦随手安放的一种风格,的确算是站在了巅峰,哪怕是十年前的歌曲,哪怕再过十年。
其次是自己听得多的后弦的歌曲,这应该是一个比较小众的歌手了。只能说,的确是曲风的原因吧,喜欢后弦的人会喜欢他的每一首歌,基本上质量都算过关。但是往往歌曲里会有一种奇妙的劝退属性,从刚开始只听西厢、海口、唐宋元明清,到每首都能单曲循环,算是一种缘分了吧。只可惜,虽然仍在不稳定创作,却真的少了古玩和东方不败专辑里的那种才华。
最后提名一下许嵩,许嵩同样也是一个让人感到惊艳的音乐人。奇怪的是,对我而言,他的歌属于两极分化,像是惊鸿一面、千古, 甚至书香年华的一个前奏,就有让人五体投地的折服感,其他的歌曲却有一种和后弦一样的劝退感。
只这三个人的中国风歌曲,似乎就能听一辈子了,不过对于音乐行业来说,的确还是太寂寞了一些,还是很期待古风圈的创作。
一个圈子有不和谐的声音是正常的,没有声音才是悲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