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简友广场

二十多岁的年纪,生活还缺秩序感么

2020-03-04  本文已影响0人  昧履MeiMei

今天想谈一谈“秩序感”的话题。

想明确的一点是,这里的秩序感包含的是生活的有序性以及做人的分寸性和规则感。

活到二十五岁的年纪,却常常感觉自己的生活处于“失序”的状态。

作息混乱、情感状态空白、事业似乎没有什么起色……大多数人生活在重压下,还常常自嘲为“社畜”。

这样的生活仿佛是在“熬”日子,抑或是过去了就过去了,回头一看,什么都没有。

仔细想了想,总结了生活缺乏秩序感的几种表现:

1.缺乏时间管理

上学的时候经常能听到周围同学的抱怨声(包括自己),这个作业没写,那篇论文马上就要交稿了,“DDL是第一生产力”成了期末口号。

后来发现,期末的事情多到自己想象不到,把所有的事情扔在一起一团乱,后面会且只会越来越乱。

2. 空间上的脏乱差

不管是学生也好还是已经工作了也好,房间、工位如果摆放很乱,我的学习、生活、工作的效率会大大降低。

当然,如果对于自己的物品位置摆放做到心中有数,即使外表看起来乱,那并不能称之为“失序”。

3. 没有个人规则的建立

我把相关的做事准则以及交友界限统称为“个人规则”。

人际关系在生活中处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自从读了研以后自己却常常被人际交往所负累。

来上海已经两年,去外滩已经不下8次。

每次收到类似“在吗?这周有空么?想去上海转转,当个导游啊~”,渐渐开始反胃,然后告诉对方:没空,拒绝!

二十岁之前的生活充满着随意性,做事情想到哪做到哪,觉得自己能够面面俱到。

可现在我坐在写字台前使劲地回想,我以前都干什么了?发现什么都想不起来。

我见过最有秩序感的人来自我的研究生室友。

她的日常主要是,早起、读书、运动、电影,带着自己的节奏,如果同学临时相约一起出去玩儿,如果不是提前说,她绝不会改变当天的安排。

突如其来的邀约会打乱一个人所有的安排和计划。

对于一个相当自律或者说有规则感的人来说,临时邀约并不被接受。

我们需要对自己有一定的掌控力,换言之,即自律。

更能说服我的或者是更高层次的秩序感其实来自于对自己的人际交往、情感状态以及人生规划有一定的认知。

马斯洛将人的认知能力分为两种:

B认知:即存在认知(Being Cognition),具备B认知的人能认清现实,不做过多的想象和自欺。

D认知:即匮乏认知(Deficieny Cognition),具备D认知的人按照自己的想象或者欲望与认识世界。

建立生活的秩序感,需要认清现实,以问题为中心。我们需要认清自己的人际交往界限,给自己划定一条底线,而非来者不拒。

反思了一下,发现自己之所以常常被人际交往所累,是因为对所有的不管是深是浅的要求都不懂如何拒绝。

蒋方舟说:“愧疚是最大的负能量,任性是被低估的美德。”

有时候,你的内在秩序感恰恰需要一些适度的“任性”,去阻断外界的骚扰。

心定了,才有序。

写在最后:这其实是公众号上写的第二篇,写作真的是一件开心的事儿~刚起步,觉得特别有冲劲~嘿嘿,如果你有兴趣的话可以关注一下啦~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