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不支持留学计划的父母,我们应该如何做?

2018-03-14  本文已影响140人  88f1968c3603

作者:曹贤水

和创留学联合创始人,人称水哥,《你也能去美国留学》作者,新浪博客,豆瓣和寄托天下等国内著名留学论坛的知名留学专家。亲自指导数百多名学生成功拿到哈佛、斯坦福、康奈尔、牛津大学、多伦多大学等世界顶尖名校的录取。

先来讲一个近期的咨询案例:

因为家庭经济情况变动,加上学生自己对当时学校的情况有不满,所以放弃国外本科学业回到了国内一所双非学校读大学。

学生喜欢的方向是一个看起来不那么有“钱景”的学科。为了自己喜欢的方向一直在做着准备(数学学得非常扎实,对不喜欢的专业课也尽力保持着不错的GPA)。

在向我们咨询申请规划时,却提出了令我们很意外的与其能力不成对比的学校期待。核心意愿是父母的意愿无法违背。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问题?我们简单总结了一下:

父母在当地很成功,很有经济实力,所以很自信(说自负也不为过)。

父母因为当初自己的缘故,让孩子走了一条陷入谷底的路很内疚,但不幸的是这种内疚与自负之间形成了激烈的内在心态上的冲突。

父母与孩子的价值观有巨大冲突(父母认为有钱又不用承担很多社会责任很爽,所以孩子可以不用做到很极致,而孩子有着自己很明确的对一门学科的兴趣)。

孩子没有经济独立能力,所以很难说服父母按照自己的意愿规划学习路径。(父母的话是:你吃我的用我的,所以得听我的)。

父母对学生想去的国家有着非常强烈的否定观点,所以不支持孩子的想法(但其父母的观点其实是片面的)

因此,学生不得不打算浪费一年时间学一个自己不喜欢学但是可以实现父母要求意愿的硕士。和这个学生沟通了一个多小时后,我有几点想跟大家分享。

 

要用积极的心态对自己负责 

虽然经济独立对一个大学阶段的孩子来说,很难,即使是美国,也不容易。很多孩子为了不拿父母的钱读大学,打工、贷款、申FA,选便宜的不那么好的大学,就是为了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

但是,你们一天一天在成长,终究有一天你是会独立的。对你而言,父母是否后悔没有意义,你能不能不后悔才有意义。

所以千万不要用一种消极的心态面对这种局面,因为最后真正受伤的是你自己,是个双输的局面。

而且我职业生涯中也遇到了一些抱着:“既然你们这样对我,我就做个loser给你们看看”想法的学生,更有甚者会采用极端的自杀形式抗争。

但是这种报复性自残做法,到最后只能是双输!最大的输家,是你自己!所以,要用这样的想法来对待这个事情:接受不能改变的事情,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至于怎么分辨两者之间的区别,我在下面会给出我的具体建议。


实现自我成长的技术途径很多

大家习惯了高考、考研、考博这一条路径,认为可以自由选择的方式很少。但是随着整个中国在30多年的高速经济发展过程中有了财富基础,开始拥有的路径已经越来越多了。留学就是实现个人成长中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

像开头提到的学生,可以选择的途径其实有很多:

通过gap year重新申请美国本科

通过研究生申请换到自己喜欢的专业

通过本科转学去美国读本科

通过加拿大二学位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专业


技术途径选择咨询时要找真正专业人士

关于专业和业余的区别我在《专业与业余--从吴军的文章谈留学申请的专业与业余的区别》这篇文章中做过分享。

由于这是一个事关未来几年走向的事情,一个专业的咨询师会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给客户提供全面、系统的分析和建议。

开头的这个学生,他能知道自己所面对的父母的情况以及对应的处理方式,也见过很多牛人,对自己也很有认知(在某个国内平台中很有影响力),但是在我跟他提出的4条途径中,有3条是他不知道的。所以他很可能会做出很有局限性的选择。而我给出的另外三条选择,很有可能彻底改变他的路径。

国内留学咨询行业的现状决定,真正有能力做到很好规划性的机构和老师不多,这是现实。

但是抱怨是没有意义的。

真正有意义的是像很多找和创的学生那样,花多一些时间做功课。

要么你有靠谱的资源,能够帮自己找到真正专业的朋友推荐的人。

否则,大概率上你只能找到一个中规中矩的人,给你中规中矩的建议。


技术途径的实现要有长远目标作为指引

这一点是我一直强调和创咨询性质的原因。

因为我们拥有专业的知识,对国外各种学校、学制、项目,录取的要求、风格、喜好等有了解,但是其实每一个选择并没有对错之分,只有适合不适合之分。而适合不适合,就一定要有长期目标作为指引,我们才能给出有效的利弊分析和建议。

例如前面提到的这个学生,如果他终极目标是奔着自己所喜欢的学科去,那么如何在满足父母复杂心态(虚荣、内疚、矛盾的复杂心态)的同时为后面做好准备就是考虑的重点,因此我倾向于加拿大二学位这个方式。

所以这是我一直以来强调:一定要尽快开始思考清楚,自己究竟要什么

《Wonder》中那个放弃华尔街到小学教书的Browne,在孩子们才10岁左右的时候就问孩子们这个问题,让他们认真思考自己究竟是谁。这一点,国内要走的路还是挺长的。但不管怎么样,只要我们知道了这点的重要性,那么就从现在开始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和父母沟通的方式要有技巧

这一点谁都知道,但是能做好的不多。说几条实战建议:

1 心平气和

这一点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情绪激动的情况下,很难让人真正关注到问题本身。

2 不要尝试说服父母,而是让他们自己去作结论推理。

这一点吴军在他的得到专栏第一季中关于日心说发展的部分给了布鲁诺这个反例作说明。其实人很难被说服。最好的说服方式,是让他们自己根据事实得出自己的结论,跟你一样的结论。

我问很多曾经找我咨询如何说服家长选择和创的学生(前几年和创不大,不少不了解情况的家长是没有安全感的):

你自己相信和创吗?

你能说清楚和创能在哪些地方帮你,和其他的机构有什么不同吗?

很多学生是答不清楚的。你自己都不能说清楚,怎么可能让你父母放心?

那些得到父母支持的学生,不是在选择和创这一件事情上让父母信任,而是他们在之前多年的行为表现中就已经让父母对他们的独立能力、信息搜索分析能力、决策能力有了信心。所以才会在这件大事上由孩子自己选择。

所以如果遇到父母的不支持,不要只是觉得父母不信任自己。而是要了解,父母究竟关心什么问题?你们能有足够的客观、公正、有效的数据打消他们的这种疑虑吗?

不要说你找不到。找不到说明你还没有准备好。那就把它当作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和证明自己的机会。

对绝大多数父母而言,孩子的开心幸福是他们真正需要和关心的。很多时候,只是大家三观不同,在定义究竟什么是“开心”、“幸福”时的结论不同而已。

所以,把这次当作一个让自己成长的机会就好了。无论成败,只要你能跟今天故事里的主人公一样,从人生最低谷中学到东西(对他而言,少说多做就是这段人生最低谷期的最大收获)那么就不会辜负这段时光。加油~

* 和创留学曹贤水原创作品,版权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