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挤韵”与“撞韵”问题为昌黎先生与荊公说几句
关于“挤韵”与“撞韵”问题为昌黎先生和荆公说几句
静 儒
近几年,格律诗词知识的普及与创作,发展很快,基本上成了群众性的日常活动。在此同时,一些诗词文化的专业和业余热心传播者们做了大量的有效工作,但也有一部分文化投机分子趁机办班敛财。由于中华诗词学会已被声韵改革问题闹得左右两难,更无暇顾及和界定有关知识的细节问题,各个网络平台各行其政,乃至于派性林立。有些期刊征稿或平台赛事活动,各立个的标准,有一些古人都不用的东西却搬了出来,各种平台更是风起云涌,甚至传播些奇谈怪论。
关于“撞韵”与“挤韵”问题,在以前的国家级期刊投稿都不算病,现在有些小小的民营平台却过不了关,传统文化的奇花,越来越被植入了形式主义的枯苑,咱们有什么办法?其原因就是一部分对唐诗宋词一知半解的“假大空”专家为了拉大旗作虎皮,有些人根本不懂什么是真正的诗。网络上流传着一则指责韩愈与王安石“撞韵”“挤韵”的文章,并且蛊惑力还很强。我本来就不想多事,可是好几年了也不见删除,有人提出了异议,但证据不足,驳斥无力,也未见被中毒者有什么反应。我撰此文旨在为咱肇州诗友提个醒。
下面是摘录原文:
《七绝˖初春小雨》
韩 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第三句白脚的“处”与韵脚“酥、无、都”皆是押乌(u)韵,撞了韵,为平仄通押(混押)。…
又说什么韩愈有高超的艺术手法做成了活韵,人们感觉不出来等等,瞎扯一气。又举出了王安石的作品:
《七绝˖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白脚处的“岸”与韵脚“间、山、还”都为安(an)韵,撞了韵,“南”又挤了韵。…
又胡扯了一阵子,什么会做活脚之类,又批评现在的多数人不懂音韵学等等等…
我们谁不知道韩昌黎老夫子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是中唐时期最著名的文坛领袖。而王荆公是北宋名臣,著名的大政治家、大文学家,也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并且韩、王都是历史上的名诗人。看在了这个份上,总还算给了一点点面子和改正的机会。文章作者目的还是为了抬高自己,争取更多的诗词爱好者受其毒害。
我们下面就认真分析一下事实的真相。首先可以看出,文章作者以汉语拼音韵母“u”、“an”为诗韵的依据,说明其为新声韵追随者(假设其会作诗)。要知道韩愈用的是《唐韵》,平声韵57部,上声韵55部,去声韵60部,入声韵34部,共206部,分得很细,比后来的平水韵还多出100部。唐韵共收汉字二万六千多个汉字,比后来的平水韵多得,王安石用的是《集韵》是唐韵经两次修订后而成的。真宗年间先是修成了《广韵》,仁宗年间又修订为《集韵》。与《唐韵》韵部一致,就是去掉了一些不用的字,后来南宋与金国分别编成的《平水韵》就是由《广韵》《集韵》简单合并而成的。也就是说用《唐韵》《广韵》或《集韵》写作的诗,一定与《平水韵》相合,若在平水韵中不同韵部的字,在唐韵与广韵或集韵中一定不是同一韵部的,不知要相差多远呢?
我们用平水韵来检验一下,“酥”、“无”、“都”均在上平声【七虞】中,与其对应(相叶)的上声是【七麌】,去声是【七遇】,而“处”则属于上平声【六鱼】所对应(相叶)的上声【六语】和去声【六御】。所以我们要替昌黎先生鸣不平:“他老人家诗作根本未撞韵!”
我们再来查阅一下多次被冤枉的王荆公的卷宗,他老人家可是在今人手里犯下了“撞韵”与“挤韵”双重科愆啊!我们查到:“间”、“山”、“还”都属于上平声【十五删】,还好,总算没出韵。“岸”属于上平声【十四寒】仄声叶韵的去声【十五翰】可不是与【十五删】相叶的去声【十六谏】哟?我们已经稍稍松了一口气,再查查被控告为“挤韵”者“南”的档案,自2015年至今,已被拘押四年了。经查证核实,“南”属于下平声【十三覃】。哎呀!与【十五删】既没亲友关系,又不住在一个庄子,邻居都不是,在《词林正韵》都未归到一个部。这个作者可真不简单,都管到古代去了,再说了,唐宋时也没有这么多乱七糟八的规矩。应当反告他一个诽谤圣贤罪!
这个问题,我已关注了好几年,始终没写什么评论,再说写诗时小诗病都难免,世界上虚假的东西多着呢,本来就是如幻如梦嘛!因为这次办班授课,我很重视咱们之间的缘分,你们都很尊重我,必须让你们知道,简简单单还说不明白,就写了这篇文字。
大家请注意!不经我允许,谁也不要向外传,将来如果有用,最大的面也不要出咱们肇州。我没有指出原作者的名号,是因为有些事情复杂得很,不知人家有什么背景,惹了麻烦难纠缠得清。知识的问题虽然是科学的问题,在愚昧的人面前,还是糊涂一点为好。